文/陳世淵、楊舜斌、李懿軒
「我想回到診療臺、回到熟悉的牙科,因為它是血緣之外,一條我與多桑(爸爸)之間最緊密的連結……」說起好久以前、來不及見證自己領取牙科畢業證書的多桑,鬢髮斑白的蔡瑞峯聲調平穩,但在明亮的日光燈下,卻仍無聲無息濕紅了眼眶。
醫師的辛苦 病人的感恩
蔡瑞峯口中的「多桑」,日治時期學成歸國後,就以祖母之名在臺南開設「平安牙科診所」。記憶裡,多桑總是站著看診,從早上八點開始到晚上十點,彎著背脊十餘個小時,甚至晚餐都是下診後才吃,卻沒有一聲怨言,就這麼堅持過數十個寒暑。
年幼的蔡瑞峯很不解,「多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
「因為多看一些病人,就能讓他們少痛一些。」多桑的輕描淡寫,卻重重震撼了蔡瑞峯,更在他心底埋下「成為牙醫,為多桑分擔」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將伴隨他成長,茁壯,嘗遍生命中的酸甜苦辣。
後來,蔡瑞峯以第二志願考取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初中就立定的「夢想」總算擁有成為「理想」的機會。年輕氣盛的大學時光,蔡瑞峯卻為了從多桑身上學得更多診療專業與經驗,放棄玩樂機會,把握每一次寒暑假,回到家中診所幫忙。甚至畢業前的環島旅行,他也笑笑地告訴同學:「要回家幫多桑的忙。」
接受日式教育的多桑看不懂國字。於是,他讓蔡瑞峯提槍上陣――直接站上診療臺,多桑則在旁全程看顧,像一座山,令對醫療還很懵懂的蔡瑞峯可以隨時提問,不至於感到驚慌失措。
十餘鐘頭的工作時間,成了父子溫暖的相處時光。
蔡瑞峯醫師承父志成為牙醫,也在孩子成長獨立後來到玉里慈院,加入守護偏鄉的行列。圖為二○一二年三月,張玉麟院長與當月壽星蔡瑞峯醫師、護理人員林秀英等人一起切下慶生蛋糕。攝影/黃銘村
親恩深重不及回報
承父醫業揚父名聲
畢業前一年的實習,蔡瑞峯來到臺南陸軍八○四總醫院。整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有空就趕回家幫忙,平均每天站診療臺至少十二小時,週日才有半天的喘息機會。儘管疲累,蔡瑞峯卻因而吸收更多臨床經驗,也更能體會多桑經營診所的箇中艱辛。
不料,巨變竟在一夕間發生――敬愛的多桑就在蔡瑞峯畢業前不久,溘然長逝。
儘管內心悲慟,但多年的診間經驗已經練就蔡瑞峯獨當一面的能力,支撐他從傷痛中站起。「一定要有個孩子來繼承多桑的事業才行。」於是,服完兵役後,蔡瑞峯就從即將赴美的兄長手裡,接下多桑投注畢生心血經營的平安牙科診所,更不忘找來家境窮困潦倒的同學,從零開始,一同撐起這分醫療使命。
那年的他,剛滿二十五歲。
為了紀念多桑,診所內沒有掛任何牌匾,只有蔡瑞峯用毛筆親手題的兩行字:「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思父親憶常在;承父之業,揚父之名,為人子責無旁貸。」每一字每一字,端端正正,入木三分,無不流露他對父親刻骨銘心的思念,以及繼承父業、為牙科奉獻終身的決心。
從前,每逢有人拿食物、錢財來診所,嚴謹的多桑一律拒收,就算當下推託不了,也會因為擔心食物壞掉,之後煮熟了再拿去「物歸原主」。如今,蔡瑞峯也比照辦理,推不掉的水果食物,就讓辛苦的護理師們帶回家加菜,自己什麼也不拿。
後來,蔡瑞峯為了子女的教育,不得已診所停擺,舉家遷往美國。
二○○九年,蔡瑞峯在太太的陪伴下,從美國來到花蓮玉里小鎮,付出自己的牙醫良能。圖為二○一一年十二月底蔡瑞峯醫師與夫人參加玉里社區歲末祝福。攝影/羅明道
重返杏林的試煉
「一定要比多桑做得更好!」赴美期間,蔡瑞峯對於多桑因冀望而明亮的眼神,記憶猶新。因此雖然離開了牙科本業,但每每有空,他仍不偷閒地到朋友的診所觀摩,除了溫習醫療技能外,也吸收美國先進和創新的治療模式;加上大量閱讀從臺灣越洋而來的醫療雜誌,讓身處異鄉的蔡瑞峯,能持續地將所學烙印在腦海中。
此時的他,猶如在冬季蟄伏,靜靜等待重新看診的那天。
偶然之下,蔡瑞峯看到大愛電視臺播出大愛劇場《臺九線上的愛》,看見張玉麟院長放棄高薪,毅然決然前往玉里小鎮服務的畫面,同為醫師、滿懷白袍熱忱的他情不自禁地下定決心:「如果有空回臺灣,一定要到玉里慈濟醫院看看!」
二○○九年,利用返臺的短暫空檔,蔡瑞峯終於走進螢幕裡讓他牽掛多年的風景:玉里慈濟醫院;並與張玉麟院長會面。院長本人的溫和親切,以及「以院為家」、「事事親力親為」的精神,深深打動著蔡瑞峯。當下他就決定:子女長成後,自己將全心全力在這座偏遠的花東小鎮上,把後半輩子奉獻給它。
回憶起認識慈濟的過程,蔡瑞峯娓娓敘說是母親過世時,親戚帶著慈濟人前來助念。志工們認真的模樣和輕柔的語調,感動了兄弟姊妹,更在他們心底烙下好印象。
近十年來,不管是花蓮縣光復鄉、臺東靠山的太麻里或靠海的長濱,都有蔡瑞峯醫師牙科義診的身影。攝影/施惠珍
棄高薪 駐偏鄉
「要不要跟我一起開業?每個月會有至少四十萬的薪資,外加每年近兩個月的休假喔!」返臺行醫三年前,蔡瑞峯一位同樣計畫從美國回臺執業的堂哥,邀請他一同在老家臺南經營牙醫診所。儘管條件優渥,然而蔡瑞峯卻未曾動心,只笑笑地婉拒堂哥,一心一意惦記著前往玉里的計畫……
盼著、盼著,好不容易子女各自獨立,蔡瑞峯也終於能夠返臺,卻又碰上插曲――依據臺灣醫療法規規定,如果醫師要執業,必須每六年修滿至少三十個相關醫療學分才行。
原訂回臺後立即看診的計畫,不得不延期了。蔡瑞峯難掩失落。
幸好,解決的辦法立刻出現:臺灣即將開設牙科醫療的學分課程!蔡瑞峯得知消息後,毫不猶豫,馬上訂了機票從美國飛回臺灣上課。沒想到,修課完成後,重拾牙醫執照的過程仍然不輕鬆:當時,蔡瑞峯是拿美國護照返臺上課,但任何證件辦理都需要臺灣的護照及出國證明。於是,他趕緊請遠在美國的朋友幫忙,把護照寄回來,自己和太太飛一趟韓國蓋章後,才又拿著臺灣護照回臺……即使所費不貲,但他篤信,一切的付出都會值得。
玉里慈濟醫院同仁為照顧戶金先生清理居家環境, 蔡瑞峯醫師也捲起袖子認真打掃。攝影/林可人
夫妻一條心 義診當旅遊
二○一○年,在玉里慈院服務不久,細心的蔡瑞峯就注意到小鎮民眾的口腔問題,「診間常會看到嚼檳榔的病人,壓舌板總是布滿著檳榔渣。」清楚口腔狀況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他,為病人感到十分憂心,因此得知慈濟人醫會將舉辦義診及口腔癌篩檢後,立刻報名參加。而一路陪蔡瑞峯飛回臺灣居住的太太,也在他往後的義診路上全程相伴,時時守在丈夫身邊。
當時,遇到年紀較大的長輩時,蔡瑞峯就會用日語慢慢講解口腔篩檢結果,甚至以國、臺、日三種語言進行衛教,讓現場的阿公、阿嬤們倍感親切。一位江阿公更連連誇獎他:「日語說得真棒!」
問他如何學習日語,蔡瑞峯幽默地說,「因為多桑有時候會用日語跟我們溝通,總不能他在罵我的時候,我還傻愣愣地跟他說『謝謝』吧!」
偏鄉義診的設備不比診間,不僅診療臺低矮,讓蔡瑞峯必須從早上十點深深彎腰,直到下午三點,偶爾漱口器具還是由水桶和水瓢布置而成。這時,太太就會從旁協助,分擔工作,與丈夫默契無間。她也心疼蔡瑞峯:「因為義診總是跨中午,所以醫師們都是抓緊空檔吃飯。但他往往才看完病人、鬆一口氣,剛開始用餐,後面就又有好多病人報到……他也總是堅持把病人看完才吃飯――沒辦法,他就是這樣的個性啊。」
幾年下來,夫妻倆幾乎將東臺灣各處都探望了一遍。
「除了蘭嶼、綠島沒有去過。因為他會暈船,所以我勸他先不要跟。『不然醫師到那邊,自己都暈頭轉向了,要怎麼看診呢?』」太太半開玩笑地說。蔡瑞峯想一想後,也同意了她的觀點,「在決定事情的時候,其實常常是太太在拿主意。我想這可能有點受到多桑影響吧。」他笑言。
原來,多桑曾經被推派參選政治人物,但小多桑十一歲的卡桑(媽媽)卻認為,多桑這樣不收錢財不收禮的人並不適合從政,而持反對意見。「多桑是出了名地聽妻子的話,也就讓卡桑做決定了。」
談起與太太的相識,蔡瑞峯有些不好意思,「雖然我老是工作到晚上十點才下班,中間根本沒什麼空檔,但因為我們兩家住很近,所以就約在十點半相親了。」而這場夜闌人靜的約會,就這麼促成了一段令人動容的佳話……
玉里慈濟醫院的牙科門診,蔡瑞峯醫師不會拒絕病人,但要求病人要守時。圖為在診間與病人互動一景。攝影/白崑廷
不拒絕病人 但堅持守時
「不拒絕病人」是蔡瑞峯行醫路上的原則;也是剛來到玉里慈院不久後,他對自己的許諾。當時,他看著病人一個一個大老遠從山區跑來,分明身處健保時代,卻必須花費數百元才能見醫師一面,於是暗暗下了這樣的決定。
不過,蔡瑞峯也不願因而打亂診間秩序,「因為牙科的看診時間不固定,有的病人半小時就治得好,有的病人卻要耗費三、四個鐘頭,所以看牙都是得預約的。但剛開始卻會碰到病人有預約又沒來看,就讓醫師空等的情況。」
對時間觀念相當重視的蔡瑞峯,平日習慣提前半小時到診間,面對屢屢被病人放鴿子的窘境,他也不是毫無辦法――後來,蔡瑞峯索性規定約診病人務必準時,就算只遲到一分鐘,他照樣取消預約,直接讓下一位病人看診。至於原先預約的病人,儘管對方罵罵咧咧,蔡瑞峯仍會詢問能不能等等,或者就要另擇時間約診了。
「雖然都是採預約制,但如果真的突然牙齒痛或有緊急狀況,我也不會放著不管或趕病人走,一定會替他做處理。」他說。曾經有一年中秋,他正在餐廳吃飯,忽然就接到張院長的電話:「有個小妹妹牙齒斷了,要送過來,請趕緊準備一下!」原來是位與家人在關山騎自行車遊玩的國小女孩,因為下坡轉彎不慎摔倒,導致左手骨折、臉部多處擦傷,還摔斷了四顆牙齒!
當時,關山慈院潘永謙院長檢傷過後,趕緊請家人回到摔車地點,在路人幫助下,找回了三顆牙齒。在其他傷勢初步治療後,關山慈院把握植回牙齒的黃金四十八小時,將小女孩轉院至玉里慈院,由蔡瑞峯先做治療,先種回斷掉的三顆牙齒。
考量到小女孩家住花蓮,後續又將她轉送回花蓮慈院牙科與骨科繼續接受治療。兩週後,小女孩按照原定計畫,代表學校參加花蓮縣的臺語演講比賽,表現優異,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一舉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這個花東三家慈濟醫院接力救治的歷程,顯現了慈濟醫療在花東連成一線的重要性!
蔡瑞峯醫師與護理師走入校園推廣口腔保健及戒菸戒檳的衛教講座。攝影/陳世淵
週五自動加班 封填臼齒窩溝
「蔡醫師,您能不能在門診中,每次多看診一到三位兒童,分批為孩子們進行『臼齒窩溝封填』?」齲齒是兒童主要的口腔問題之一。由於臼齒的咬合面容易卡垢,加上偏鄉學童牙齒保健觀念不足,就醫不便,更是好發齲齒的高危險群。因此,玉里國小校護特地來到玉里慈院,尋求蔡瑞峯協助。
「既然人數這麼多,星期五是我沒有看診的時段,你將這些學童帶過來,我們一次進行看診及填補。」得知有三十位學童需要看診,蔡瑞峯考量若是門診時段,至少得花一個月才能看完,馬上決定利用原本休假的星期五,替所有學童進行檢查。也免除校方一直預約、經常派人帶學童看診的來回奔波。
因為長期彎腰,如今蔡瑞峯三不五時就會感到身體痠痛,而時常去找中醫師針灸。儘管如此,面對自己耕耘了一輩子的牙科,蔡瑞峯的目光依舊是堅定,炯炯有神,「就是一直做下去――做到我不能動為止。」
問起這一路走來,蔡醫師認為多桑最想對自己說什麼?自己又最想告訴多桑什麼?蔡瑞峯開朗的笑著回答,而且二個問題的答案都一樣,也都沒有分毫猶豫:「I'm proud of you.(我以你為榮)!」
後記:蔡瑞峯醫師因病於二○一七年九月退休,二○一八年四月十二日在花蓮慈院安詳往生。
守護玉里小鎮學童的口腔健康,是蔡瑞峯人生最後的奉獻,面對摯愛的牙科,他只說就是一直做下去,做到我不能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