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宛霖、陳世淵
臺灣 蔡宗賢醫師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隨時試著去當別人的貴人的話,我相信,對!這就是我想要的!」臺灣慈濟人醫會北區志工蔡宗賢醫師,拄著拐杖遠赴印尼、斯里蘭卡、菲律賓、大陸等地義診,每個星期除了固定開業的診所,假日跟著人醫會四處義診。從二〇〇四年開始,蔡醫師還開始默默進行自己的「後山巡迴醫療」計畫,每個星期五自費搭車到花蓮、玉里慈濟醫院看診,沒診的時候,就做志工幫忙遞病歷、推床,一秒鐘都沒有浪費。
蔡宗賢曾說,自己是被「資源回收」送入慈濟的,所以更要身體力行「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但在九二一地震發生之前,蔡醫師心裡可不是這麼想的。
一九五八年出生的蔡宗賢,身為家中四個孩子中么子,得到長輩非常多的疼愛,但一歲多時不幸罹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右腳萎縮不良於行。讓他儘管行動不便,卻在愛的環境裡自信成長,醫學院畢業後順利執業,雖然收入頗高,但他仍覺得不滿足。他二十歲時得知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但還是喜歡喝酒、抽菸和吃海鮮,其實就在他一九八六年開業時,他的B肝已經轉變成肝硬化。
當時的不滿足,加上對臺灣社會頗為失望,蔡醫師曾計畫帶著全家人移民新加坡。直到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蔡醫師透過電視影像,看到千萬家庭的命運毀於一旦,也在看到穿著藍天白雲的慈濟人在第一時間穿梭災區。因為這場巨變,蔡宗賢醫師感受到自己的心態開始轉變。
「其實,在九二一之前的春天、我帶兒子去了一趟花蓮,參加一個發放日,也在慈濟醫學院看到大體老師的捨身,我很震撼也很慚愧。」「原來對生命也可以如此尊重,上人是在幫我們重新塑身。」那一天,改寫了蔡宗賢對生命的看法。
「九二一」之後,他成為北區慈濟人醫會的一員。一走入慈濟,蔡宗賢衝得很快,其他志工都形容他像是「搭直升機」一樣。行動不便的他,提著他口腔義診專用、可以容納鹵素燈、機頭等牙科基本配備的「○○七手提箱」全臺走透透。除了長年前往國內偏遠地區進行醫療工作外,還參與南亞大海嘯、四川地震等等義診、發放等援助工作,甚至到菲律賓協助蓋屋。
蔡宗賢積極引導妻子加入這個他全心投入與認同的團體,更將過去購買的股票全部賣出,所得的錢全都用妻子王緯華的名義捐出,夫妻兩人在二○○三年同時受證為慈濟委員,之後更常常一起出國義診、一路互相扶持。
玉里慈院醫師人才難求,蔡醫師便自告奮勇前往,也不支薪。他的診所每周營業四天,周五前往玉里慈院看診,晚上在玉里的急診擔任志工,協助推床、遞病歷、到病房關懷病人,周六又到花蓮慈濟醫院看診,周日若有義診活動,他再機動前往。雖然生活更加忙碌,蔡宗賢醫師的心靈卻更加充實,加入慈濟後他早已改掉以往抽菸喝酒的壞習慣,也開始茹素,更努力做一個引導孩子走在正確路上的爸爸。
蔡醫師長年為肝硬化所苦,上人常告訴他「逆境就是增上緣」,就是讓他增長智慧的一個機會。蔡宗賢說,以前他拄著拐杖走在車站、公共空間,看到別人都避開他,都以為別人是「怕他」,後來才知道大家是知道他行動不便,事實上是「讓他」,讓他感受到一念之間的轉變有多巨大,心念一轉,看世界的眼光就完全不同。
二○一二年七月,蔡宗賢決定舉家遷居花蓮,服務花東地區的民眾,八月份時,護理同仁發現他臉色不佳。蔡醫師檢查之後發現肝硬化嚴重,甚至發現了腫瘤,蔡醫師的哥哥願意捐肝給他,蔡醫師轉往北部醫學中心準備開刀,但健康情況卻一直起伏不穩定,慈濟人也發起為蔡醫師祈福的活動,希望透過眾人虔誠的心念,陪這位總是將燦爛笑容送給病人和慈濟人,自己默默承受病痛的醫師度過難關。
九月二十日凌晨兩點十七分,蔡醫師在家人與法親的陪伴下逝世於臺大醫院,大體在上午八點返回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成為第兩百七十位大體老師,完成他繼續奉獻給醫學的願望。
蔡醫師曾與妻子王緯華約定,慈濟世界就是他們下輩子見面的「老地方」。他把自己殘缺的腳當作生命的貴人,多年來,以作為一個人醫會志工、一個慈濟人為榮,每一次超越極限的付出,蔡宗賢早已走在慈悲喜捨的慈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