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月美 攝影/陳忠華

來自印尼棉蘭的精神科醫師尤國榮說,從付出當中,看到自己還有餘力是件幸福的事。

來自印尼棉蘭的精神科醫師尤國榮(Dr. Juskitar, Sp.KJ),十年前認識慈濟時,看到一群慈濟志工,總是很歡喜的為人群付出,那分善行讓他覺得很美。尤其看到慈濟志工,明明做得很累,卻還那麼高興,最令人感動的是對於照顧者的尊重,於是協助免費為感恩戶治療。

當慈濟志工邀約他來協助義診、量血壓時,他也非常樂於參與;請他為感恩戶講解醫療知識,他也常常來分享。「可以付出自己一點時間,讓別人得到幫助,其實是舉手之勞。」

2017年11月尤國榮加入人醫會,因為印尼棉蘭的人醫會沉寂一段時間,活動越來越少,讓有心投入的志工都無法參與。尤國榮想到以前賺錢都是為了自己,他覺得人生應該在「慈善」和「為己」之間取得平衡,再加上棉蘭有許多地方醫療不普遍,所以在2019年3月24正式培訓加入人醫會,並承擔人醫會的組長。

「是時侯了,你該出來了。」棉蘭支會負責人投向尤國榮的這句話,邀約他承擔人醫會窗口。尤國榮除了參與人醫義診,也在社區中參加環保、訪視等關懷活動;為了慈濟週六、日的活動特別多,他放棄了喜愛的腳踏車團體活動。他從付出當中,看到自己還有餘力是件幸福的事。「以前當醫師,都會受到別人的討好,感覺是手心向上,被人服務,現在做志工,才真的是手心向下,有機會服務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