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淑惠 攝影/陳忠華、陳明清

哈金(右一)慣用阿拉伯語,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左二)師兄主動擔任採訪過程中的翻譯。

敘利亞籍的耳鼻喉科醫師哈金(Dr. Hakim),內戰後逃到約旦已經七年,幸運的是,他仍然能從事醫師工作。哈金在約旦接觸過許多的慈善機構,直到認識了慈濟志工陳秋華之後,才發現慈濟慈善團體不分國界、宗教及種族,四海都是一家人,這樣的精神跟他的所信仰的真主阿拉是一樣的,所以他願意跟著慈濟志工義診,一起去幫助需要的人。

哈金說:「感恩真主、感恩慈濟,現在真好!」參加義診幫助別人,是基於自己的信仰跟教育,因為助人就是撒播善種子,這個種子有一天也會發芽長大,有能力去照顧更多的人,讓善的力量產生愛的漣漪。

這是哈金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然而他在約旦,認識許多來自臺灣的慈濟人,這些人的身上都充滿著大愛的精神。他在臺灣接觸到慈濟志工,跟他在約旦所認識的慈濟人都一樣,內心都充滿著助人、愛人的力量。

敘利亞內戰無止盡,國土早就滿目瘡痍,還出現一波波的難民潮,哈金回憶起自己的國家,這種害怕失去自己,失去家人的恐懼,讓他眼眶中泛著淚光:「戰亂實在太可怕,祈禱這個世界永遠不要有戰爭。」

哈金表示,慈濟跟其他慈善機構最大的差異是,除了幫助難民,也關懷其他貧民的問題,不只是醫療照顧,還有慈善訪視、推動教育,是更寬廣,更長期的去照顧處於困境的人。也因為慈濟全方位的照顧,讓許多落難的專業人士,能夠在異鄉發揮長才:「就像我,也是因為慈濟協助,才能在約旦國土上再度穿上醫師袍診治病人。」

哈金能再重拾專業、發揮醫師的良能,不只可以幫助病苦的人,更可以幫助自己的同胞,在約旦跟著慈濟人醫會去義診,給飽受戰亂摧殘、被迫遠離家園的苦難人最即時的醫療照顧。哈金說,「對慈濟、對真主阿拉的安排,感到無限感動與感恩」。

陳秋華師兄(中)、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右)前來陪伴首度參加人醫年會的哈金醫師。

敘利亞醫師哈金說,「感恩真主!感恩慈濟!現在真好。」

雖然語言不同,大會提供翻譯,哈金帶著耳機非常專注認真地聽講,希望把所學的知識帶回約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