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柯玲蘭 攝影/張進和

為一年一度的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做足準備,2019年9月9日,來自北部各和氣組隊志工所組成的生活寮房組團隊,於早上十點抵達花蓮火車站,十點三十分集合在同心圓餐廳展開「生活菩薩共伴善行」的相見歡暨注意事項叮嚀;而於用過午齋後,下午一點半開始發揮好管家的良能,打掃學員寮房,以及國際講師、媒體、貴賓等人下榻的招待所。

在全球慈濟人寮房,滿頭銀絲的資深志工王美麗,將地上的尼龍繩仔細收拾好,她說這些都可以回收再使用,雖然已剪成一段段,但仍可以用於其他的用途,比如結成提袋的繩索。

來自北投區的志工郭春鶯,初受證時,懵懵懂懂加入了生活組,至今已有七、八年了;她經常將洗廁所的工作分配給自己和好夥伴,洗得乾淨一絲不苟,有一次在別的營隊中還被讚賞,這等功夫「連清潔公司也不能媲美,好到清潔公司老闆可能也不敢雇用,怕都被比下去!」郭春鶯表示每次都做得很快樂,當聽到營隊的學員說,「感恩,師姊妳們幫忙打掃得好乾淨!」聽到這話感到真的很法喜。

時值夏日,志工為學員準備了底被、薄被以及枕頭套,因為不同於冬日厚被的摺疊方式,大家集思廣益提出想法。全球慈濟人寮房窗口蔡于桂蘭:「因為慈濟就是我們的家,我們會把在家做的方法融入來做,碰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做事方法,會去思考,自己就會愈來愈有方法處理,也會愈來愈有方法跟人家互動。」她秉持「縮小自己、尊重他人」的原則,相信回饋給你的也會尊重你。蔡于桂蘭認為,參與每一次的營隊,不管什麼樣的營隊,都是一種學習,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

負責同心圓招待所的窗口內湖區志工詹婷婷,回想當初進來慈濟的一念心是「做慈濟好棒啊!可以幫助別人!」而現在自己的進一層體悟是,幫助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能夠無所求去做的時候,付出的一切就是自己得到的。她說自己當窗口是用心來帶,不去管人家怎麼做,「因為每個人做的模式有不一樣,大家只要有共識,會去欣賞彼此的做法;招待所是要來做飯店式的管理,夥伴們也很開心說從來沒有做過飯店式的管理,一定要當成自己家裡一樣,打掃地乾乾淨淨的」。詹婷婷表示,生活組多隱身在幕後,每個人在打掃的時候都汗流滿面,裡裡外外都不放過,為的是將所有的布置呈現溫馨的心意,讓入住的貴賓有回到家的感覺。

同心圓招待所接待的來賓,包含前來分享動人故事以及學術成果的國際講師,還有媒體朋友、貴賓等,多半不若大隊整批進來,接待上就很機動性,因為班機班次或火車班次,每個人入住時間不定。詹婷婷表示,當入住的貴賓看到精舍常住師父貼心準備的結緣品,放在床頭的靜思語卡等每一個細節,會去感受到慈濟人對他們的關愛,以及慈濟人文的溫暖,這才是重點。

三年前參加過國際慈濟人醫年會生活組服務的詹婷婷,還在上班打拼事業,但總是將時間管理得很好,密集地參與志工服務,比如醫院志工、社區活動組與各大營隊的工作,雖然很忙,但她說:「當下你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人在哪、心在哪,時間就在哪!」

由北區志工組成的生活組服務團隊,9月9日抵達花蓮靜思堂,以迎接家人的心意,將寮房與招待所打掃得乾淨整潔。圖為集合於同心圓餐廳進行相見歡暨注意事項叮嚀。

眾夥伴們合力將被單、枕頭套、薄被送至各間寮房內,資深志工王美麗(右一)一邊將尼龍繩仔細收拾好,以便回收再使用。

隱身幕後的生活組志工夥伴們,一起用心刷洗裡外每個角落。後方為被讚賞打掃功夫「連清潔公司也不能媲美」的北投區志工郭春鶯。

內湖區志工詹婷婷是同心圓招待所的窗口,將精舍常住師父貼心準備的結緣品靜思語卡,恭敬擺放在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