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金燕 攝影/邱少君、陳忠華
龔彥綸醫師分享前往愛沙尼亞,擔任「2019世界青年角力錦標賽」中華代表隊隨隊醫師的經驗與學習。
9月11日下午,中醫的分科座談中,五位花蓮慈院的年輕中醫師:邱少君、盧昱竹、王國峰、龔彥綸、賴奇吟分享他們第一次參與海外義診及在運動賽事中擔任隨隊醫師的經驗與學習。
莫三比克義診 邱少君
2019年3月,熱帶氣旋伊代肆虐非洲的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三國,造成嚴重災情,其中莫三比克最為嚴重。慈濟基金會分別在3月、4月啟動兩波慈善物資發放;5月,慈濟人醫會集結六國醫護志工及四家慈濟醫院院長帶領的臺灣醫療義診團,在莫三比克進行大型義診,這也是花蓮慈院中醫部的邱少君醫師第一次參加海外義診。
邱少君分享,得知莫三比克有AIDS、傷寒、黃熱病、肺結核、霍亂、瘧疾等傳染病症時,內心是有些擔憂的,但因為有上人的祝福及許多醫界前輩帶領,便安心前往,也因此機緣在莫三比克收到此生難忘的「伴手禮」:「有效」的抗瘧疾藥物以及瘧疾快篩劑。他這才得知,原來很多瘧疾藥物在莫三比克是無效的,但當地的慈濟師兄姐知道哪一種藥物有效,會提供藥物保護大醫王。
莫三比克醫療資源匱乏,一聽到有醫師要來義診,不少人一大早就來排隊。儘管就診的環境克難,許多科別得在大樹下問病施藥,然而四天義診共看了4,951人次,每位醫師幾乎都是「拚了命在看」。
義診結束後的夜晚,芒果樹旁的空地,坐滿了當地的志工及感恩戶,他們無比認真地看著螢幕上播放的「上人開示」。儘管他們完全聽不懂臺語,但那專注的神情,讓邱少君非常難忘且感動。他反思自己,遠在非洲的家人都能如此認真,自己更應該好好努力,思考還可以再做什麼。「上人說要『翻轉非洲』,這是他的願,我們也要好好加油。」邱少君說。
這趟義診也讓邱少君開始思索,在這樣的環境,中醫到底能發揮哪些優勢?他認為中醫能夠「治未病」,透過預防醫學來保衛健康。其次,中醫的針灸及傷科治療,對於資源匱乏的地區而言,是相對價格低廉、方便執行又簡單有效的醫療。
然而,他也不斷自問,這些趨之若鶩前來診療的災民,可能一輩子只看診這一次,那義診的意義何在呢?在人醫前輩的指引下,他才明白,義診可以一解病人當下的病痛,然而更重要的意義卻是種下「愛的種子」,如果對方能感受到愛與關懷,日後也會生起幫助他人的心念,而能讓愛循環,生生不息。
寮國義診 盧昱竹
2018年7月底,寮國水壩潰堤,造成6,600人無家可歸。一年多來,慈濟人的關懷從未間斷,2019年8月17日至20日,慈濟人醫會首次前往寮國義診,花蓮慈院中醫部醫師盧昱竹說,這是他第一次前往海外義診,同行的前輩還有婦產科醫師龐渂醛。出發前,林欣榮院長率所有副院長為兩位花蓮慈院的醫師加油打氣:「我們去非洲打了一堆疫苗,你們去寮國,應該還好吧。」還貼心準備了香積麵、濕紙巾等物品,讓原本有些忐忑的盧昱竹感受到背後是有整個團隊的支持及鼓勵,頓時放鬆不少。
這次寮國義診,在中醫的部分,有來自四個國家的九位中醫師,領隊黃牽錡醫師做了萬全的準備,連火罐、電針機、艾灸等器材都一應俱全;志工更是事先做了完善的規劃、現場布置與動線安排,這些用心都讓盧昱竹看在眼裡,學到心裡。
寮國盛產咖啡,許多咖啡農因腰酸背痛來求診,在中醫的針灸、拔罐、推拿等治療下,頓時舒緩。看診的人回去口碑相傳,越來越多人來看中醫。就連出借診間給慈濟做為義診場所的眼科醫師,也來治療肩頸、腰背酸痛,感受到療效,次日又邀集親友前來診療。現場還有寮國當地的針灸師前來學習。義診最後一天,慈濟也捐贈110張病床給寮國的醫院。
同行的詹婉婷中醫師今年也來到人醫年會的現場,她曾在受訪時說:「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可是經過三天義診後,大家好像已經認識了很久,每天走著同一條路去義診現場,也走著同一條路回家,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把當地病人的病看好,解除他們的痛苦,大家的心念是一致的。」
盧昱竹引用了詹醫師這段話,第一次參與海外義診的他,深刻感受到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一起把它做好的責任感,「一個診間有四、五位醫師,大家互相照顧,交流手法,一起照顧病人,像一家人一樣。」
還有另一件小插曲,出國時,盧昱竹穿上慈濟人醫會的制服,竟有民眾對他們行禮;回國時,海關人員問盧昱竹,是慈濟的慈誠嗎?他回答:「不是,是人醫會,也是慈濟的。」查驗人員拉開行李拉鍊後,只看一眼,就讓他快速過關,這也讓盧昱竹感受到「慈濟制服的力量」。
雖然盧昱竹已自寮國歸來,然而9月6日寮國又被熱帶氣旋襲擊,六個省份嚴重淹水,他也希望大家共同為寮國祈福,願災難遠去人平安。
前往愛沙尼亞 龔彥綸
花蓮慈院中醫部的龔彥綸醫師在何宗融副院長的引薦下,今年8月12日至18日前往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愛沙尼亞,擔任「2019世界青年角力錦標賽」中華代表隊的隨隊醫師。
龔彥綸說,此次前行懷著一種矛盾的心情:「希望自己有點用,但又不要太有用」,因為角力賽是一種很激烈的拚搏,他還是很希望臺灣的選手們能平平安安。此行,龔彥綸不僅協助選手們在比賽前放鬆筋膜,也為頸部急性拉傷及生理期經痛的隊友,做了即時的處理,迅速舒緩疼痛,甚至連日本隊的教練都來請他拔罐、推拿,意外做了國際交流。
龔彥綸更把握機會,觀察其他國家的隨隊醫師如何照顧他們的運動員,如何讓選手放鬆。最讓他開心的是,台灣選手拿下首面銀牌,他也與有榮焉。
前往汶萊 賴奇吟
花蓮慈院的賴奇吟醫師,則在今年前往汶萊,參與「第十屆亞洲青少年武術錦標賽」,擔任中華代表隊的隨隊醫師。一到汶萊,負責「散打」項目的選手即因水土不服、緊張而腹瀉不止,賴奇吟以艾灸五炷穴,讓選手恢復腸胃功能。太極拳選手則有腳踝深處痠痛的症狀,也在賴奇吟以腳踝拔伸手法、艾灸治療後,隔天上場就不痛了。
賴奇吟體認到,擔任隨隊醫師必須先要把自己當成團隊的一份子,一起融入,有時幫忙看管物品,有時觀察選手的姿勢與情緒,適時衛教,讓選手能在最佳狀態。她更高興的是,這次賽事,中華代表隊拿下三金六銀六銅,獲獎數是歷屆之最!而透過此行的參與,她不斷學習、細心觀察、勤作筆記,為下次出征做更萬全的準備!
賴奇吟醫師分享,擔任運動賽事的隊醫師,要把自己當成團隊的一份子,融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