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金燕 攝影/陳忠華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何宗融提問:「您們什麼時候會看中醫呢?」,獲得大家熱烈回應。

中國雖然有超過千年的漢醫學傳統文化,然而即使到了近代,一般民眾對中醫的見解,仍多認為中醫主要是用來「調養身體、處理慢性疾病和亞健康狀態等疲勞綜合症的調理」。數千年的中醫,只能用來調養身體或解決筋骨痠痛嗎?

2019年全球人醫年會的中醫專題研討,於9月11日下午在花蓮靜思堂的感恩堂展開,由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中醫部主任何宗融主講,他一開場,即問大家:「您們什麼時候會看中醫呢?」

有學員答,身體感到「痠、腫、痛」的時刻、「覺得身體怪怪的,但沒有明顯異狀的時候」。何副院長以《康健雜誌》的調查報導說明,國人求助於中醫,大抵是在身體調養、西醫沒有顯著療效,或西醫也束手無策時。

然而,中醫僅止於此嗎?何宗融進一步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談到中醫除了門診之外,還有大量的會診、中西醫合療、走進社區的醫療服務及參與政府試辦計畫。

特別是在72小時內,快速啟動「中西醫合療」,中醫師可以進到急重症病房進行診療、處理急症的,「如果可以即時處理血瘀,病人也能恢復得較快。」而目前一般中醫師較常做的,則是處理中風後的針灸、復健,而非前端的同步治療。

近年,花蓮慈院更積極在「急診」推動「中西醫整合」專區,一般民眾總認為只有西醫才能醫治急症,然而何宗融卻以實例證明,在花蓮慈院,急性疼痛、胸痛、心悸、腦中風、骨骼關節或軟組織疼痛等病症,透過中醫的處置都能幫助病人快速緩解、甚至提早出院。

推動「運動醫療」

自幼在父親要求下學習武術的何宗融,曾被喻為「醫界葉問」,他同時擁有臺灣太極拳國家級教練資格,自2018年加入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團隊後,積極推動中醫結合「運動醫療」,不僅牽引院內醫師參與並擔任各項中華代表隊出國比賽的隨隊醫師,何宗融也在去年參加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亞洲運動會,擔任中華代表隊的隨隊醫師。談起運動醫療,曾有一位南拳選手,因後空翻不慎造成左膝蓋後方嚴重撕裂傷,在何宗融治療後幾乎痊癒,更在兩個月後拿下世界盃的南拳金牌。

專題研討的最後,何宗融以案例分享,說明中醫不僅能救急,也能醫治西醫無解的疑難雜症。影像中,一位受「下背痛」折騰,長期彎腰駝背的老婦人,在他以武當學派的「風擺荷葉手法」的治療下,竟能挺直腰椎不再駝背。另一位婦女,昏迷一周甦醒後,無法睜開左眼,四處求醫未果,被疾病折磨地想尋短,原本來找林欣榮院長求醫,院長卻引薦中醫治療,起先百般不願的她,竟在兩個月的中醫治療後,再度睜開左眼,「因為她的第三對動眼神經有瘀血,清乾淨就好了。」何宗融說。

還有一位小腿筋膜壞死,即將要截肢的病人,在透過中醫的針灸、中藥(內服藥)、金創膏……等療法後,成功挽回左小腿,免除被截肢的命運。這些實際案例說明中醫不只是保健醫療,也能救急除傷。

何宗融提醒,中醫的文化觀是「天人合一」,而要能在中醫臨床上施展更強的功夫,則絕對不能輕忽實證「研究」的重要性。

上人不斷強調:「中醫藥要發揚光大」,未來,花蓮慈院的中醫部除了投入中西醫合療會診、急診、運動醫學外,也會在長照、安養中心、居家治療方面更努力,照顧更多行動不便的長者或身障者,盼能朝著成立「中西醫合療病房」、「中醫病房」,以及更長遠的中醫醫院的方向努力前進。

何宗融副院長提及,上人不斷強調:「中醫藥要發揚光大」。

9月11日下午約有150位學員、志工參與中醫專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