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静茹 摄影/张进和
9月11日课程上,出任讲师的卫生福利部陈时中部长以“台湾长期照护政策规划”为主题,为学员介绍台湾长期照护的制度、演进与现况。
9月11日课程上,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以“台湾长期照护政策规划”为主题,为学员介绍台湾长期照护的制度、演进与现况。“这样的好事,宣传上却是很不容易的!”陈时中开场直言,推动长期照顾是一件非常辛苦也是非常高兴的事,不论是要找照顾者或是自己有照顾需求的人,现在只要拨打“1966长照服务专线”,照顾管理专员就会上门评估并拟定照顾计划,展开一连串的服务。他说:“1966很好记,打的人也不算少,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人不知道,甚至我到医院演讲时,也发生过知道的人不到一成,而我几乎是天天讲,可见得宣传上是非常的困难,总是有人不知情,甚至发生憾事。希望大家广为宣传,多一个人一起推动, 让这些需要被照顾的人,不要被冷落。”
台湾社会自今年(2019)开始,65岁以上人口占整体的14.8%,而国际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到14%就称为“高龄社会”,“再过七、八年,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就会超过20%,我们将从五个人照顾一位老人,演变到二点五个人照顾一位老人,到最后是一个人要照顾一位或多位年长者,这是非常沉重的社会负担。” 负责人陈时中呼吁,要想减轻负担,正如同慈济医疗志业执行长林俊龙提到的“年纪可以老,但身体不能老”,每个人从年轻起就要开始运动保健、推迟老化,“大家都开始立志,老年要能自力生活,让政府或是相关的团体,来支持自己也支持别人,都能够自力生活”。
做法升级 资源更多元
长照的目标是希望让一个人健康的时间愈长愈好,而最后严重到需要人照顾或卧床的时间愈短愈好。“我们还希望长照服务的可操作性能够提高,包含价格、普及度,也就是让大家都能够负担得起,进一步达到在地老化(在地老化,不理解,所以删掉半句)。所以长照2.0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要大家能在社区里面,能够活跃老化、在地老化,希望住院或是卧床的发生,能够愈晚愈好。”
而做法上,就要往前延伸,从前端开始做。陈时中赞许慈济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从很早以前,长照还未启动,慈济就走在前头做这方面的服务与关怀。陈时中分享前些日子参访苗栗慈济园区长照服务点,与长辈们合跳‘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经验,“不要小看简单的脚动、手动、眼神互相关爱,这些就有助于推迟老化! 最怕就是坐在那里、躺在那里,不知道是在看电视还是被电视看。动一动、互相关怀一下,帮助别人也在帮助自己。”
陈时中谈到长照的费用,也朝向让民众觉得是合理而愿意申请来设定给付额度,所以支付新制上有“长照四包钱”的补充说明。 辅助工具上,为了更容易达到以旧换新,打破过往模式,现在提供平台让有需要的民众申办,器材可以先拿回去用,再依给付与支付标准办理,让家属或需求者在辅具的领取上更快。 最后,在“喘息服务”上,有感于主要照顾者的需要和辛劳,因为也非常重视相关配套上的周全度与重要性。
每当听到所谓的“长照悲歌”,总是让人难过不舍。陈时中希望同在医疗岗位付出专业的人医学员们,都能一起帮忙留意和倡导,“1966专线真的很方便,新兴的服务也多了很多,需要的帮忙在上面都有,就是要让人知道。这就和做善事一样,很多事情就是拉他一把,整个情况就变了。”期待医院、社区、社会都能有更多的有心人,一起找出有需要的人,落实服务和关怀。
脚步加快 导入医疗整合
如今长照的推动上,脚步不得不加快,“我们只有八年的时间做准备,怎么样来照顾现在这14%的老年人口。更要开始思考,怎么样照顾未来可预见的20%的老年人口,以及怎么样让这20%的人不要老那么快。”另一方面,也要找出最紧急、最需要、最无助的人,把服务及时提供过去。
卫福部所设定的长照目标,到2020年要在台湾成立469个A级服务点,829个B级服务点,2,529个C级服务点。至2019年8月,已经有575个A级单位,也就是说今年就已经超过了默认目标值。B级单位现在更是已经达到四千多个,包含增加了很多护理、职能治疗等专业单位,相关配套非常多,唯有日照中心还稍嫌不足。而 C级单位现在有2,375个服务点,预计今年底能够达标。“不只是社服界在努力,希望医疗界能参与,大家一起进来做,让相关专业的力量变大”。
前面提到给付的“四包钱”,以保险的概念来说,是风险调校的“论人计酬制”,也就是分期,每一期的钱不一样,设有一个上限,在上限内去购买自己需要的服务,在此有效率的制度下,整体资源的布建就变快了。
要落实医养合一,医院的照顾在长照上也非常重要。“现在的全民健保是社会保险制度,而长照基金仰赖国家的烟税和赠与税等税收。健保和长照并没有交集,但是我们知道,两者结合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有长照出院准备服务,有利于及早衔接。也就是出院后立即取得长照服务,并缩短服务申请等待时间,另一方面更希望将医师的专业引进到居家失能服务上,落实家庭医师式的制度和照护,进一步延伸到慢性病照顾计划中。”
陈时中对慈济医院的出院准备表示肯定,并且说明2018年5月卫福部即着手推动新式长照出院准备计划。从出院到取得长照服务,原本要等近两个月(62.5天),在最困难、最需要衔接的时候,却没有人力支持,所以积极的推动改善,现在已能缩短到约一周(7.22天),甚至有些医院能做到从出院就一路陪到家里。“我们认为这段时间能够做得愈好,加上黄金期把复健及时带入,让医师、职能治疗师、复健师等相关的专业意见进来,对服务质量会更好”。
除了居家式服务,还有长照住宿式机构服务的推进,可说是长照2.0的升级版。为什么要做住宿式服务?不是说要在地老化吗?有民众质疑是否政策急转弯。“我想澄清一下,住宿型的服务,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定有人需要,我们所做的是让它服务变好。”一家机构从土地的取得、建造到提供服务,所花费时间至少要5年以上,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布建,5年以后台湾已进入超高龄社会,为时已晚,而在地老化的原则是不变的。因此要做的包含公共安全的改善,预防火灾、电路检测,设备与老旧机器的更换,让既有的公共安全设施能够做得更好。
陈时中说,台湾现有住宿式机构共11万5千个床位,目前的入住数约是8万5千多床,明明还有床位,有些人却苦于没有着落,主要还是分布上的问题,也就是可近性不足。另外,质量、价格也是问题,而偏乡又比都会区更不容易。目前推动十多家公立医院在偏乡地区筹设住宿式机构,希望未来能运用经营护理之家的经验来经营。而在长照人力上,也透过鼓励照服员投入与留用措施,包含专业能力的扶植培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形象提升和薪资提高,让更多人愿意投入服务。
陈时中透过不同的面向,让学员们了解台湾在长照领域上的整体发展。最后的问答时间,慈济医疗法人护理委员会章淑娟主委也进一步提问长照保险可能走向与个管员的角色定位,交流实际运作上的意见和做法。
长照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与会的国际慈济人医会学员们专注聆听。
长照与医疗如何整合,是所有医疗从业人员都非常关心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