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能情、蔡翠容、李志成 摄影/詹进德、曾永忠

大爱台新闻部任家珍长期贴身纪录慈善及人医足迹,分享纪录的感动及温馨。

热带气旋“伊代”今年(2019)侵袭非洲三国,灾情惨重。慈济大爱台新闻部走入莫桑比克,长期贴身纪录慈善及人医足迹,记录瞬间的感动与温馨。今天(9/11)晚间六点三十分大爱台新闻部任家珍及吕思萱于晚间在花莲慈济静思堂,为参加“2019年国际慈济人医年会”的学员分享“人医菩萨身影”课程。

任家珍首先用简报以“一包薯条”来做开场破题。一包薯条当地售价约新台币五十元,一般人看似便宜,但对于贫富悬殊、物价昂贵的莫桑比克,却是当地一家人的收入,虽然物资贫乏,生活艰困,但灾民纯朴的天性,却是上天赋予他们的美丽恩典。

三月时,伊代二度侵袭莫桑比克,强大的风雨,带走六百多条人命,一千多人受伤,数十万房屋受损,近千学校被毁。大水淹没近十七万公顷农田,也造成民生用品严重短缺。风灾后,当地慈济志工,立即启动赈灾和勘灾行动。

证严上人忧心当地灾民状况,呼吁慈济人给予受难的非洲灾民更多帮助。花莲、台北、台中、大林等慈济医院院长带队,并结合慈济人医会及医疗义诊团队,前往非洲莫桑比克进行义诊与关怀;除了医疗,慈济人文亦立即启动,大爱台记者也前往记录报导。

在“伊代”大水来袭期间,一位妇女爬到树上逃难,因为动了胎气,最后在树上临盆产下女婴,取名“洪水”。母女相连的脐带,卷曲后硬拉断,女婴由爸爸在树下接住,妈妈则在树上待了五个小时,六天没东西吃,靠混着垃圾、泥沙的马路积水及借来的柴火,煮沸给太太吃。人命和天地灾难搏斗,展现生命的坚忍毅力,上帝恩典所出生的孩子,同样令人感动。

在任家珍采访期间,莫桑比克的孩子穿着非常破旧脏乱,经过当地志工翻译后才知道,原来大水冲走了所有家当,身上的衣服是唯一的家当,因此只能天天穿。“儿子的海外校友?”屏幕上出现左右两张孩子们照片,胸前都有两个“双连”大大红字。任家珍提起这一件“意外的惊喜”,一张自己的孩子与同学穿着制服的相片对照一看,莫桑比克小男孩也穿着同样的衣服,她感慨地说,“台湾与莫桑比克距离这么远,因为一件衣服好接近,可又感觉好遥远”。看到小男孩开心笑着,她为他们不会怨天怨地继续生活下去感到庆幸。

与家珍同团有一位来自英国的甜甜的女孩,她是31岁的龙嘉文医师,今年也回台参加人医年会,任家珍娓娓道出龙医师发下的大愿,她要到莫桑比克为苦难人付出,她说:“我的决定,永不后悔!”当家珍提起她就在现场时,满堂的掌声不断。家珍说:“这就是人医会的志向、方向!”

参与第三梯次人医会义诊的大爱台新闻部记者吕思萱,她形容这是“最温暖的义诊”;看到来自台湾高雄人医会叶添浩医师与澳洲人医会卢以欣医师在芒果树下亲切问诊,让她充满感动。“藉由家访知道灾民的问题,并请他们到义诊场所就诊。”叶添浩亲切帮着一位脚伤的居民清洗伤口;卢以欣送上吊饰给来看诊的病患。“看到他们的苦不能再苦,一人病全家倒。”吕思萱感动得流下眼泪说着,“其实我们没做甚么。”

人医会第一次在非洲大型义诊,分为四个场次、每场以千人计,总计看诊4951人次,分设儿科、妇科、外科 、牙科、内科、中医等。莫桑比克国家提供民众免费就医、药价只需付约台币2至5元,却不是人人看得起,大多数人碍于贫困无法就医。医师多为公职,长期面临欠薪问题,灾后更为严重。许多医学生毕业后,只能到其他国家就业或是转职。

参加义诊的当地医师说:“风灾过后,我已经两个月没有领到薪水了,但是我愿意来参加慈济的义诊。因为你们从这么远的地方帮我们的人民服务,我也想加入你们,尽我的微薄之力。”

吕思萱说,这场义诊是最温暖的义诊,先遣部队先到案家了解病况,来自台湾及澳洲的大医王坐在芒果树下,以天地为诊间,肩负义诊及转诊,让病患获得最好治疗。看到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灾民期盼的眼神,人医把握分秒,牺牲用餐时间,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接受妥善的治疗。

义诊之余,医师另针对不知道义诊的居民、或是走不出门的病人做居家访视,天色渐暗,戴着附上太阳能灯的帽子,将后车厢变身诊疗间。

吕思萱说:“从莫桑比克采访回来,她省思什么才是痛苦、辛苦的定义?”非洲人民的生活很苦,但他们依旧日复一日、快乐过日子。在拉梅高中慈济发放三万份文具包之后,一位小男孩比手划脚地送了一颗橘子给她表示感谢。“他们生活都难以温饱了,还可以送橘子给我。”这代表慈济人用爱肤慰的身教,已在非洲孩童的心里萌芽了!

一场世纪大水患,汇聚全球慈济人的爱心,慈济志工走入灾区为受灾民众发放米粮、种子、工具包,送给孩子书包、文具,如今包括盖大爱屋、援建学校的规划已经启动。希望这股慈悲的力量,在灾后的半年,能够肤慰这片历经磨难与伤痛的土地!

三十一岁的龙医师(左)脱离英国的舒适圈,希望有朝一日有能力付出,当时她说:“我的决定,永不后悔”。她的宏愿,今天也获得全场的热烈掌声。

吕思萱以“莫忘初衷”为题,分享人医会第一次在非洲大型义诊的感动。

全体学员专心聆听感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