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翠容、沈能情 摄影/黄铭村

花莲慈济医院副院长许文林(右)表示,志工的力量,是他坚定在慈济走下去的动力。

9月11日下午的分科专题研讨,在后勤志工部分,由花莲慈济医院许文林主持,罗庆徽副院长及主任秘书陈星助分别以老年长期照护(长照)及慈济医疗照护模式为主题,与现场学员分享互动。

回顾义诊 见证志工力量

“在座有很多老朋友,因为我们都会到世界各国义诊。”许文林副院长以自己2002年到印度尼西亚参加义诊的见闻开场,他对那次义诊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三天里诊治13,000多位病人,其中手术就有六百余位。后勤志工发挥的力量很大,一天之内完成场布及撤场,至今让他仍铭记在心。在慈济已17年的许文林表示,慈济志工的力量,是他坚定走下去的动力。

许副院长还回顾了在金仑两天一夜的义诊和台东仁爱之家的关怀义诊中,台湾东部人医付出的欢喜,以及乡民的回馈。接着,他分享了慈济人医会在全球的脚步,服务关怀的点滴,尤其是马来西亚及菲律宾跨海求医的故事。他还从慈济医疗的细胞治疗,说到医院发展成为亚洲最友善的再生医疗平台的愿景。

老年长照 环保解难题

罗庆徽以“老年长照世间情”为题,为学员们做了精彩的演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分别是气候变迁及人口老化。罗副院长就两个议题的相关性,以及健康照护体系改造、硬件环境设计改善及照护服务流程改进,与大家分享如何对高龄长者友善照护。

罗副院长的研究团队提出,关于前一个议题,证严法师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解决之道,就是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然而做环保对与人口老化有何关系呢?事实上环保也能帮助老人,比如可以推迟失能、保持身心健康、降低对他人的敌意。从回收资源到回收人生,除了身体力行爱护地球,更可以活得有价值。据官方统计,台湾平均寿命80.2岁,但其中有许多老人多年瘫痪在床。活得长寿,也要活得健康,活得有尊严、有价值,轻安自在。罗庆徽以百岁高龄还头脑灵光,到处走动的慈济志工王成枝为例,说像这样活到一百岁才幸福。

他以社区的轻安居、慈济环保站活动说明环保与健康的关联。以2017的数据而言,在慈济88,252位环保志工中,年龄大于65岁的长者超过46%,研究显示志工们的血压及忧郁敌意降低,身体活动功能及幸福感增加。罗庆徽表示,每周三次、每次两小时、持续三个月的环保活动加复健运动,对社区长者身体活动功能有所帮助。大于76岁,做环保仍能有助于推迟失能。“握力与行走速度影响死亡率”,而环保活动,正是增加长者志工握力及行走速度的最佳活动。

守护偏乡 科技传温度

陈星助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医院”为题,与学员分享慈济在秀林乡所规划的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护,慈济团队透过信息科技的创新运用,将医疗照护的温度持续传递到社区。

花东地区的地理特性与人口分布,导致交通不便和医疗匮乏,影响到居民平均寿命。针对这一现状,花莲慈济医院针对偏乡开启了慈济医疗社区照护模式的计划。该计划结合产、官、学及志工,七年来一步步从医院管理、长照政策到区域医疗网,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区域价值链,建构全人健康照护整合平台。在花莲秀林乡取得丰硕成果后,更积极推广花莲吉安乡、台东海端乡,甚至将台湾的成果带到斯威士兰及菲律宾等地。

陈星助还说到,运用信息科技提升健康照护的质量,如建立慢病管理模式和家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拓展乡内医疗资源合作,整合医疗信息等。他更分享,建立“健康守门人”,培训在地年轻人以兼职的工作方式,对部落或偏乡数据、服务、管理进行整合,开发在地化健康服务模式,协助民众管理自身疾病,维持健康。

现场有学员提出,希望进一步了解健康守门人制度。陈星助响应,健康守门人系协助民众管理自身疾病,针对需照护者,从准备耗材、家访、量测生理数据、记录个案健康状况,到通过数据协助医师做更准确的判读,并经由信息通讯整合系统,建立家户健康数据库。最后他总结道,在慈济智能社区照护模式中,科技始终围绕着社区需求,只要网络不断,人医的温暖就会持续到达有需要的那一端。

远渡重洋 感动乐分享

来自美国波士顿,在一家全美有两千多家洗肾中心的医疗服务公司做资料分析的邓淑芳,对今天的分享深受感动。

“我很感动的就是,慈济有很美的医疗人文, 上人把慈济人文深植在医师们心里,他们再把人文结合到专业的医疗上面。 上人指出了在社区老人长照的方向,罗医师就实际去做、亲自去见证和体会,深入内化之后再去做长照,做出来很好的成果。”

她对陈星助主秘分享的最大感受是,慈济医疗很有前瞻性:做社区医疗,以科技与慈济人文结合。随着时代的演进,因应人口老年化、慢性疾病的多样化、医疗城乡差距等问题提供解决之道,给民众提供更完善的医疗照护。 

罗庆徽副院长以“老年长照世间情”与现场学员分享互动。

学员专心凝听讲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