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宜芳、黃貞宜 攝影/郭水德

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介紹楊思標教授的愛與奉獻,與大家共勉,以仁醫仁術為典範,以大愛慈悲向前邁進。

阿明@live影片連結

9月25日上午,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以「人醫人師,百歲典範」為題,來分享百歲醫師楊思標教授對慈濟及臺灣醫療的貢獻。

林執行長讚嘆,楊思標教授的前半生,奉獻給臺大和胸腔科醫學;退休後則投入慈濟,奉獻至今。他三十多年來,每個禮拜四都趕著火車或飛機來到花蓮,週五一早就開始在慈濟醫院教學看診,從未間斷。

楊教授曾經擔任臺大醫院院長、臺大醫學院院長,同時也是慈濟第一所學校:慈濟護專的首任校長。他專攻胸腔內科,是臺灣胸腔內科的泰斗,對胸部X光的判讀有獨到之處,他累積多年經驗,製作了兩張《胸腔X光判讀指引》光碟,只送不賣,只為了將自身所學傳承給後輩醫師,讓醫學後進知道如何正確的判讀X光片,可以救助更多病人。

「目前分佈在北、中、南、東的慈濟醫院,許多醫生都曾是他的學生,」林執行長說,我們也都是他的學生。楊教授與慈濟的因緣結得很早,早在1978年,上人一心籌建花蓮慈院,在當時國泰醫院王欲明副院長的引薦下,上人與時任臺大醫院院長的楊思標教授會面。此後,楊教授找來了當時臺大醫院的兩位副院長—杜詩綿和曾文賓醫師,三位一起協助慈濟,成為推動慈濟醫療志業的重要推手,在花蓮慈院啟用後,楊教授更促成臺大與花蓮慈院的建教合作。

「上人創造慈濟世界是有順序的。」林執行長說,從慈善、醫療,到教育、人文。五十幾年前從慈善開始,以竹筒歲月鼓勵主婦們每日省下五毛的買菜錢,匯集點滴愛心,以慈善救助窮苦。但接著發現,貧困背後往往是疾病,貧病相依者最為苦。於是在1972年(距今46年前),上人在仁愛街設立了義診所,自此醫療志業萌芽,但接著又發現光是義診還是不夠,需要有一家現代化且不收保證金的醫院,才能真的救人,於是在32年前創立了今日的花蓮慈院。

創立了醫院,才發現東部要找醫生、護士,實在不容易。護士該從哪裡來啊? 於是1989年創立了慈濟護專,當時楊思標教授挺身而出,承擔第一任慈濟護專校長,後續又有了醫學院,直到現在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研究所,慈濟一步步建立完全教育,而教育要普及社會,進而開啟了人文志業。

楊思標教授全力投入慈濟護專,不僅擔任校長,這位臺大名醫、名師也親自授課培育護理人才,更擔心這些遠從外地而來的學生們思鄉情傷,他也常安排學生們參與課外見習活動,與妻子一起帶學生們爬山,照顧他們的身心靈。

楊教授有許多在臺灣醫療史上創立的「第一」,以前在白色巨塔裡的醫生是坐在診間看病不外出的,楊思標卻是臺灣第一代下鄉調查的醫師,只因為三個病人來自基隆金瓜石,且都得了肺病,就讓他遠赴金瓜石礦區展開調查,追蹤出臺灣最早因工作環境所導致的疾病--「肺塵病」,更對工作環境安全提出重大提醒。此外,對於肺結核及肺蛭蟲的研究,他都是臺灣第一把交椅。

五○年代,楊教授推動臺灣首次跨院區的聯合胸腔疾病討論會以及日後籌辦臺灣首次國際醫學會。在他擔任臺大院長時期,臺大首次成功完成臺灣第一例、亞洲第三例的「三肢坐骨連體嬰—忠仁忠義分割手術」。1979年初,時任臺大醫院院長的楊思標教授,帶領臺大醫院積極參與「中沙醫療團合作計畫」,並擔任中沙醫療團團長。

除了醫學上的成就外,楊思標教授更是非常注重醫德、視病如親的醫師。他常說:「雖然我一百歲,當醫生超過一甲子,但這輩子最驕傲的就是後半生能認識慈濟、參與慈濟。」2018年初,慈濟醫療志業為楊教授出版了一本專書《百歲醫師以愛奉獻—楊思標教授的醫者之路》,祝福楊教授能「長壽千歲,時時輕安自在,日日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