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世任、吳宜芳 攝影/周麗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分享慈濟的四大八法與世界聯合國永續經營的指標相符合。

阿明@live影片連結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從事半導體產業31年,2017年7月接下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職務,顏執行長與黃恩婷師姊於此堂課將續談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並分享慈濟的慈善足跡。

減緩氣候變遷 從人心淨化開始

顏博文執行長首先帶領大家回顧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WEF, World Economic Forum),現前全球面臨兩個重大議題,氣候變遷、衝突及戰爭,這兩個議題都會產生難民問題,而目前全世界已有七千五百萬的難民需要援助。

1980-2010年是地表最熱的30年,世界各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攀升,溫室氣體的排放,以人均來排名,第一名是畜牧大國澳洲,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冰層面積愈來愈小,導致北極熊以同類為食,如果人類不思考未來的對策,可能走向一樣的命運,同類相殘。

造成氣候變遷背後的原因,起於人心,對物質的過度需求造成生態資源供不應求,以目前消耗的趨勢,需要1.7個地球才能供應現在的消耗量。而物質的浪費產生巨量的垃圾,這些塑料垃圾因著洋流聚集成一個法國大小的垃圾島,相當於18個臺灣。

顏執行長佩服上人的遠見,為了要永續發展必須達到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生態發展,這些功能正好與慈濟的四大八法契合,也與世界聯合國永續發展十七個指標相符合。二千五百年前希伯克拉底誓言的第一條「先求無害」(First, do no harm),永續發展也是同樣的精神理念,也就是慈悲喜捨和眾生平等。

最後,顏執行長引用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種的物競天擇並非最強壯最聰明的物種得以生存,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物種。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必須做些調整」。

誠正信實 只有愛才能消弭對立

接續由慈善志業的黃恩婷師姊分享,她從介紹上人的清修生活開始。上人常以身作則,在延長物命方面都確實做到,上人說:要永續必須先淨化人心,而要去影響別人則必須先改變自己的信念,由自己做起進而自動地去影響到別人。

1966年慈濟從一個小屋走向國際,53年來秉持堅守、堅持、堅信、堅韌,走到97個國家地區。人醫會的義診活動就是要做到共享、共好、共伴,一起成長,醫師除了醫人醫病,還做到醫心,結合多元教育,教導來參與看診的會眾,環保教育的理念,並且做到勸人茹素,這些都是能讓地球永續經營的最佳方法。

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莊菀佳說,她聽完這堂課之後,感受到這社會的變與不變。「變的是科技,目前大家都用高科技的生活與別人競爭,不變的就是唯有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身為醫師就要有大乘的想法,同體大悲,世界苦難要感受到才能起大悲心,堅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這是我的感想與感動。」

慈善志業永續發展是慈濟在做的事情,慈濟人的愛不只小愛更是長情大愛,人醫學員千里迢迢從世界各地,回到心靈的故鄉來學習,期待學員們回到僑居地,都能把這次所學所見帶回去作傳承。

慈濟慈善事業黃恩婷師姊帶大家了解上人的清修生活及珍惜物命的小細節。攝影/余永源

海外人醫會學員透過耳機翻譯聽聞四大志業的發展契合地球永續經營。

人醫學員專心聆聽課程,並隨時做筆記。

馬來西亞學員莊菀佳,對於變與不變最有感受,科技就是一個最大的變化,而不變的是有愛才能經得起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