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劍興、林寶華 攝影/李則忠

大林慈濟醫院呂紹睿主任分享另「闢」膝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現之旅。

阿明@live影片連結 #1

阿明@live影片連結 #2

大林慈濟關節中心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研究發現與研發獨特的治療方案,歷經同儕的嘲笑、批評與中傷,到如今被認可與獲選為臺灣的特色醫療,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昨天(23日)在人醫年會中分享醫療成果時,特別感恩上人與歷任院長的支持,讓自己在過去十七年歲月中能專心觀察與研究,造福更多的病人。

「以前常對病人說,等膝蓋壞了再來找我。」 呂紹睿醫師回憶過去的行醫經歷,總是和其他骨科醫師一樣,對病人講相同的話。但來到慈濟聽了上人的提醒後,決心好好研究關節退化與治療方式,十七年來總是以樂觀的口吻去帶給病人治療的希望。

有位49歲的英文老師,從X光片看起來是膝關節第二期退化,但遍尋醫師都無法改善。呂紹睿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全世界都會碰到的問題,影響五分之一老年人口的生活,不論是哪一國家的人都一樣。現在資訊發達,大家上網打「退化性關節炎」,會出現非常大量的資料,內容不外是說退化性膝關節炎就像年紀大了的必然老化現象,到最後終究得換人工關節,而帶來的都是消極的治療方式,只是延緩關節壞掉的速度。

以檢查影像為例,膝關節只消兩年半的時間便可能退化到很嚴重的狀況。他說,並不反對人工關節,在退化最後階段時可藉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在大林慈濟手術的病人約術後一個月就能彎曲膝蓋自如,但在需要置換關節前,還有更積極的治療選擇。

有位病人因為腳酸麻無力而來到診間,因為是第二期退化,於是建議他好好做復健,並不需要開刀置換。只是三個月後又來到診間,他說已經在其他醫院換了關節,但還是覺得緊緊的、不舒服。

「這兩年來遇到一些讓我對人生感到絕望的醫師,而且是某地最大醫院的骨科醫師。」 三十多歲的病人對呂紹睿描述在北部的就醫經驗,他說這位醫師要他二十年後再來換人工關節,真是讓人難以想像。

呂紹睿指出,人工關節置換是條不歸路,且效果不見得真正有效,有人術後出現反覆感染,有人跌倒受傷導致無法開刀而需要節肢的下場,有人甚至在置換後有狀況而自殺的個案。是否關節軟骨像輪胎一樣需要更換?為什麼膝關節會退化?呂醫師因著心中的疑問,在二十年前踏上研究之路。有些人一直很健康,有人卻是逐漸退化,病人通常在殘障期才會看醫師,骨科醫師可能關心的是置換關節。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現代人的膝蓋最常罹患的關節炎之一,它不僅是引發中老年朋友慢性膝痛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老年人喪失行動能力的主要殺手, 而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來說,不論是PRP療法「註1」、打玻尿酸,或是吃葡萄糖胺類產品,只要能解決走路疼痛、卡卡的問題,能試的,大概都想試。(大林關節中心的初診患者,十之八九都曾接受這些「無積極療效」的治療),但花錢卻不見得真能救回關節。

關於大林慈院關節中心的醫療成就,呂紹睿累積了十幾年的臨床經驗,發現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長期互相摩擦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不但是造成膝關節「退化」的重要原因,也能解釋「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臨床症狀及危險因子。基於這樣的了解,得以化繁為簡,整合出一套依據簡單的概念就能有效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以及不明原因之復發性膝痛的整體解決方案。

長期臨床療效追蹤研究發現,『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不但能讓多數病患滿意,客觀的放射線影像評估也證實,只要能徹底清除膝關節內已存在的分解代謝因素,就可能讓受損軟骨的合成代謝路徑轉為主導而揭開再生序幕。

『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帶給國內外「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新希望,已在大林關節中心多年來所累積的成千上萬臨床經驗證實,2013年成立『慈濟醫療志業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後,也已成功複製至國內外醫療單位。

大林慈濟關節中心找到膝關節退化的原因,並可經由微創手術去除病苦,只要即時治療就能扭轉病程,避免走到置換關節的結果。其實,研究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原文,應該是骨性關節炎才正確,如今讓大家形成退化、不可逆的錯誤認知,呂紹睿正努力導正這樣的觀念。而不只是整合性的關節鏡治療方案,更致力於預防退化的研發。

來自上海的心理醫師趙蘊晗,第一次參加人醫會,她說,「聽完呂主任的課,讓我感觸非常的深,我看到他因為上人的一句話堅持了17年,去想病人所想的與所需要的。」

來自台中的曾景新醫師則表示,聽完呂醫師「另闢蹊徑」,很感動,他因為上人的鼓勵,不再跟病人講:「等到膝蓋壞了,再來換膝關節」,而是以一、二十年的時間,很用心地研究膝關節發炎的原因,去突破與治療。一般醫師所受的醫療訓練,常讓醫者很反射性地對病人說出疾病的可能進程,而很少再去想,有沒有進一步的方法來解決病患的痛苦,但呂醫師的演講,讓他深深體會,「醫病是要醫人,而且要安住他的內心。」

「註1」PRP療法即「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先抽取病人十至十五C. C.的血,然後經由分離純化儀器處理,離心出高濃度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後,再注射進病人關節內。 

來自台灣台中家醫科曾景新醫師, 從慈青就開始加入慈濟團體, 聽了呂紹睿骨科醫師的分享後, 改變他日後的行醫的觀念, 醫人醫病還要醫心。

來自上海的心理醫師趙蘊晗,足足等了四年才如願回到心靈故鄉,聽了呂紹睿主任的演講,感觸很深,相信呂醫師所堅持的背後,就是愛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