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克洲 摄影/简俐真

志工陈志荣(中)说,在高雄每个月的精进日都会制作馒头做为早膳,这次藉由大家的力量来制作、结缘,感恩全球人医会在世界各个角落救苦救难。

高雄静思堂每月精进日提供给到场师兄师姊的馒头,随着结缘众的扩散,香气也跟着远扬。“这次人医年会的许多任务是由高雄志工团承担,我们也很高兴能借着馒头与来自远方的大医王结缘。”承担此次香积工作的窗口吕清潭如是说。

“对不起,我们比预估的操作时间足足耽搁了四十分钟。”今天负责馒头制作实务的陈士荣满脸的歉然,只因为不在自己熟悉的场地,操作起来并不顺手,刚好又带来几位新手要作传承,所以每一步骤都要按表操课,几经说明和讨论,时间就耽误下来。

他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高雄已经习惯使用电子磅秤,在这里却是传统的弹簧秤,于是每个食材配方的微量计算都必须扣除容器的重量,就把多年没使用减法运算的习性曝露出来。偏偏还有一大群师姊在旁等着揉面,更让几位师兄慌了手脚,增加了许多制作过程的困窘。

食材终于备妥,配方中的盐巴、砂糖、酵母粉和食用油已经全部依量到位,配料蔓越莓、核桃和黑糖葡萄干也经讨论确定。下料之后搅拌机启动,陈士荣说十八分钟之后就可以展开揉面作业。

准备揉面的大半是来自高雄苓雅团队的志工,也有三位美国加州家人过来加盟。在公传部任职的张庭涵,家里是馒头世家,听到厨房做馒头,就拉着陈添凤过来寻找机会,想趁机过过手瘾。

面团终于完成,一群人商量着分批切成小面团的方式。正在现场做土司面包、蛋黄酥的专业厨师,瞥见一大群人的忙乱,大约是看不过去,就过来指点如何用机械切面团。大家才知道原来还有如此好用的机器,于是一盘又一盘切得既整齐均匀又美观的小面团很快做好了。

大面团切割后还有小部分剩余,足足有八百公克,而每小团需要一百公克,张庭涵二话不说,一番搓揉之后拉成长条,手起刀落就分成大小一致的八份,馒头世家子弟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小面团整齐的排在蒸盘上,但是事情还没完,经初步蒸熟后要暂时送入冷藏,等到明天清晨稍稍加热过后很快就可以端上餐桌,提供给年会大众一顿温热软熟的早餐。然而用餐大众不知是否了解,每一颗温热的馒头里面都还有志工们认真而欢喜的情意。

过与不及都不适宜,志工们斤斤计较、秤准斤两才能做出最好吃的馒头,就如师父的叮咛:话要讲得恰到好处,多一句,少一句都不好。

大家彼此协力,用感恩心将馒头圆满呈现。

来自高雄的志工们齐力制作馒头,与来自远方的大医王、人医家人们结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