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涛、黄玲玲 摄影/薛贵萍

张明徽教授,针对他在癌症治疗临床研究,提出癌症治疗新模式——启用免疫细胞兼顾爱与关怀。

2018年花莲静思堂国际慈济人医年会进入第二天,课程紧凑充实从早晨五时二十分到晚上八时五十分,学员均把握难得的机会用心精进。下午五时十分,北京清华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张明徽博士,针对他在癌症治疗临床研究,提出癌症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未来新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往社会医学转变。

第二次参加人医年会的张明徽教授,在上人引导下,即在北京开展癌症治疗人文的推动。他观察到近几年,医院愈建愈大,医疗设备技术愈来愈进步,然而病人却愈来愈多,医病关系愈来愈紧张。

当今社会还是谈癌色变的时代。张明徽用视频分解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经由12小时后成倍繁殖一次的变化,依此计算,两个月后的细胞量将是天文数字,更会发生基因突变。这些细胞突变后,在肝脏、肾脏,肺部和脑部发展壮大,就形成了转移,如果影响了器官功能,就会置人于死地。

每位患者在面对癌症时,都会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总想尝试其中甚至全部的治疗手段。但不管运用什么最先进的设备、药物和医疗手段,都不能把肿瘤彻底控制。根据非正式统计,大陆现在每年新增癌症患者400多万。

张明徽指出,免疫系统好比人体的防御部队,人体免疫器官有扁桃体、淋巴结、阑尾,最大的免疫系统就是小肠。免疫细胞有上百种,但目前只有十几种细胞能有效掌握。2013年,经研究发现,癌症的治疗有可能被免疫治疗攻克。尤其是2014年四种抗癌药的上市,CART、 PD1、 CTLA4和 PDL1.。其中CART 和PD1的出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自然杀手T 细胞(英文缩写NKT)是肿瘤核心防御体系。但在人体里是否可以发挥作用? 张明徽用免疫缺陷的小老鼠做实验,往小老鼠身上注射一千个单位癌细胞,经过启用、调动NKT,奇迹出现,原来的小老鼠变成了超级抵抗癌细胞的小老鼠,经过各种肿瘤细胞的测试,都不会生长癌细胞,这样的研究让张明徽非常兴奋。

2010年,张明徽有因缘为一位晚期肝癌患者做实验,这位患者是他学生的父亲。他用浅显的话语介绍说,就是从血管中提取免疫细胞,启用NKT并扩增到一定数量,就可以进行有效干预。目前已经在临床进行了3千多个疗程。在8年多的临床研究中,即便有70%的显效率,也只是免疫系统和癌细胞达到了一个平衡率。

在中华悠久文明中,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治愈疾病,比如中医,中医也是上人一直提倡的。张明徽根据他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医疗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提出了医学科普及医学人文教育并行的理念。要将心理、人文、哲学、逻辑学甚至宗教关怀融入,以进行心理治疗、人文关照与精神疏导。强调医疗不仅仅是去除疾病,更应关注病人心理和精神的康复,这是当下医病关系矛盾化解的一剂良药,有效提高对病患疾病的疗效。

2014年5月,张明徽第一次组织了病友会,之后的每年都办一次人医互动,病友也自愿成为清华细胞治疗志愿者。2018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乐活知见会,强调“利他是最好的药”,荧幕上一幅幅治疗癌症病患成功案例的照片中,学员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眼神中迸发着对生命的新希望。来自马来西亚的肿瘤科医师黄宝凌,第一次参加张明徽的专题报告,收获良多,她说:“得知肿瘤的治疗不单单只靠药物,而是要全面性的综合治疗,是很重要的概念。”黄宝凌表示爱与关怀的理念让她深受感动,一定要落实在她的治疗中。

2018年花莲静思堂慈济全球人医年会第二天,张明徽教授精彩的报告吸引全场的视听。

张明徽教授精辟的研究内容,学员十分用心做记录。

大林慈院院长赖宁生参加研讨会,专注聆听。

来自马来西亚的肿瘤科医师黄宝凌(右二),第一次参加张明徽的专题报告,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