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健民 攝影/楊文道

工研院洪淑慎副組長(左)為外科分科座談的學員們解說義診電子病歷系統,右為主持人大林慈院張群明醫師。攝影/楊文道

人醫年會首日下午的分科座談,外科部分在靜思堂二樓的智慧內迴廊舉行,由大林慈濟醫院移植中心副主任張群明醫師主持。座談中除了各國人醫會的外科系醫護學員分享心得之外,更請到開發義診電子病歷系統的工研院前來解說,期盼讓這套已上線的義診系統可以嘉惠更多需要醫療的民眾。

堅實資訊後盾 為義診量身打造

工業研究院資訊科技服務中心洪淑慎副組長,應邀首先展示並解說義診專用的電子病歷系統,這套系統並同步在靜思堂一樓大廳做實體示範。除了外科之外,洪淑慎也前往內科、藥技、後勤等組別進行說明。洪淑慎表示,系統是因應義診的特殊型態而設計的,在操作介面與資料庫的規劃方面充滿彈性。因為義診的地點經常在較偏僻的地區舉辦,不容易有可連上網際網路的無線訊號,更不若在醫院內的各種資源隨手可得。在系統架設時,只需要一臺電腦安裝軟體、做為伺服器,其他電腦透過以無線基地臺架設的區域網路進行內部連線,開啟網頁瀏覽器進行作業。就診的民眾在按壓指紋之後,即可開始掛號、看診、拿藥,不需要健保卡等類似的身分證明。

義診系統將使用者區分為五類,分別是醫師、醫檢師、藥局、掛號志工,以及系統管理者。資料庫以最新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0為基準,病歷書寫符合SOAP規範,針對各個地區的流行疾病及常用藥物,可以自行建立症狀和藥物內容,事後亦可隨時增加。使用者能夠即時看到各種藥物的剩餘量,方便後續補充;累積的資訊更可做為大數據分析,分析該地區的流行病、病人的就醫歷史等。

高屏區人醫會葉添浩醫師提問並建議,系統增加即時列印病人檢驗數據的功能,且在資料庫內建立衛教資訊,讓醫師可以針對病人的狀況做專業的建議。

走出開刀房 展現慈濟人文

緊接著上臺的新加坡人醫會江立偉醫師,分享義診從籌備、實際舉行到事後檢討的流程與心得。江立偉是小兒外科醫師,而新加坡人醫會總是在國外舉辦義診,所以前置作業非常重要。先遣志工們為外科醫師打造如同醫院內手術室般的執刀環境,拉水接電、無菌無塵,讓醫師可以專心開刀。不過江立偉依舊鼓勵外科醫師「走出開刀房」,多與志工、民眾和當地的醫護同業互動,因為病人並不是開完刀就立刻康復,後續還需要當地的醫療院所提供照護。

江醫師也呼應上午林俊龍執行長所說的First, Do No Harm(首要就是不要傷害),注重麻醉安全,和病人的知情同意。義診的行前叮嚀同樣重要,可以讓第一次參與的醫護成員更快融入團隊,展現慈濟醫療人文。

菲律賓人醫會柯賢智醫師(Josefino Qua)分享他的從醫歷程,參與慈濟義診的心得,以及義診前準備和義診後的檢討。最後進行分組討論,江立偉醫師提出「如何在外科落實慈濟人文?」美國人醫會陳福民醫師和柯賢智醫師等人紛紛發表意見,來自中國大陸北京、福鼎醫院等地的學員參與討論,眾人欲罷不能,討論在熱烈的氣氛當中結束。

新加坡人醫會江立偉醫師分享義診從籌備到執行的歷程。攝影/楊文道

菲律賓人醫會柯賢智醫師分享他的人醫心路。攝影/楊文道


相關連結
2017 TIMA App載點 (點擊圖片或掃描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