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秋惠 攝影/葉唐銘

「上人說:『中醫是我要做的。』」陳建仲主任以這一句話吸引了中醫分科座談在場學員的注意力,也展開了臺中慈濟醫院中醫人文的呈現課程。在課堂中並說出了他的理想──建立慈濟全球化慈悲喜捨的中醫養生館。

建立慈濟中醫人文  朝向落實社區養生

「今年是臺中慈院十周年,也是臺中慈院中醫部的十周年」,陳主任接著談到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團隊這十年來的耕耘,包含從醫院走入社區的中醫整體發展,與中區人醫會結合舉辦偏鄉義診等等,他說:「我們在做的事,都是跟志工學習的。」而臺中慈院也成立了「中西醫臨床整合研究中心」,是第一家在臺灣中西醫合作的行政中心,開設「中西醫聯合門診」並獲2016年獲臺灣SNQ國際品質標章認證;也協助成立慈濟大學後中醫學系,培育中醫英才。而為了守護社區民眾的健康,開始培訓中醫志工,陳主任說:「其中十分之一是慈濟志工,十分之九並不是,而是社區當地民眾,他們有興趣也願意投入,這一點很令人感動。」中醫部跟著慈濟的腳步,以醫療為本,結合慈善、教育與人文。

陳建仲提及在2008年參加人醫會年會時,當時的分科座談沒有中醫,所以原本選定西醫藥學的課程,但在課程開始前,包含他,還有美國、阿根廷、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幾位中醫師,他說:「我們就不動了,因為我們想『不行,不能進去』,就去跟大會(課務人員)說,『請問哪裡還有空間,我們中醫要成立自己的團隊(進行討論)?』」所以從2009年人醫年會開始,就有了專屬於中醫的分科課程。

課程當中,陳建仲主任將臺中慈院中醫部十周年的「八段錦」影片光碟與學員結緣,「每個人都有一片喔!」現場的氣氛頓時活絡了起來。短短三十分鐘,陳主任很快地談及中醫的資訊雲端系統、教學及未來的發展,令人充滿期待。

陳建仲主任談及臺中慈院中醫部十年來的耕耘,推展中醫與慈善、教育、人文緊密結合。攝影/葉唐銘

中西醫結合、多元性的重症醫療

王人澍副院長是臺灣慈濟六家醫院整合中醫體系的負責人,第三場分科座談由他來分享。投影幕上先出現臺中慈濟醫院的建築,王副院長說:「這是一座很美很壯觀的建築。可以說像宮殿、像寺廟、像修行的道場。通常慈濟的建築是人形屋頂,代表了『以人為本』。而一走進慈濟醫院就會看到佛陀問病圖,上人說「八大功德,看病第一」,但我們這些醫生只覺得在做我們該做的,不會覺得是什麼功德。」

王副院長以兩個治療案例來說明中西醫結合,及利用多元性療法來治療重症患者的過程及結果。

第一個案例是一位約六十歲男性,他因骨頭關節痛四處求診,輾轉治療半年後來到臺中慈院,胸腔科醫師很有警覺性,他說:「會在晚上痛(中醫稱「陰痛」),這不太正常。」影像檢查後發現居然是攝護腺癌第四期。病人和他女兒都說不要接受化放療,來跟王副院長討論,說除了中醫,可不可以用荷爾蒙療法、葛森療法(多蔬果、無鹽飲食、蜂膠、低脂低蛋白、咖啡灌腸)?

王副院長說:「雖然是沒聽過的療法,但我們先不設限,先了解,用知識來判斷。」所以他分析,病人便秘,大腸常長茹狀的息肉,雖然是第一次聽到用咖啡灌腸,但有助於病人不長息肉,他可以接受;無鹽飲食,因為食物有些本身就有鹽、糖,只要病人能忍受,那他也覺得沒有問題;中醫古書上曾說明蜂膠可治癌……再以荷爾蒙療法及中醫藥療,原本三年半的存活率,現在病人已活超過了六年,腫瘤得到控制,骨轉移也不痛了。「病人甚至還把治療過程寫下,出了一本書,特地來送給我。我請學生要看,不要排斥,多方了解一下。」王副院長提醒大家,多元性的治療方式有時也有很好的治療結果。

王副院長分享的第二個案例,是重症糖尿病合併壞疽敗血症。病人是85歲的阿嬤,這時已嚴重到腳需要截肢的情形,但她拒絕。王副院長跟她及家人分享:「我媽媽85歲時跌倒,經過緊急手術,兩週後就能下床走路;我二姑也是85、86歲時跌倒,家人不讓她手術,躺兩個月後就往生了……」建議還是要手術截肢,他說:「壞死的狀況已到膝下,再過七天,就會到大腿,那時就來不及了。」

家屬接受了,但要求「不插管」、還要照顧到老人家原本不佳的心肺功能;所以王副院長召集了一場「全人醫療會議」,有麻醉科醫師、外科醫師、感染科醫師、中醫師等;麻醉醫師說:「好,那就不要全身麻醉,麻半身,但手術時間要短一點久。」所以找了外科快手楊超智醫師,他說:「好,我盡量。」……大家為病人做出了最適合的整套治療計畫,也成功手術,病人平安返家。病人不方便到醫院,且有褥瘡,由傷口護理師和醫師接手去她家提供照護。中醫也在治療過程中發揮很好的效果。

「中醫與西醫這兩種專業,考量患者的意見想法,整合兩方專業意見,然後說服病人,達到最好的治療成果。」王人澍副院長跟學員們說:「我在西醫七、八年,中醫二十多年;走入了慈濟,『全人醫療的推展』變成我們的責任。」時間有限,王副院長分享了兩個困難個案治療成功的過程,振奮人心,最後他說,還有一些故事,留待有機緣再跟大家分享。

王人澍副院長分享結合中西醫,以全人醫療理念治癒重症病人的案例。攝影/葉唐銘

 

相關連結
2017 TIMA App載點 (點擊圖片或掃描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