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素蘭 攝影/潘常光

樊麗華醫師專注地融入「當代文明衝突及其解決之道」課程中。

樊麗華醫師服務於武漢協和醫院血液內科,2005年醫院的第一例骨髓移殖,骨髓來自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她想,慈濟就是捐骨髓的機構,再多了解後才知,原來慈濟的創始人是一位法師。

2011年年底,一次頸部痠痛,樊麗華到按摩院做肩部按摩,服務的按摩師,二十來歲,閒談中透露她自小被遺棄,在兒童福利院長大,而兒童福利院是1995年臺灣慈濟捐建的,她轉述按摩師的話:「我去過花蓮,被證嚴法師摸頭,我會一生很幸福。」聽完,樊醫師更好奇了。

樊麗華找休息日上網搜尋「證嚴」兩個字,在網路上看到有關證嚴法師和慈濟的資訊時,她花一天的時間反覆看所有資料,在聽到〈方向〉這首歌,在簡報上看到法師手指指出去的照片時,頓時內心感受到被觸動到了。她說:「我是醫師,是理性的、不流淚的,可是我那一天淚流不止」。

樊醫師在網路上還看到這一段文字,「證嚴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女人,自己卻沒有錢。」讓她更加想要接觸慈濟。

2011年年底,樊麗華參加冬令發放活動。其實什麼都沒有做,結束時,慈濟志工堅持送她一個福慧紅包祝福她,還說感恩。隔年,樊麗華參加讀書會、做環保,在共修時承擔工作。報名培訓,接受灰衣志工服的那一天是農曆6月30日,正是她農曆生日。

同年9月,她第一次參加人醫會聚會,林俊龍執行長與會,結束前有人說和執行長合照,樊醫師心裡想「為什麼?追星是年輕人的事。」現在的樊醫師不一樣了,「我也是追星族,不過,我追逐的是人品典範」。

2012年,樊麗華回到花蓮參加慈濟人醫會年會,她突然知道她的責任,啟發她的一句話──「我是醫生,不是醫匠,我要做一位良醫。」而走入花蓮慈濟醫院,地面嵌入的石碑上寫的「守護生命的磐石」,對她內心觸動特別大,「我從來沒有感覺到醫生內心的責任,覺得看病給藥只是一份工作,而不是責任和使命。」

她說,剛進慈濟時,只是想來做好事。了解做醫生的責任和使命時,她感到非常快樂。「做醫生是很好的職業,我可以聞聲救苦的比普通人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 

今年人醫年會時間比較長,結合「十一」長假和中秋節的假期,她感恩父母與丈夫及家人的包容,也感覺自己很有福報,「我何德何能?此生能做上人的弟子,我很珍惜每一次和上人親近的機會。」

連續幾年參加人醫會年會,樊麗華深入了解慈濟醫療是「法入心、法入行」。聽聞上人的法能真正長養慈悲心,拉長情擴大愛,做到視病如親。她說「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她精進的方向,也是人生努力的方向。

樊麗華更感恩上人賦予她智慧,入慈濟後,聞上人的法才知道自己很迷茫,只是小愛,只愛自己、愛家人;做「人醫」後,她要愛病人、愛身邊的人、愛天下蒼生。 

武漢協和醫院樊麗華醫師(中)感恩慈濟感恩上人讓她脫離迷茫,找到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