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素蘭 攝影/施教岩、游國霖

林育壯醫師在醫病溫暖互動中逐漸修正了人生觀,懂得反省,看得開。攝影/施教岩

林育壯醫師國小畢業全家自臺灣移民巴西,因為母親經歷一段時間的恐慌期,他選擇學醫想幫助母親,醫學院畢業之後,慈濟巴西聯絡處負責人林合省邀請他加入醫療志工的行列。

抱著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情況的心情認識慈濟,林育壯醫師進入道場後第一個感受是因為那邊供應的午餐有一道他最喜歡吃的臺灣菜──菜脯蛋。心靈上覺得跟這個地方好像蠻有緣分的,轉眼間十二年了。

但在加入一年多後,他覺得有挫折感,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到佛法;義診時遇到一些病人不只是來求醫,是來求方便,他們只是來享用免費的服務,讓他一度想離開。後來因為妻子鼓勵他繼續做下去,爸爸媽媽也一直勸他說慈濟是個好地方,可以去那裡學習,是一種自我提昇。

林育壯說,尤其是有機會接觸到上人的靜思語後,開始去想自己為什麼要當志工?後來找到心中的答案:「我去就是要改變自己的心態、自己的行為。」

上人常說要有慈悲心,就是用快樂的心去服務大眾;林育壯的體驗就是不抱怨,要有感恩的心。林育壯感恩:「慈濟可以讓我們在這裡可以做志工,讓大家得到很多快樂。」

他說,很多義診過的病人又再回來,第一句話就說:「我不是來看病的,我是來看你的喔。」就是體現慈濟人醫會「醫病醫人醫心」的溫暖關係,透過信任與信心的互動,募心募愛,為當地義診募了不少志工。

巴西聯絡處的義診時段,每周六下午和每個月第三個周日義診一天,提供內科、牙科、眼科、婦產科、耳鼻喉科、針灸與氣功的服務,只有醫師沒有護理師,每個月一次下鄉義診,輪流去幾個不同鄉鎮,借學校場地,隔間搭帳棚。每年舉辦華人的大型義診一次,科別更多,同時舉辦醫學講座,鼓勵素食,教育民眾。

林育壯醫師提及,義診團隊醫師約四十位,下鄉義診的醫護加上志工,最多有一百二十人,一般時候有七、八十人。巴西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看診的病患除了巴西人,還有來自大陸與台灣的移民。「巴西沒有地震,沒有颱風,但是有土石流有水患,災區義診幅員遼闊,需要持續菩薩招生,但是召募義診醫師的困難,就是醫師不習慣茹素與語言障礙。」

林育壯自嘲,以前自私、執著、難溝通;做醫療志工後,現在懂得反省、看得開,會替別人想,包容性大。這是第一次回來花蓮參加年會,從巴西到花蓮要三十幾個小時,還加上時差的疲憊,但他甘之如飴。

2017年巴西人醫會耕耘二十五年,周年慶有千人共襄盛舉,林育壯祝福人醫義診繼續拔苦與樂,愛灑巴西。

小學畢業隨著父母移民巴西的林育壯醫師,投入慈濟醫療志工十二年,首次回花蓮參加國際人醫年會。攝影/游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