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金魚

承擔2020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學員長的蔡森蔚,表示在慈濟有很多學習機會,當學員長正可以學習圓融,增長智慧。攝影/顏啟烒

「人生就是需要有不同的菩薩現各種相,讓我們去學習;如果每天都是走同樣的路,看多了你會沒有什麼感覺。」2020國際慈濟人醫會學員長蔡森蔚醫師,道出這幾年來加入慈濟的體悟。

10月1日,蔡森蔚和林怡雯夫婦聯袂參加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的人醫年會,他們一位是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一位是中科診所的腎臟科醫師。

「每次參加人醫會的活動,都是一種學習。」擔任學員長的蔡森蔚表示,人醫年會的課程非常精彩,聆聽學員的分享,可以沉澱心情,思考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最好的收穫。因為擔任學員長,有機會接觸到營隊的行政工作,他才知道要成就一項活動,幕後志工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蔡森蔚在慈濟醫療志業服務,對慈濟活動很熟悉,相對的,太太林怡雯卻是第一次參加人醫年會,不過在三天的課程裡,她覺得《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李家維分享的「大地與人的對話」,讓她更加敬佩上人。李家維提到,上人創立的慈濟四大志業是「超前部署」,在臺灣很貧窮的年代,上人做慈善,後來又有醫療、教育、人文,這正是在人均GDP慢慢提高之後社會所需的,而且慈濟四大志業與時俱進,不僅符合臺灣,幾乎也是全世界的脈動。「我覺得上人很有眼光,看得非常長遠。尤其人文,如推動環保、素食,來減少個人的欲望,對臺灣的幫助非常大。」

每一條彎路 都是不同的學習教室

一趟人醫年會之旅,讓林怡雯收穫如此之多,這要回溯八年前先生蔡森蔚走入慈濟的因緣。

2012年,蔡森蔚離開了服務十七年的醫學中心,加入臺中慈院團隊擔任復健科主任。在慈院工作,生活變得很多元,看診之外,還有訪視、往診、關懷街友和經藏演繹。尤其是參加慈濟海外義診,也是他以前沒有過的經驗。他去過尼泊爾、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義診,每次義診回來就會和太太分享,但林怡雯不免抗議:「你都把家放給我,自己跑出去玩。」蔡森蔚只得努力解釋:「義診不是去玩的。」但是他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唯有親身體驗,才能真正了解個中滋味。

事實上,蔡森蔚第一次參加海外義診時也感到有點捨不得,因為用自己的假,花自己的錢,一整天義診下來都累癱了。隔天一早起床又繼續看診,義診一結束就回國,完全沒有機會玩到。甚至他還懷疑義診的成效:「我今天出去義診,一天可能看一兩百人,鄉親感冒、肚子痛就給藥,但義診也只是幾天而已,後續他們怎麼辦?」

有一天義診結束後,他們又參加發放。有位媽媽懷裡抱著幼兒來領物資,一包大米二十多公斤,她想扛回去根本不可能,後來還是志工協助扛米,陪她走回家。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原來義診除了醫療,也有慈善的關懷。正如上人說的,「醫療先進去,慈善再跟著進去。」醫療結合慈善,貧病就能根本解決。

漸漸地,蔡森蔚體會海外義診就是人生不同的修行道場,唯有了解付出的意義,才會用心投入,從此他不再有「想玩」的念頭。他說:「跳出工作之外,以相同的專業技能再走出另外一條路,這一條彎路就是一個新的學習教室,我們應該走進去看一下。」從此任何事情對蔡森蔚而言,都是一項新的學習。

以前的蔡森蔚一心追求功名利祿,現在的他看重心靈的成長,朝著無所求付出的方向不斷學習。他說:「人生在不同的時段,會有不同的功課需要去學習,所以就是一念心,把握眼前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

抽血報告現紅字 吃素就對了

而在洗腎室工作的林怡雯,去年(2019)遭遇行醫二十五年來人生的最低潮,面對洗腎一、二十年、早已成為朋友的病人,在她用盡了方法後卻仍挽不回他的生命時,林怡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整個人如在苦海中浮沉,有了離開這份工作的念頭。

2019年十一月初剛好有個柬埔寨義診,蔡森蔚邀了林怡雯一起去體驗。到了義診現場,林怡雯看到志工們是那麼合和互協地完成工作,而且當地的志工也來服務。「當你看到有這麼多人在幫他,你就會覺得不孤單。其實義診不單只是義診,而是去傳遞善與愛的種子,讓我覺得加入人醫會的價值更大、更深、更遠。」一趟柬埔寨之行,林怡雯對慈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期間林怡雯的心情仍處於低潮期,志工林秋玉有時會跟她聊聊工作、家庭,總是靜靜聽她講,再適時淡淡地分享一句靜思語,當下林怡雯都有深深受用的觸動。林秋玉鼓勵她多參加慈濟活動,但她都說沒有太多時間,林秋玉便建議她可以從茹素開始。所以義診回來後,林怡雯開始試著茹素。

茹素後,林怡雯才敢開口建議病人吃素,因為腎臟不好的病人,大部分都需要低蛋白飲食,她從臨床上看到有些吃素的病人營養還是很好,在洗腎過程中,也許因為吃素,尿素氮沒有那麼高,而且很平穩。所以當病人看到抽血報告中的膽固醇、中性脂肪太高,問她怎麼辦時,林怡雯就會半開玩笑地說:「就吃素。」

義診回來後,林怡雯心想志工這麼棒,他們的師父一定更棒,便想多了解慈濟,於是她上網看上人的開示影片,從中體悟到如果起了悲心,但是心中沒有法,只會讓自己心情更加起伏。「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有慈、悲、喜,還要有捨,捨掉自己的情緒,盡心盡力醫治,不要執著病人一定能好。

她想:「上人瘦弱的身軀,可以撐起全球的慈濟志業,我撐一個洗腎室,有那麼困難嗎?」因此她拋開低潮,用歡喜的心繼續原來的工作。每天開車上下班時,〈無量義經・終曲〉陪伴著她,音樂一響起,心立刻安定下來,就會想到上人所說的,「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同時她也留意慈濟的活動訊息,有一次當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鼓勵眾人發心參加培訓時,蔡森蔚問她有沒有意願,她便一口答應。林怡雯覺得自己進入慈濟之後收穫很多,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把在慈濟所做、所聞在臉書上跟朋友分享,讓更多人了解慈濟;同時她也用靜思語和朋友、病人分享,「有時候用靜思語來安慰人,真的很好用。」

持續灑播善與愛 感恩螃蟹度自己

圓緣時刻,蔡森蔚和林怡雯也將這三天來的課程收穫在臺上分享。

林怡雯首先說:「非常感恩我家師兄有因緣進入慈濟,也讓我有機會進到慈濟這個很溫暖的團體。」她語氣堅定地說:「我透過師兄、師姊了解了慈濟,也在師兄、師姊的身上看到傳播善與愛的力量、偉大和法喜,所以希望自己繼續傳承、培育善與愛的種子,為佛教、為眾生付出。」

蔡森蔚接著說:「來到慈濟有很多學習機會,自己還不夠圓融,智慧也不足,當學員長正可以學習圓融,增長智慧。」他以身為慈濟醫院的醫師為榮,因為有一些國外醫師都好想進入慈濟醫院做事。話題一轉,他分享毅然茹素的因緣。

就在他們夫妻從柬埔寨義回來的第二天,參加一個歡迎日本朋友的晚宴。當時廚師展示了即將為他們烹飪的一隻大螃蟹,許多人鼓掌叫好。他心想:「我們去義診不就是希望解除病人的苦痛,或許那隻螃蟹也想聞法修行,但是牠就這樣被吃掉了,當下頓悟……」

說到這裡,蔡森蔚哽咽落淚,隨即解釋說:「院長說,雖然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慈濟常常有,這個叫做『善根發相』。」臺下學員爆出了笑聲。他繼續說道:「我覺得應該是菩薩現這個螃蟹相來度我,所以我們就開始吃素,我很感謝這隻螃蟹。」蔡森蔚希望能持續圓融自己的智慧,跟著大家一起在菩提道上精進。

林怡雯醫師進入慈濟一年多,從上人的法中找到快樂再出發的力量,發願繼續灑播善與愛的種子。攝影/楊凱誠

林怡雯(左)很開心收到結緣的靜思語:「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正是她走入慈濟的體會。攝影/楊凱誠

圓緣時,蔡森蔚和林怡雯夫婦聯袂上臺分享心得,期許在菩提道上繼續精進。攝影/林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