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静茹 摄影/徐金生

講師姚仁祿師兄以「超大、超小又超快,怎麼辦?」為題,帶領學員眺望未來。

资深慈济志工姚仁禄师兄,1990年加入慈济,1997年以无薪酬身分担任静思文化执行长,成立第一家静思书轩直营店,1998年起连续八年同样以无给职就任大爱电视台总监,积极全球布局,以优良的制播内容,让晚间八点档的收视,提高到全台前三名,并且多次入围、得到金钟奖的肯定。课程上以“超大、超小又超快,怎么办?”为题,带领学员眺望2066年──慈济100年的愿景。

人们通常碰到问题,就想马上解决,姚师兄试着带大家来看更长远的脉络。现在是2020年,到2066年,意即四十六年之后,就是慈济一百年。所谓的“超大、超小又超快”,以当前疫情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大麻烦、小病毒、快传染,而我们要承担的是一个大愿力、小微尘、快行动。”进一步来说,除了有身体的病毒,很少人注意到,人心同样也有病毒,而有时媒体就是最快的传染者。

“现在我们以为麻烦的是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好像有了疫苗,一切就迎刃而解,实则不然。早在2015年,比尔盖兹在TED演讲就说过‘The next outbreak? We are not ready.(下一波爆发的世界疫情,我们尚未准备好)’。”

佛教的因缘果报,以比较现代的、科学化的语言来说,意谓当原因、条件成熟的时候,就一定有产生后果,而后果一定造成影响。“新冠病毒是一个果,除了疫苗,我们也要认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如果以为杀死病毒,就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从因缘果报的角度来说,就只是想杀死果、逃离报。若是不能结好缘、用智慧去处理人类造成的因,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困境。”

“只能设法让人类智慧成长,见树也见林,见林也知山,见山知地球,见地球思宇宙,悟到心的作用。”也才能理解到,上人常说的“多用心”意之所在。姚师兄说明,多用心不只是多想想,而是必须从心才能看到,这整串的因缘果报。

另一方面,“慈悲心”也是调和的脑。姚师兄举例说明,当今学术界对于脑神经科学怎么样去影响到同理心的相关理论,已经发展成型,也应用到许多层面,就像是做设计的人,就会藉此探究,当顾客走进店内,放什么音乐会促进消费?“如果已经可以如此理解人的脑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理解一点,怎么样做,会让人好心一点?”这也是慈济人可以努力的方向。

怎么做?典范在眼前。姚师兄带大家回顾慈济的历史。上人二十六岁出家,1966年,他二十九岁时成立了佛教慈济克难功德会,那是台湾经济条件非常差的时代,绝对很难推动慈善工作,而他就此迈开慈济的脚步。“这可说是‘为佛教,为众生’的全球第一个实验室,等于是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理论,拿到这里来说,我们来试试看,可不可以行得通。”三十五岁时,他开始了医疗志业,上人启发身边的年轻人,一起来做义诊。四十二岁时,公布要建慈济医院。2019年,上人已经八十二岁了,慈济的脚步已遍布全世界,仍殷切提醒弟子记住静思法脉、慈济宗门。

“慈济让我们相信,人类的善念,是有办法可以培养的。”就像佛经所提,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与因缘可以把握,方法很多。姚师兄认为,现在的挑战是如何迈开更大的脚步,期望大家不只是守成,而是要持续进步。

四十六年后,慈济成立一百年。联合国预估届时地球上的人口约103.5亿,饥荒、灾害、战争等等因素,都可能让人口数量急速减少。而慈济的人医会和全球志工,有可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离苦得乐吗?

姚师兄想到多年前与上人的往事。当时他因事务繁忙而起烦恼,在静思精舍请教该怎么办。上人提到,年轻时为自食其力而去种田,早上四点多就要去拔杂草,当灌溉的水源引流入田,冬天站在水田里,看到范围那么大,又那么冷,怎么做得完?“我心想要把这片田做完、把杂草拿干净,但我的手就这么宽,那我就专心这个手可以做的范围,杂草除尽后,向前走一步,做完,再进前一步,又把杂草除尽,这样一步一步……咦?也没有过多久,就除光了。”

同样的道理,试想:“假设我们有103.5万的志工,人人发心立愿,每人每天帮助一个人离苦得乐,也许是不开心的人、也许是生病的人,你让他离苦得乐,透过103.5万志工的自助也助人,以自己可以做到的能力,持恒步步履行,全球103.5亿人的身心,就会步步提升。”

每位慈济志工每天帮助一个人,可以帮助到103.5亿的人。透过简单的算术可知:1人×365天×30年=10,950人,早就超过一万个人。慈济为数众多的志工,只要大家共同发心行动,正如《无量义经》:“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相信必能做得到。藉此与全球慈济家人共勉。

课程中以新冠病毒为例,以现代化、科学化的语言说解因缘果报的关联。

期勉众人发心立愿、自助助人,「从一种子,生百千万」,帮助有需要的人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