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丽华、张均荣 摄影/杨凯诚、简明安

德劭师父话说从前,慈济医院还没盖时在仁爱街有一间义诊所,慈济医院盖好后,人医会的中秋晚会是在静思精舍大殿旁草皮举办。

捐钱比做好事容易,学员王清琴请教师父:“台湾人很有善心,乐意捐钱,但要邀约他们走慈济路却不容易。”

利益众生是修行的学分

德格师父说,一切都需要时间,要锲而不舍地持续陪伴、分享、保温,带他一起做,最后他会感动。因缘不具足,一定要祝福他,祝福的力量是很大的,可以把不好的因缘变成好因缘。德格师父以前带过一位新加坡的高级主任,每次在教联会办活动,就邀约他来参加音乐会、茶会。“他每月固定捐款,参加活动,但都没培训委员。经我不断邀约,后来他很感动,觉得自己没有被放弃。”

赖婕瑄问德格师父:“您说您是很乐观、很快乐的人,出家前和出家后的快乐度有何不同?”德格师父说:“走进慈济才了解小爱要化为大爱,放下所有的俗念,与其思念家人,不如化为祝福,于早课时祝福他们幸福、平安、快乐。虔诚祝福,一定能上达诸佛听。”在精舍遇到考验时他就转念,化恶缘为善缘,告诉自己这是修行的学分。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关关难过,关关过,再困难的事都能化解。

又有学员钟莹清问:“十五年出家有什么事情让您最深刻,最感动?”
德格师父说,每个人每一件事都让人感动,大爱台报导全球很多慈济人在募款时,述说竹筒岁月的因缘。德格师父说,“小钱可以行大善,每天发一个好愿,累积一个月就可以布施,发愿之后也会回向给自己。如果家人生病,每天投竹筒祝福,以他的名义布施与世界结缘,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德格师父勉励学员,既然走进慈济宝山,就不要空手而回。要把握因缘,闻法入心,闻思修身体力行,让法深印八识田中,才能生生世世找到上人。

赏月话前缘 莫忘那一年

中秋夜一轮明月高挂花莲静思堂上空,有学员分享以往中秋节都在国外过,今年在慈济花莲静思堂前广场,向精舍师父请法,发现今晚的月亮特别圆。

德劭师父话说从前,慈济医院还没盖时,在仁爱街有一间义诊所,后来慈济医院盖好后,人医会的中秋晚会是在静思精舍大殿旁草地举办。师父说:“想当年刚好轮到我典座(负责三餐),精舍其他常住师父惊讶地说,典座就碰到人医会回来用餐,我都高兴地说:‘好啊!有多少人?’其他师父回说一千五百人。”

有人建议采用自助餐的方式,上人指示,国际人医会第一次回来要用办桌的方式,也就是原本是11点50分敲板,可是为了要配合人医会行程,10点50分就要敲板。由于第一次负责六菜一汤一百五十桌的办桌,还不包括常住众。德劭师父说:“所以,我们三个组员很紧张,还好其他师父很慈悲,要我们准备好食材,他们一人要帮忙煮一道菜。”

早期精舍的厨房比较小,只有两个灶,大活动时才在旁边多加一个锅子,他记得那天煮了十九锅的饭,还好有其他师父的帮忙才能圆满,让人感受到团体的合和互协。

在精舍每年中秋节都会包春卷,曾经有当天切料、当天炒料的经验,蛮刺激的。而且还自己带锅子、铲子、菜刀等等,现场包春卷。这次的人医会也有一道春卷点心,德劭师父说:“常住也是帮忙切、洗,当大家在用餐时我们就帮忙收拾,收拾完后再来与各位话家常。总之,合和互协,事情就能圆满。所以做慈济事光靠一个人是不能成就的,要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

来自彰化的学员吴明哲提出一个问题,常听人家说人往生后灵魂还没有离去,先不要去动他,如果这时候动刀去切割,会不会很痛苦?德劭师父说,以医学观点来说,人死后听力是最后消失的,如果发自内心,有一颗菩萨的心,大无畏的心,就不要想太多。想要捐大体的人要有欢喜心,不可有瞋心。

最后德劭师父赠送结缘品蔺草吊饰及竹筒给学员,并笑着说:“我送竹筒给小朋友,都会跟他们说日行一善,存满要带回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