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月美 攝影/陳忠華
第一次來到臺灣參加人醫年會,迪妮絲(左)抱持著興奮和學習的心,聽到這麼多醫學知識,讓她大開眼界。
「祖母從小就教我們,只要有人需要幫忙,我們就要伸出援手,不管是家人,還是不認識的人。」祖母的話,厄瓜多的迪妮絲‧桑契司醫師(Dennis Sanchez Santamaria)牢牢記在心中。
第一次來到臺灣參加人醫年會,迪妮絲抱持著興奮和學習的心,聽到這麼多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讓她大開眼界,收穫很多。有些病是在厄瓜多的醫療做不到的,在這裡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治療。尤其關於巴金森病人可以這麼快復原,帶給她很大的震撼。
「昨天看到慈濟在菲律賓的義診,今天又看到醫師陪伴病人的過程,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很密切,也很溫馨。」迪妮絲覺得慈濟團體的作法,和祖母給她的教育很相近,「看到這些醫師所做的,讓我學習到要盡力去幫助病人,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家人去照顧,盡我最大的能力。」
28歲的迪妮絲,是家醫科醫師,第一次遇見慈濟,是在2019年1月美國慈濟人醫會前往厄瓜多義診,當時迪妮絲由當地衛生部派往協助慈濟醫療團。這是她首次看到一個這麼大陣容的醫療團隊來照顧當地居民,她很羨慕他們可以幫助別人。對於迪妮絲來說,能夠加入一個全球的救難團體,是她心所嚮往,因為有機會幫助更多的人。
透過參加慈濟的義診,迪妮絲認識了兩位年輕夥伴──梅隆妮布姬(Melony Brigitte Gaecia Farias)護理師和曹呈瀚醫師,三位來自厄瓜多不同城市的青年,卻帶著共同的理念與熱情,想做一些事。2019年7月,迪妮絲參加美國人醫會在卡諾亞(Canoa)的義診,她分享道:「有位病人因膝蓋疼痛很痛苦,當下美國的內科張秉東醫師教導我怎麼治療,很快就減緩病人的不適。」看到病人因疼痛減緩而露出了笑容,迪妮絲心裡也很歡喜。
這三位年輕人,是厄瓜多第一批的人醫菩提種子,希望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也能成立一個有活力的慈濟人醫會,號召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2019年7月,迪妮絲參加美國人醫會在卡諾亞的義診,為膝蓋疼痛的病人治療。迪妮絲提供
左起:迪妮絲和曹呈瀚、梅隆妮布姬和美國人醫會張秉東醫師合影。迪妮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