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成 攝影/陳明清
外科專題研討,三位講師在臺前與大家互動時間回答學員提出的問題。
「2019國際慈濟人醫年會」9月11日下午的分科專題研討分為七大類別:外科、內科、醫技、護理、後勤志工、中醫、牙科,於七個場地分別進行。
在花蓮靜思堂二樓的智慧迴廊,有42位成員參與外科座談與研討,承辦這次座談的花蓮慈濟醫院外科部張睿智主任以地主隊的身分歡迎大家回到心靈故鄉,慈濟大學第二屆畢業的張主任表示有很多慈大醫學系校友都回到慈院服務,也期待此次座談分享對大家有所助益。
感恩經驗傳承跨國界
「新加坡團隊在海外義診方面非常有經驗,請團隊分享他們如何將規劃做的那麼好?」擔任主持的花蓮慈濟醫院一般外科張群明醫師,請新加坡團隊邱建義醫師與林金燕醫師到臺前分享。
邱建義醫師分享新加坡人醫團隊曾到印尼、菲律賓等五個國家義診,「很感謝印尼家人的知識經驗傳承,讓我們從無到有摸索出一條路出來」,也強調經驗傳承的重要。
「最近到柬埔寨義診,想不到在這個(慈濟到柬埔寨)第一次發放大米的地方找到(1994年)當年的副省長及翻譯人員,讓我很感動。」邱醫師說因緣不可思議,要把握因緣,把好緣建立起來。
「因為我們都不是當地人,所以,我們要先了解當地政府的合作對象,是衛生局呢還是轉介醫院,也要深入了解國情。」邱醫師談到,不懂當地的語言習慣,有時候會造成誤解,「當他不回答你時,就表示他有很多的問題;或是他回答你好,其實是不好。」這些實際發生的事例,引得現場學員的笑聲不斷。
當地有什麼器材可使用?要跟他們做溝通,也要有當地的邀請函及海關的核准申請書及清單,事前還要找時間去看場地以及住處。
邱建義以自己在寮國義診的經驗提醒大家,義診病患人數也很重要,「會影響你的心情起伏」,他說,當天氣下雨使得來求診的人很少時,他們會有些氣餒。也以在柬埔寨及斯里蘭卡的義診為例,有很多人來義診接受治療,他們就很興奮,很有成就感。他說,最好在義診前一周就準備宣傳車、宣傳單,廣為宣傳,最好能印個五千份放在當地衛生站,如果能再加上電臺的宣傳,效果更好。
邱醫師分別以「藥物的品項攜帶」、「器材的重量」、「機動組」、「總務水電來源」、「手術室的設置清潔」、「水量及水源的乾淨」等準備項目提醒大家,一場海外義診的準備要很周全,才能照顧好來看診的病人,也能接引更多的醫師參與人醫會。
體會無常聚福緣
林金燕醫師以「外科的準備工作與挑戰」與在座學員分享,「辦一場海外義診不簡單,需要師兄姊一起付出」,她期待要有共知、共識、共行,合和互協,善解包容,互相補位,因為會有很多的變化球。
「任何工作都要不分彼此,互相補位。」她說,準備前要多去了解考量,義診的地點?多少天?多少病人?當地的病情如何?帶什麼藥物去?行李帶多少?有多少位醫師護理人員?她強調還是要以有手術經驗的成員為優先。
林金燕醫師並說明設立倉庫的重要,及與當地醫院合作、回收醫療用品、翻譯人員的準備、護理助理的協助工作、廢棄物的再利用等等事務,都需有萬全的準備,「要確認整個過程的安全與衛生」,林醫師勉勵大家把握當下、多多學習,並期待學員點亮自己及別人的心燈,照亮病痛的人。
曾參加多次海外義診的高雄人醫會葉添浩醫師,分享「外科義診常碰到的問題狀況」。首先他很讚歎新加坡團隊,他說,只要義診有新加坡團隊參加,手術房開刀就沒問題,他更以在莫三比克義診,因為沒有新加坡團隊的助力,只好請求臺北慈院協助外科護理人力;而斯里蘭卡義診,因為有新加坡團隊,不僅手術房裝有冷氣機,也布置得很好,還有手術房護理師打點,海外開刀一點也不克難,成為一件很幸福的事。
葉添浩醫師將他到各地參與義診的相片呈現在大家面前,一一說明當時當地發生的各種病症與治療,菲律賓、巴基斯坦、約旦、斯里蘭卡、莫三比克、貴州、四川等等,教大家如何在當地溝通,也提醒學員在義診現場,衛教的重要及醫療廢棄物的處理、災區的居住環境都要很重視。
最後,他提醒學員要用心去體會無常,出去義診可以讓自己成長,改變想法,時時觀想內心,盡本分事、多聚福緣,省思自己,多造福、造慧,成長智慧。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建群教授,目前在澳洲摩納斯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教書,聽了這堂研討會讓他感觸很多,「去義診應該要以培訓當地醫師的心,與當地醫師做交流互動學習為重。」他說,當我們義診結束回國後,當地需有種子接續後面的工作;他期待每次的義診能帶動醫師見苦知福,培養出更好的醫師,讓醫師具有更高的道德及同理心。
參考資料:http://www.tzuchi.com.tw/tima/zh/index.php/tima-20/2018-05-17-06-01-32/item/25-02-09
新加坡人醫會邱建義醫師提醒,海外義診的準備要很周全,才能照顧好來看診的病人,也能接引更多醫師加入人醫會。
林金燕醫師勉勵大家把握當下、多多學習,並期待年會學員點亮自己及別人的心燈,照亮病痛的人。
在花蓮靜思堂二樓的智慧迴廊,有42位來自各地的人醫會成員參與外科座談與研討。
高雄人醫會葉添浩醫師提醒學員要用心去體會無常,時時觀想內心,盡本分事、多聚福緣。
外科座談,學員與講師互動,大家踴躍舉手發言。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建群教授,期待每次的義診能帶動醫師見苦知福,培養出更好的醫師。攝影/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