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能情、黃秋惠
「高齡社會來臨,怎麼結合社區和鄰里的力量一起照護老人,是非常重要的課題……。」9月11日上午,由「博祖克(Buurtzorg )機構」的資深顧問泰斯‧迪布洛克(Thijs de Blok)上臺演講,講題是「居家鄰里照顧模式─以荷蘭經驗為例」。迪布洛克為學員分享博祖克的經營理念及模式,不僅為荷蘭長照制度,進行一場從下而上的寧靜革命,同時引領全世界居家護理產業以「人」為本的風潮。
過去荷蘭政府為了減低國家醫療費用,修改相關法律,但沒想到以上由下的政策,不僅醫療費用有增無減,受照護的客戶(病人)和提供照顧的護理師,幸福感卻沒有跟著增加。更甚者,很多以賺錢為目的的照護公司,以低薪聘請程度較低的護理人員,降低服務老人的服務品質。
當時每一位護理人員除了要照護病人,還要寫很多分析及家訪報告,往往做報告的時間比照顧病人時間多,這種機械式的照護方式,再有使命感的護理人員也漸漸失去服務熱忱,以致造成護理人才大量流失。
「為了因應過去二十年來荷蘭的鄰里照護政策及變化,博祖克機構於2007年創立。」「博祖克的總裁是我父親,我父母都是社區護理師,我們兄弟從小生長的環境都繞著護理話題打轉,什麼是護理、怎麼幫助他人、怎麼讓社區更好等等,都是我們家人常聊的話題。」迪布洛克長大後選擇從商,在國外累積專業經驗,「一次與父親和他的夥伴聊天時發現,我們應該將荷蘭經驗移植到亞洲,幫助亞洲處理高齡社會的老年照護問題。」目前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臺灣都有相關單位在運用博祖克的社區照護模式。
「Keep it small, keep it simple(保持小型、保持簡單)」是博祖克的運營理念,他們希望社區護理師把主要的精神花在病人(客戶)身上,提供「全人化」的服務,讓護理師有時間為每一位病人客戶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花在行政流程或在乎指標等等。
博祖克設計有「後援辦公室」(Back Office) ,運用IT資訊科技把電腦系統盡可能簡化,讓平常不太熟悉電腦資訊設備的護理師都容易上手使用,因為在荷蘭,平均每十到十二位社區護理師要照顧五千到一萬位老人,簡單又好用的資訊系統能讓護理師節省很多時間與精力。一個後援辦公室有50名員工來服務博祖克的一萬名社區護理師,所以管銷費用只占了總支出的8%。
迪布洛克表示,博祖克的「洋蔥模式」係以病人為中心,外一層是非正式網絡如家人、親友資源,再外一層是博祖克照護團隊,最外層則是正式網絡如政府、醫療、社福資源等,讓病人(客戶)可以擁有自理能力及社交和生活的支持網路。
過去五年來,博祖克在荷蘭全國被報紙雜誌爭相報導,落實以人為本的博祖克,不但成功翻轉居家照護產業,更被視為21世紀企業創新的典範。迪布洛克談及博祖克已成為一個可以永續獲利的機構,在荷蘭每年新增八萬個照護病人,博祖克的護理師也覺得現在從事護理工作很快樂,病人滿意度也非常高。
最後十分鐘的問答時間,迪布洛克談及荷蘭的社區照護系統,是因應醫生人數非常少的情形下,以護理為主的居家照護模式,而博祖克的社區鄰里照護系統仍會與急重症治療的醫院、長期安養的機構之間形成緊密而完整的照護網,一切回歸以人為本的照護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