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翠容、李志成

慈济大学刘怡均校长分享慈济教育志业的影响力。摄影/郑村池

9月13日,甫于八月新任慈济大学校长的刘怡均,在花莲静思堂的讲经堂与“2019年慈济国际人医年会”学员分享“教育志业的影响力”。

志业缘起 教育完全化

“教育是社会的根本,慈济教育是完全化,从幼儿园、小学、国中、高中到大学……”刘怡均强调,慈济教育”当然包括社会教育”,有能力的人应当去支持弱势的人,陪伴该陪伴的人,让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社会才会平和。

刘怡均说,早期东部的生活贫困落后,多数家庭靠卖女儿筹钱。“刚到学校的时候,有时候开车出去逛逛,我真的看到有新屋外贴着纸条‘我们是努力工作盖的,不是卖女儿盖的’。”看到这样的纸条,她顿时感到很心酸。为了帮助这些不幸的孩子,也为了培育慈济医院的护理人才, 证严上人决心成立慈济护专。1989年,慈济护理专科学校创立,也就是现在的慈济科技大学。有了护理人员,但是医生难求,为了培育良医、仁医,上人于1994年成立慈济医学院,后来增加系所成为今天的慈济大学。为了慈济医院大医王、护理人员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慈济中小学于2000年成立;在2005年泰国清迈小学成立,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度尼西亚慈济学校也在2011年成立。

刘怡均表示,慈济教育完全化,秉持着“向下扎根、向上茂盛”的概念,不论是慈大、慈科大或是托儿所教育出来的孩子,他们的气质就是不一样。“一天,送巧克力给同事就读慈济幼儿园的孩子,小孩竟然会双手合十说感恩。”她补了一句:“小孩还接着说,如果再有巧克力,还会再感恩。”讲经堂里回荡起一阵笑声。

慈悲喜舍 以志工精神育人

慈济所有的学校的校训都是“慈、悲、喜、舍”,慈是清净无染、怨亲平等的大爱;悲是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怜悯;喜是得正知、持正念、走正道的轻安;舍是无尤的付出、无怨的服务。刘怡均分享,慈济的教育不仅要教育出有专业能力的学生,也要教育出能以志工精神奉献社会的人。

她话锋一转,提及26年前自己在学校筹备阶段就来到慈大,记得到了学校开幕前两天,校园整个地面还满是泥泞。一群志工如菩萨涌进,连夜赶工铺上连锁砖及大石板,仅在短短两天内铺平地面,让学校得以顺利开幕。这一幕让她很感动、难以忘怀。当她变换“before and after”的照片后,满场也向起了喝彩的掌声。

挂着自信的笑容,刘怡均说:“慈济大学不是国立也不是一般私立学校,它是全球慈济人的公立学校。”慈济大学已经25岁了,如今第一届的毕业生已经分布在各个医院中。目前学校有医学院、教育传播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国际跨领域学院,及天空学院,慈济教育是以人文为本的教育志业,教之以德、以礼。

慈济大学医学生跟随人医会投入义诊,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与慈济志工一同挨家挨户访视,见苦知福;学生在这里看见贫、病,看见暗角人生因为爱而有了希望。这群未来医师们也更加了解,将来行医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让专业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什么要带学生去做服务学习?学生虽有专业之长,但是在大学时期如果他们没有见苦知福,没有为需要的人服务,他们将只能成为一个医生、护士、记者……他们怎能了解穷苦人的痛苦?”刘怡均分享学生到各处的服务,甚至能带动当地的小孩,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和典范,在他们心里种下进慈济大学就读的愿望。

坚持特色 影响力的奥秘

“英国剑桥大学创校八百零九年,哈佛大学建校几年?已经三百八十三年!”相较之下,二十五岁的慈济大学还是一个婴儿;依据联合国十七项永续发展中十一项,评比大学对社会的影响力,今年慈济大学在世界七十六国,四百六十二所大学中,脱颖而出:在全球排名六十七名,亚洲第十名,全台湾第一名。

“到底慈济大学做了甚么?”刘怡均说,“这是因为 上人的教育理念超越联合国的发展目标三十年,这就是以法脉为根本,以佛教为出发的教育。”她指出,学校要学生穿制服,鼓励学生到海外,到偏乡当志工,到老人院听老人的心声,净滩、提倡蔬食,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带环保餐具等,学生们做志工的体验就是人生的体悟。“学生在实务中学习,才能让专业发挥更大的价值,看见病苦的人生,看见人间有爱。”刘怡均坚定表示,慈济大学学生的服务力很强。

慈济大学不只在人文方面有杰出表现,在教育国际化和学术研究领域也是成绩斐然。校园里国际学生已从百分之三达到现在的百分之十,在校园里随时会遇见不同肤色的学生。而大体解剖,无语良师的模拟医学,更是世界知名的亮点。

在播放的影片中,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带来对慈济大学的祝福与勉励,他赞叹慈济大学在急难救助的贡献与对弱势的奖助都名列前茅,但是他更提醒:“排名是一时,校务才是永久,要持续发展固有特色让世界变得更好!”刘怡均校长表示,因为坚持所以独特,因为独特才能发挥影响力。她期望人医年会成员,能将这份善带回自己的国家播撒善的种子,遍植福田。

目前任职花莲慈济医院小儿科的学员长张宇勋,是慈济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他在校长分享后说:“感恩慈大的照顾指导,让自己受到很好的熏陶。”他表示,慈大医学生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都很任劳任怨,具有照顾病人的人文精神,在教育台湾社会贡献很多,他以发挥慈济精神与大家共勉。

刘怡均校长请大家拍下屏幕上的条形码,就可上连到慈济大学的网页,了解所有相关信息。摄影/林家如

听到一些教育上的趣闻,学员们跟着露出笑容。摄影/林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