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修宜

台湾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林盈宏总监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医疗应用”为题介绍AI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摄影/陈忠华

9月12日的课程上,台湾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林盈宏总监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医疗应用”为题,与学员分享神奇的人工智能(AI)将让未来医疗环境变成什么样貌。

林盈宏总监先简单介绍什么是人工智能,他表示人工智能的概念大約从1950年萌芽,希望计算机能具备和人脑一样的思考能力;起初是人类要教计算机辨别各种特征,教机器怎么学习(Machine Learning);现在则是进步到可以给计算机很多图片让它有能力自己学习,称之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现在人工智能在医疗上做最多的应用,是以医疗影像侦测病灶,进而协助诊断,未来更能做到提供治疗方式进而预测病人未来反应。林总监列举海内外各式人工智能在医疗上应用的实际案例,例如AI技术用在眼底镜侦测视网膜,可以标出病征位置,有效协助医师诊断糖尿病。AI医疗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侦测皮肤病灶、病理切片检查、基因检测等等各式各样的医疗辅助工具,AI技术可以取代医院里很大一部分劳力密集的工作,更可以协助医师诊断。

林总监并提到台湾在这方面的应用优势:一是病历电子化,透过全民健保拥有大数据资料,二是台湾资通讯产业技术发达,三是注意病人隐私,思维以人为本。林总监强调,重要的是要当个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人员,懂得在医疗流程里运用计算机侦测协助临床任务,他更鼓励大家要用心去了解这项技术。

林俊龙执行长结语时勉励,医护人员不用担心会被机器人取代,AI是机器,机器无法对病人负责,医师临床考量拿捏判断,不是机器可以取代的。他强调,身为医师,更重要的是能够传递爱与关怀。

课后,来自菲律宾的牙医师张丽真说,林总监对AI未来的趋向讲得非常清楚。“AI技术让医生省去很多背诵记忆的力气,集中精力在诊断病情;对于新进医师而言,计算机具备的数据是前辈经验的总和,也很重要。”张丽真也表示,现在牙医都会使用数字化牙医系统,甚至可以模拟治疗结果,和今天谈的信息科技其实是类似的科技应用。

来自马来西亚新山的李慧娴是麻醉科医师,上课时非常专心,不停地拿起手机拍投影荧幕。这堂课让她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AI不会取代医师,只会取代不懂得使用AI的医师。”已从公务单位退休的她,目前除了在医疗院所兼职,也在医学院授课。“现在的学生要面对的是,三五年间就快速改变的各式AI应用的治疗方法,身为老师,当然要更用心吸收新知,才能和学生们分享。”李慧娴接触慈济不到一年,第一次参加人医年会,她满心欢喜,直说这趟来得很值得、很有收获。

课程上介绍了许多国际上重要的医疗平台,内容丰富,学员拿着手机记录下来。摄影/郑村池

AI技术在医疗上有各式应用与发展,海内外学员透过翻译认真听讲。摄影/陈忠华

来自马来西亚的麻醉科医师李慧娴用心学习新知。摄影/郑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