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薇匀 摄影/陈明清、黄铭村
在课程中,林欣荣院长透过感人故事,与人医会学员分享神经性疾病的再生医学运用。
2019年堪称是台湾干细胞治疗元年,干细胞治疗已成显学,除了最广为人知的癌症免疫细胞治疗外,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脑中风、帕金森氏症、渐冻人、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修复,还有退化性关节炎及皮肤抗衰老等领域,都是花莲慈济重要的细胞治疗研究项目。
9月12日上午,花莲慈济医院林欣荣院长带领干细胞治疗团队,包括干细胞与精准医疗研发中心团队李启诚主任、细胞治疗中心主任邓守成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刘冠麟,分享最新的细胞治疗发展趋势。
近年来慈济医疗团队结合新药、新科技,让全球许多神经损伤病人来花莲慈济医院求医,约七成病人获得改善。林欣荣院长分享,在临床上运用内生性干细胞疗法(G-CSF)帮助脑中风、脑伤病人,取得运用自体周边血干细胞、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脑中风的临床实验二大成果,今年六月,花莲慈院更完成台湾首例人类脐带血单核细胞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第一期临床实验。
林欣荣院长指出,医疗的使命是守护生命,而证严上人给医疗团队最初的期许,就是希望花东地区的民众不用翻山越岭到外地求医。所以,除了现代化的医疗之外,花莲慈院也积极地透过创新研究去寻找更适合的治疗方式。花莲慈院干细胞治疗团队致力于让“坐着来的病人,可以走着出去;不能醒的病人,可以醒过来”。这种以病人的感受为出发点的愿力,感动了在场的人医会学员。
干细胞在医学上主要应用有两大方向,一是再生医学,二是癌症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科主任邓守成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刘冠麟分享了自体脂肪干细胞(ADCS)与间质血管片段(SVF)应用在慢性未愈合的困难伤口、大面积烧伤、皮下或软组织缺损,以及退化性关节炎、软骨组织填充等适应症的再生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干细胞与精准医疗研发中心主任李启诚则分享了“免疫细胞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花莲慈院配合卫生福利部政策,陆续成立细胞治疗中心、基因暨干细胞研制中心。今年八月,花莲慈院通过卫福部审核,及花莲县卫生局核准,可运用细胞因子诱导杀手细胞(CIK)的细胞疗法来治疗包含脑瘤、肺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结肠癌、乳癌、肝癌、肾脏癌等第四期实体癌。病人未来就近即可在花莲慈院获得高质量的医疗照护,不必再远道前往日本等国家寻求治疗。
“免疫细胞疗法不是抗癌的唯一解,应该视为抗癌治疗的其中一环,用于弥补常规治疗的不足。”李启诚主任以一位晚期胆道癌转移肝脏的病人为例,病人的肿瘤指数CA19-9高达1642(U/ml),在注射溶瘤病毒在肿瘤内,成功将肿瘤指数降至趋于正常指数37(U/ml)。李启诚表示,台湾目前开放的免疫细胞疗法都不涉及基因改造,副作用也轻微,适合用于一般固态癌。在病人体力等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前提下,就能尝试采用免疫细胞疗法,缓解癌症的病痛,有意义地延长患者寿命,甚至有机会“自己救自己”。
有质量的医疗,就是要以人为本。花莲慈院研究细胞治疗近20年,2003年启用了当时台湾各家医学中心之中第一间细胞研制中心,不但是台湾第一间GTP实验室,也是全球第一个提供干细胞用于脑中风病人的干细胞研制中心。花莲慈院在今年九月重新规划再次启用,未来病人将可以在花莲慈院接受包含检查、诊断、细胞培制到临床用药等完整治疗。
在课程中,林欣荣院长也向国际人医会学员分享好消息,花莲慈院已针对脑中风、脊髓损伤、退化性关节炎、软骨组织填充、大面积烧烫伤等相关适应症的治疗计划,向卫福部提出申请,相信花莲慈院很快就能在现有传统治疗方式之外,为病人提供精准的细胞治疗,惠及海内外难症绝症病患,并促进社区民众的健康。
李启诚主任以一位晚期胆道癌转移肝脏的病人为例,分享“免疫细胞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林欣荣院长带领花莲慈济干细胞治疗团队,努力让“坐着来的病人,可以走着出去;不能醒的病人可以醒过来”。让在场的人医会学员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