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金燕 摄影/陈忠华

花莲慈济医院副院长何宗融提问:“您们什么时候会看中医呢?”,获得大家热烈回应。

中国虽然有超过千年的汉医学传统文化,然而即使到了近代,一般人对中医的见解,仍多认为中医主要是用来“调养身体、处理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等疲劳综合症的调理”。数千年的中医,只能用来调养身体或解决筋骨酸痛吗?

2019年全球人医年会的中医专题研讨,于9月11日下午在花莲静思堂的感恩堂展开,由花莲慈济医院副院长,同时也是中医部主任何宗融主讲,他一开场,即问大家:“您们什么时候会看中医呢?”

有学员答,身体感到“酸、肿、痛”的时刻、“觉得身体怪怪的,但没有明显异状的时候”何副院长以《康健杂志》的调查报导说明,国人求助于中医,大抵是在身体调养、西医没有显著疗效,或西医束手无策时。

然而,中医仅止于此吗?何宗融进一步以花莲慈济医院为例,谈到中医除了门诊之外,还有大量的会诊、中西医合疗、走进社区的医疗服务及参与政府试点计划。

特别是在72小时内,快速启动“中西医合疗”,中医师可以进到急重症病房进行诊疗、处理急症。“如果可以实时处理血瘀,病人也能恢复得较快。”而目前一般中医师较常做的,则是处理中风后的针灸、复健,而非前期的同步治疗。

近年,花莲慈院更积极在“急诊”推动“中西医整合”专区,一般民众总认为只有西医才能医治急症,然而何宗融却以实例证明,在花莲慈院,急性疼痛、胸痛、心悸、脑中风、骨骼关节或软组织疼痛等病症,透过中医的处置都能帮助病人快速缓解、甚至提早出院。

推动“运动医疗”

自幼在父亲要求下学习武术的何宗融,曾被喻为“医界叶问”,他同时拥有台湾太极拳国家级教练资格,自2018年加入花莲慈济医院中医部团队后,积极推动中医结合“运动医疗”,不仅牵引院内医师参与并担任各项中华代表队出国比赛的随队医师,何宗融也在去年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亚洲运动会,担任中华代表队的随队医师。谈起运动医疗,曾有一位南拳选手,因后空翻不慎造成左膝盖后方严重撕裂伤,在何宗融治疗后几乎痊愈,更在两个月后拿下世界杯的南拳金牌。

专题研讨的最后,何宗融以案例分享,说明中医不仅能救急,也能医治西医无解的疑难杂症。影像中,一位受“下背痛”折腾,长期弯腰驼背的老妇人,在他以武当学派的“风摆荷叶手法”的治疗下,竟能挺直腰椎不再驼背。另一位妇女,昏迷一周苏醒后,无法睁开左眼,四处求医未果,被疾病折磨地想寻短,原本来找林欣荣院长求医,院长却引荐中医治疗,起先百般不愿的她,竟在两个月的中医治疗后,再度睁开左眼,“因为她的第三对动眼神经有瘀血,清干净就好了。”何宗融说。

还有一位小腿筋膜坏死,即将要截肢的病人,在通过中医的针灸、中药(内服药)、金创膏……等疗法后,成功挽回左小腿,免除被截肢的命运。这些实际案例说明中医不只是保健医疗,也能救急除伤。

何宗融提醒,中医的文化观是“天人合一”,而要能在中医临床上施展更强的功夫,则绝对不能轻忽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上人不断强调:“中医药要发扬光大”,未来,花莲慈院的中医部除了投入中西医合疗会诊、急诊、运动医学外,也会在长照、赡养中心、居家治疗方面更努力,照顾更多行动不便的长者或身障者,盼能朝着成立“中西医合疗病房”、“中医病房”,以及更长远的中医医院的方向努力前进。

何宗融副院长提及,上人不断强调:“中医药要发扬光大”。

9月11日下午约有150位学员、志工参与中医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