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秀芳、楊金燕 攝影/黃雪芳

有三十七年醫療志工經驗的顏惠美師姊分享動人的故事,感染更多人投入愛的循環。

阿明@live影片連結

志工是慈濟最堅實的後盾,醫療志工更是陪伴無數飽受煎熬、走在生死邊緣的病人走出陰霾的一大助力。9月23日下午,大會邀請資深醫療志工顏惠美師姊分享醫療陪伴之路。

顏惠美師姊,慈濟委員編號248,有人稱她是慈濟醫院的太陽,也有人稱她是志工老兵,她已在慈濟擔任37年的醫療志工,關懷陪伴過無數病友,總是一路陪到最後。今天,她以影片來分享:布農族林傳欽的故事。1987年,林傳欽14歲,在修車廠當學徒,卻意外被大理石壓傷,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時,他的下半身幾乎都粉碎了,部分內臟器官甚至外露,讓人觸目驚心。當時是有生命危險的,他跟陳英和院長說救我,我要活下來。

慈濟醫院動員了所有資源,整個醫療團隊都在奮力搶救,終於讓他從鬼門關活了過來。命雖然延續了,但因為下半身截肢而沒有辦法坐起來。陳英和院長想盡辦法,終於想到要拿氣球當坐墊,來減低下半身皮膚的磨擦與破損。於是下班回到宿舍後,陳院長整晚吹著氣球,吹了上百個之多。這些氣球放入一個大桶子裡,再把林傳欽抱起,放入桶裡,輔助他練習坐立。在這漫長的醫療與復健過程,上人也經常來探望他、鼓勵他。

因此,林傳欽很感恩慈濟,當時他儘管還不能坐立,也趴臥在移動的小推床上,當起志工,穿梭在病房中,安慰、鼓勵其他病友。林傳欽出院後,顏師姊協助將他送到彰化的機構,讓他再繼續教育與學習,好讓日後生活得以獨立,而彰化的慈濟人也接力持續去關心、愛護他。

喜愛游泳的林傳欽,後來還拿到世界盃的殘障游泳比賽獎盃,也將獎盃拿回慈濟與上人分享榮耀。當時,上人問他,你沒有腳,怎麼能游泳,能拿到世界盃?他回答上人:「因為我沒有腳,所以比較輕,游得快。」

多年後,林傳欽看到陳英和院長,吹折了一個可愛的動物造型氣球給院長,不斷感恩:「謝謝院長,沒有你,就沒有我。」

臺下許多學員聽著顏師姊動人而幽默的分享,時而紅了眼眶,時而鼓掌大笑,滿場的感動。

學員鄭彬分享,當顏惠美師姊提到在醫院遇到緊急事件而介入關懷時,卻問病人「你要不要先洗個頭」,觸動到他的心,讓他聯想到自己也曾遇到的醫療事件。「當時有位媽媽因慢性尿毒症,造成鉀過高導致心臟停止而往生。當下媽媽的兒子很激動,當時醫院呼叫我,因我是負責此科別,我就去了解問題是出在哪裏?原來是因求救連絡的方式出錯造成誤解,不是醫護人員的錯,當下我先傾聽,擁抱這位年輕人,我跟他說,先讓媽媽安詳地送往太平間,我可以幫你先將媽媽擦拭身體及穿上衣服,讓媽媽能安心的離開,年輕人的情緒也漸漸平復了下來。」

鄭彬認為,關懷與言語是軟實力,也是人文的體現,醫院特別需要這樣的志工。醫護人員並非沒有慈悲心,而是常因忙碌掩蓋了慈悲,如果醫護也能懷抱慈悲,就能將志工的角色發揮出來。他希望自己能先慢慢沉下心來,從自身做起,能將慈濟的人文與關懷帶進自己服務的醫院;能邀約其他醫護人員走進慈濟,領略慈濟的人文;能參加志工,升起慈悲心,進而培訓受證,才能職志合一。這次他回來參與人醫年會,看到泰國、越南這麼苦難的國家能有那麼多人參加人醫會,非常感動。「我想這是上人所希望的,也覺得自己好渺小,做的不夠,我會持續參加人醫會,希望能更努力、多付出。」

林傳欽14歲時因一輛滿載大理石的卡車超重翻車,他被滾落的大理石壓傷,下半身粉碎性骨折,經截肢才保住一命。2009年,他開始學折造型氣球,考取街頭藝人證照後,開始在各地表演謀生,「我不能當廢人」,他表示,收入雖然不算多,卻是自力更生。

鄭彬聽完故事分享後,期許自己從自身做起,邀約更多人走進慈濟。

動人的真實故事有好的結局,學員感動而鼓掌。

顏惠美師姊言談幽默風趣,學員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