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順德 攝影/陳正忠

護理部章淑娟主任致詞時,感謝王淑貞副主任每年舉辦創新活動,同仁也很用心思考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讓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攝影/陳正忠

十月三日下午的護理分科座談,由花蓮慈院護理部王淑貞副主任與慈濟科技大學林祝君研發長共同分享產學合作攜手經驗,以及花蓮慈濟醫院傷造口團隊、耳鼻喉科團隊、精神科護理團隊及泌尿科團隊,分享臨床護理創新經驗。

研發成果獲專利及發明金獎

護理部章淑娟主任致詞時,感謝王淑貞副主任每年舉辦創新活動,同仁也很用心思考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讓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甚至有些案例的靈感是來自病人的回饋。近幾年在花蓮慈濟科技大學林祝君研發長的指導下,研發成果不但獲得專利,還受到發明展評審青睞獲得金獎。

王淑貞副主任用傑克魔豆的故事,說明創新的四個PEAS:放下(Put down)、同理(Empathy)、覺知(Awareness)、簡單(Simplicity)。王副主任說,英文Novelty、Creation、Invention與Innovation的中文都是創新,但是各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不論是哪一種創新,都必須把原本的想法放下(Put down),才能夠有新的創新想法產生;而創造出來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給別人用的,所以要同理(Empathy);隨時保持覺知(Awareness),才能從周邊環境中得到靈感;若創新的東西很好用但很複雜,還是容易造成困擾,所以創新的東西還是愈簡單(Simplicity)愈好。

王淑貞副主任用傑克魔豆的故事,說明創新的四個PEAS:放下(Put down)、同理(Empathy)、覺知(Awareness)、簡單(Simplicity)。攝影/陳正忠

不過王副主任也說,創新不是一時的,是要不斷努力與試驗才會成功。好的想法可能一下子就出現,但是要趕緊記下來並付諸行動才會有產品,這個過程她建議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創意才會源源不絕出現;更要愛你的使用者,讓他們能夠用到這些產品,這樣的創新才有意義,並且要像魔豆故事的主人翁傑克一樣把握當下,抓住靈感,再加上行動,才能有金幣、金雞蛋,最後才有金雞母,才能有更多創新的成果。

林祝君研發長自謙家鄉只產醬油,不產創意人才,但是一次看到一個創意口罩在內面縫了兩個口袋就得了發明展金獎,她心想,如果她縫四個口袋的話,那不就可以得鉑金獎了嗎?因此激發了她的創意魂,開始走向創新之路,並在假日帶著學生進行創意發想。也因為這樣的「捨」,獲得國內外許多獎項肯定。

林研發長說,有很多事情常常會被認為是Impossible,但是只要轉一個念,就會變成I’m Possible。她舉例她與學生一同研發的「安瓿開瓶器」(ampoule opener)和其他的產品不同之處,就是使用「簡單」。因為她們發現很多護理師都得面對安瓿瓶切割開瓶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割傷手指的問題,因此決定發明一個簡單、易用的安瓿開瓶器,保護護理人員的安全。這個開瓶器看起來像是一個夾子,但是簡單易用,也很安全,大小各式安瓿瓶都可以開啟,臺灣也有許多醫院採用。

另外一個即將通過衛福部審核的「輸液逆止器」,這個發明也是從病人身上觀察而來。雖然護理師為病人注射點滴輸液時,都會提醒病人手要放低不要舉高,避免血液回流到輸液管中,但是病人還是會忘記而造成回血。為了避免病人忘記,因此發想出這個小裝置,裝設在輸液管中,就可以避免血液回流的問題了。

因為這些亮麗的成果,林研發長開始和各大醫院進行產學合作,其中也包括花蓮慈濟醫院。林研發長說,創新與創意這條路沒有其他捷徑,就只有「堅持」兩個字而已。從第一次到花蓮慈濟醫院演講時兩千人的盛況,到最後只剩下二十人。林研發長一路陪伴、指導,同仁們也利用公餘時間持續努力,終於在上周剛剛結束的發明展中,獲得金獎。

「You try, you fail, you try, you fail, the real failure is when you stop trying !」好的創意難免會有遺珠,林研發長常常鼓勵學生「挫敗」並不等於「失敗」,要把挫敗轉化為驅動力,繼續嘗試,成為成功的基石。接著由花蓮慈院傷造口、耳鼻喉科、精神科、泌尿科等護理團隊,分享他們護理創新的成果。

許美玉與徐小惠兩位傷造口護理師,就是參加兩千人演講,然後留下來的其中兩位。許美玉說,他常常碰到置放腸胃道引流管的病人和她說「不想活了!」,主要是因為引流管不但照顧困難,而且常常因為固定不良問題導致合併症,進而引發嚴重疼痛,讓病人生不如死。不過腸胃道引流管除了灌食,還有引流滲出液的功能,對病人來說非常重要,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具。因此,許美玉一直想方設法要幫病人解決引流管固定不良的問題。

十多年來,這樣的想法一直在腦中縈繞不去,直到遇到林研發長,這些想法才得以實現,成就了一款擁有發明專利的「腸胃道管路固定器」。雖然這次參加發明展沒有得到金獎,但是也引發團隊持續改良的契機。

林研發長說,有很多事情常常會被認為是Impossible,但是只要轉一個念,就會變成I’m Possible。攝影/陳正忠

小物大功用  確保護病安全

團隊另外一位傷造口護理師徐小惠,介紹這次獲得發明展金獎的「造口袋清潔裝置」。徐小惠自謙這個裝置只是個小物,但是臉友卻回應說「小物發揮大功能就是好物」,讓她覺得很感動。會發明這個清潔裝置,也是為了解決病人的問題。徐小惠說,很多病人開了腸造口後,面對隨時會有滲漏、異味的造口袋,心中都有說不出的心理壓力與陰影,不僅不敢出國、旅遊,甚至有些人連家門都跨不出去。病人的狀況,促使徐小惠一直思考:到底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病人,解決清潔、排氣的問題,消除他們心理的障礙?也因為在乎病人,想幫病人解決問題,那份「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情懷,促使團隊積極討論、修正,終於研發出這款適合病人、幫助病人解決問題的產品,也獲得發明展金獎肯定。

同樣是因為病患需要而創新的,還有耳鼻喉科團隊的「創新口腔沖洗瓶」。這個作品的誕生,是始於醫師一通要求護理人員幫口腔癌手術後病人清理口腔的電話。曾雅雪護理長說,口腔癌病人修補皮瓣後,有些病人張不開口,口腔空間變得很狹小,很難清理。團隊一開始發想解決方案時,曾經考慮過沖牙器,但是考慮很多病人不一定負擔得起幾千塊錢的機器,而且不能控制沖水力道,可能會造成病人的疼痛,於是團隊重新定位,設計出來的裝置,一定要便宜,而且可以控制力道,讓病人負擔得起、方便攜帶,可以在狹小的口腔中,想沖哪就沖哪,沖洗起來舒適無負擔。

團隊鎖定護理站可以找到的醫衛材,大夥找到了壓球,但是太小水容量不夠,後來覓得沖洗壺和牙科可彎折的吸唾管,不過中間缺少了一個密封連結的裝置,突然間有人想到了點滴瓶的橡膠瓶蓋,大夥兒把這三件物品組合在一起,一個符合前述需求的口腔沖洗器就這麼誕生了!

原本團隊想申請專利,透過授權生產造福病人,可惜的是,已經有類似的專利被申請通過,無法如願。由於病人使用後反應相當好,甚至不久前有病人提了一盒中秋月餅來,想換一個沖洗器放在辦公室隨時使用。面對沖洗器如此受到歡迎的程度,團隊為了病人著想,決定繼續用手工方式組裝沖洗器,提供病人使用。

為了保護身心科病患安全,預防跌倒,身心科護理團隊發想了無線警報裝置,透過無線電鈴開關設置在床欄邊,只要床欄一放下壓到開關,警報就立即響起,護理人員就可以立即到床邊查看,維護病人安全。江國斌護理長說,這個裝置在單位普遍實施後,尤其受到夜班同仁的歡迎,因為大大減輕了夜班護理人員擔心病人跌倒的心理負擔,後續也獲得工務單位的協助,將設備升級,效果更好。

泌尿科病人在手術後,常常需要放置導尿管將尿液或血塊導出,但是護理人員發現常常發生病人想要解尿、解便、躁動,或是有「導尿管留置引起之膀胱不適」(Catheter 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等症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團隊透過訪談蒐集病人術後不舒服的症狀,然後進一步與文獻交叉比對與整理,並與醫療科討論後,發展出一套CRBD的評估量表工具。歐軒如副護理長說,後續透過人形圖教學指導CRBD照顧重點後,讓PGY學妹不僅增進護理專業程度,也讓她們照顧病人更有信心。這個計畫執行到後來,甚至影響醫師照顧病人的模式,除了留置導尿管外,醫師也會開立止痛與肌肉鬆弛劑等處方,降低病人不舒服的感覺,甚至還讓病人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從原本的三天縮短到一天,這都是始料未及的成果。

Q&A時間,學員踴躍發問,來自菲律賓的Lorna Ruanto服務於產房與開刀房,也是臨床指導教師,常常看到護理人員為了開安瓿瓶而割傷手,只得先處理手傷,再回來處理病人。Lorna看到她們受傷很心疼,也很難過大家在維護病人安全之外,卻沒有想到要照顧護理人員的安全。當她看到這款安瓿開瓶器,簡直驚為天人,林研發長邀她上台試用後,直呼簡單好用又安全。恰好林研發長提供的提問禮物就是這款安瓿開瓶器,Lorna簡直不敢相信她能夠得到這款禮物,也感謝林研發長的發明,能保護護理人員的安全。

Q&A時間,學員踴躍發問,來自菲律賓的Lorna Ruanto看到這款安瓿開瓶器,簡直驚為天人,林研發長邀她上台試用後,直呼簡單好用又安全。攝影/陳正忠

來自福建省福鼎市醫院的董佳麗服務於腎臟內科,對於傷造口管路照護特別有興趣,也提出很多問題。她說,因為有些病人會裝設臨時洗腎的管路,而這些管路有時也會出現滑脫的問題,她希望能提昇這方面的技術知識,給病人更好的照護。來自越南的阮碧順與陳氏陽春,還有雲南昆明的瞿小蘋,對於導尿管留置引起之膀胱不適症狀(CRBD)的評估研究很有興趣,很想了解這套工具的用法,希望能帶回去造福病人。

護理分科座談學員合影。攝影/陳正忠


相關連結
2017 TIMA App載點 (點擊圖片或掃描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