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佳惠 摄影/徐金生、欧明达

马来西亚谢瑞智药剂师(左一)分享人医为梦想护航的故事。摄影/徐金生

“人医记实(二) ”课程由泰国与马来西亚人医会成员分别就不同种族、信仰“难民医疗”及社区行动医疗成果,与来自全球人医会成员分享。

爱为信念 给苦难人臂膀靠

“难民们的处境很辛苦,让人怜惜,即使在医院一周工作六天很忙碌,星期日我还是愿意为苦难人看诊。”泰国人医会帕鲁 拉塔纳萨(Paruj Rattanasidha)医师表示,自己很喜欢志工服务,再忙再累能助人就很幸福。

因慈济泰国分会与当地曼飘医院合作为难民看诊,该院医师帕鲁认同慈济以爱以诚以情,不分种族、宗教济助的理念,而投入泰国人医会义诊服务。他说:“第一次义诊时,现场涌入许多贫穷病苦的难民,看了真不舍,即便自己每周工时很长,有义诊我一定参与,自己再累都没难民累。”

泰国人医Mr.Paruj Rattanasidha(右)分享在当地义诊的见闻。摄影/欧明达

近年散居在泰国曼谷,合法入境、逾期居留的难民人数年年激增,为解决众多难民的医疗问题,慈济泰国分会经审慎评估与讨论后,与人医会成员发心立愿,在证严上人的慈悲与祝福后,于2015年元月举办第一次义诊,至今已做了三十三次社区义诊服务,超过四万七千人次受惠。

其中一位巴基斯坦妇女莉哈娜与家人,因宗教因素被迫颠沛流离到泰国,虽有难民证,却无工作的权力,一家八口靠积蓄生活,在父亲摔断腿急需医药费用的她,接受了慈济人援助,莉哈娜也为占67%比例的巴基斯坦籍的难民当翻译。她加入人医行列,不仅翻译,也非常认真地带动小孩团康,这是身为传教士的她回报慈济的方式。她为自己打开另一扇窗,生活因此有了笑声,长久以来孤单的心因此有了依靠。

泰国慈济志工除了给难民经济补助、医疗服务外还有教育课程及就业辅导,如:
提供场地开办绘图设计课程,让他们看见希望,未来也能为家庭供献心力。慈济志工们用心规划翻译志工培训课程,祈望服务的翻译员有大爱的心怀,在服务病患之余,让翻译人员进一步了解慈济人文,逐渐了解竹筒岁月的意义,以工代赈的难民翻译人员的人数也从二十人增至目前九十一人。有了这些生力军,加上医人医病又医心的大医王,从门诊、幼儿区、卫生教育区、义剪区、牙科门诊等,对患者的服务项目才能逐步增加,为被迫离开家园的人们解除病苦,肤慰心苦。

武汉石武和医检师,认真记录马来西亚与泰国人医的分享,要将感动化行动,明年发愿明年要找回更多人医、接引更多同事一起回来精进,做上人的好弟子。摄影/徐金生

先天双足内翻 人医梦想燃希望

“站起来走路是我的梦想。”洪祖闻从未感受用双脚走路的滋味,每天以爬行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2008年与弟妹、阿嬷相依为命的他,靠着慈济的新芽奖学金与补助上下学私家车的费用完成学业。由马来西亚谢瑞智药剂师,分享这位长期陪伴的个案。

走路,这个愿望是洪祖闻,无数次升起又幻灭的梦想。在足踝矫形外科专家马来西亚人医会蔡毓彬医师,了解他的情况后表示,“我要让他走路。”蔡毓彬决定圆满这个梦想,每一次手术都有慈济志工相伴,七年来在大家不断鼓励下,一步步迈向梦想之门。矫正手术两个月后初见成果,洪祖闻歪曲达九十度的脚踝终于矫正了过来,蔡医师也期许洪祖闻在能走路之后,找一份工作,发挥利他助人的良能。

人医会成员用心地,将医疗常识及卫教普及化,让社区民众与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展示及活动中深入了解健康知识,希望以此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识,能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宗旨。

吉打分会陈湘宁医师表示,健康教育与健康意识必须从小扎根。人医会期许透过与学生在校园里的互动,以动、静态的活动及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也让学生乃至于家人可以学习,并将之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进而促进学生们身心灵成长。连续四年不缺席慈济人医年会,就是为了能“恒持初发心”,不断提醒自己往良医的道路走,也不忘每年中秋与证严上人的约定,回家来与家人团聚,感受那动人的人文氛围,学习各国人医在社区的发展经验。“只有聆听患者的心声,才能解除他们心中障碍,解除病苦。”陈湘宁把握每次往诊的机会,此时最能与病患交流,在医院患者通常不太敢说出心中的话或没时间让他们说,藉由往诊看到他们病情控制不佳,背后的许多原因,体现人医既要治病也能救心的精神。

马来西亚吉打的陈湘宁医师说,只有聆听患者的心声,才能解除他们心中障碍,解除病苦。摄影/欧明达


右侧广告-花莲慈院特刊

连结
2017 TIM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