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昌彬 摄影╱潘常光

台中慈院胸腔内科邱国梁医师担任主讲者,分享参与国际义诊当中的经历,广泛经验交流。

10月3日下午一点半,内科分组座谈在花莲静思堂地下二层的220讲堂温馨展开。由台中慈院胸腔内科邱国梁医师担任主讲者,超过三十位来自马来西亚、缅甸、荷兰等地的医疗人员齐聚一堂,分享参与国际义诊中的点滴经历,并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

座谈开始,先由邱国梁医师介绍台中慈院的硬件设施,说明各项“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呼应环保节能,主要表现在,屋顶放置太阳能板,同时阳台内缩,环形设计中庭花园,可供病人及家属散步。

邱国梁医师介绍台中慈院的硬件设施,说明各项“绿”建筑的设计理念,呼应环保节能。

学员义诊分享 了解各国现况

中区人医会蔡文方首先发言,他透露,目前中区人医会最主要服务处于山区的弱势族群,包括苗栗的卓兰及南庄、台中的新社。“病人有苦走不出来,有福的人就走进去。”蔡文方表示,几天前才和当地的慈善团体做关怀。因为中秋节临近,台中人医会再次结合台中市的受害者保护协会进行家访,共同关怀行动不便、瘫痪病人。除了在中秋节致赠沐浴床等物资,也对伤重者进行简易的伤口、褥疮处理。同时前往养护机构关怀大脑麻痹、身体残障的弱势孩童。

他提及,上午看大医王在打钟鼓,演绎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之终曲》,当听到音乐播放“岁月悠悠,人生苦短”,当下泪流不止。他很感动,感觉与在座的众人相遇,彷佛是千百年前就相约好的伙伴,一起帮助身陷伤痛中的人们。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爱与能量,在这过程中会被磨耗。二千五百年的誓约,就像是心灵上的约定,会在生生世世中相遇,为不同的人来付出。

蔡文方说,目前中区人医会最主要服务位处山区的弱势族群,包括:苗栗的卓兰及南庄、台中的新社。

紧接着,来自马来西亚的陈吉民师兄分享,他表示,在当地的义诊模式与台湾大致相同,也注重在社区医疗,目前经由人医会照顾的感恩户有五十多例,未来会持续发动志工,为有需要的人来服务,也会积极寻求与社区的医护团体进行合作。另外,当地一些慈济志工健康意识很低,目前正推动为志工做健检,为健康把关。这两块是马来西亚人医会目前推动的部分。邱国梁医师则盛赞马来西亚人医会在血液透析服务上做得相当用心。

马来西亚陈吉民表示,目前正推动为志工做健检,因为发现有一些慈济志工健康意识很低。

志工林育壮接续发言,他说从巴西飞行了三十个小时才来到台湾,十分不容易,才刚说完,立即博得了众人热烈的掌声鼓励。林育壮指出,位于巴西圣保罗联络处设有诊所,每星期六提供义诊,每月还选定一个地方下乡服务。义诊包含了内科、心脏科、妇产科、小儿科等基础科别,下乡服务则有牙科、中医针灸、免费剪发等服务。由于参与义诊的民众相当踊跃,经常一大清早没吃早餐就到义诊处排队,所以香积志工就会准备丰盛的餐食供民众享用。“巴西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慈济人有机会跟他们结缘。尔后会扩大服务面向,例如给药服务、致赠眼镜等,服务更多穷困的病人。当地人听到慈济要来义诊,都非常高兴。我们也要经常回来台湾,学习这边的做法。”

林育壮 (右)指出,位于巴西圣保罗联络处设有诊所,每星期六提供义诊,且每月还选定一个地方下乡服务。

缅甸的陈庆发分享,“医科毕业后,因为处于军政府时代,二十几年没当过医生。那年代,做生意的医生很多。我有一个朋友的哥哥向我介绍慈济,他说我没当过医生,很奇怪,要我跟着慈济去义诊。第一次,我们到了一个拥有三千名学生的学校,当天,我就看诊了一百五十名孩童。第二次去,看诊的人数更多了,感恩我毕业后还能帮助慈济,还能够帮助病人!”

缅甸陈庆发分享医科毕业后,因为处于军政府时代,二十几年没当过医生,感恩还能帮助慈济及病人!

深圳的王钧医师说:“我是一个血液科的医师,和慈济在二○○四年结缘。行医一段时间之后,真的觉得病人就是我们的老师,实际上,很多年轻的医生可能意识不到这个情况。病人信任你,把生命交给你,这不是用金钱可以代替的。病人可能有很多的痛苦,是我们医护人员体会不到的,就是各种来自家庭、社会、心理的痛,各方面的压力!这次年会,有很多大陆的医生过来,看到各地的师兄师姊都非常得精进,我们会努力跟大家学习。”

中国深圳的王钧说,行医一段时间之后,真的觉得病人就是我们的老师。

荷兰的篮彩銮师姊表示:“我在花莲土生土长,二十五岁嫁到荷兰。今年元旦在回荷兰的火车上,遇到一位慈济师姊跟我介绍慈济发展的过程,引起我的好奇与兴趣,后来我去参加培训课。荷兰的慈济多集中在华人圈,因为我是担任家庭医师,我向他们许了一个愿望,要办音乐会,希望把慈济推广到荷兰的社会里面。后来办得蛮成功的,许多荷兰人捐款,我也把善款汇回台湾了。荷兰是蛮先进的国家,医疗系统各方面非常的完整,不需要有什么义诊,在家庭医师制度下,小区里有固定的病人,病人有任何的事情都必须经过家庭医师,,非常的严格,必须经过家庭医师允许才能够上医院,所以家庭医师与病人有很大的关系。我进入慈济的时间很短,希望往后能够做一些医学讲座,配合荷兰的慈济积极推广,让他们知道慈济的慈善事业。”

荷兰的篮彩銮表示,希望往后能够做一些医学讲座,让荷兰人知道慈济的慈善事业。

电子病历系统 介绍义诊利器

课程中还安排了电子病历介绍,由工业技术研究院洪淑慎讲师说明为义诊量身订做的软件系统,并同步在静思堂一楼大厅处展示,供各国医疗人员实地体验。洪淑慎说:“这套义诊病历系统是从新开发,义诊时病人常会碰到没有身份证件号码(ID);在偏僻的地方没有网络;义诊时常用纸本记录,病人从挂号到医师诊疗,要带着纸张在各站之间跑流程,所以很难知道病人以前是否也有看诊的记录,发生过什么事情,使用纸张很难管理数据量。尤其,义诊时对于药品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医师可能不知道药品已经用完了,还继续开处方。”

该套系统功能,包括:透过指纹辨识当成病患的ID、利用WIFI架设本地(Local) 的区域的网络(LAN)、系统内提供四个工作站(挂号、诊疗、药局、检验站)、支援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rescription)、大数据管理。义诊结束后,数据可搜集到中心系统进行管理等,洪淑慎并阐述使用流程等细部功能设计,对于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以及保留有价值的信息,都有很大的帮助。此套系统已授权给慈济人医会,若未来有任何好的意见,也可由慈济依义诊实际需求自行修改。

工业技术研究院洪淑慎讲师说明为义诊量身订做的软件系统,并同步在静思堂一楼大厅处展示,供各国医疗人员实地体验。

爱在赈灾蔓延时 一束花的感动

内科分组座谈最后课程,由邱国梁医师通过简报分享他亲身参与国际赈灾的点滴,主题为“爱在赈灾蔓延时”,以尼泊尔的赈灾经验分享为主。邱医师曾参与2013年菲律宾海燕风灾及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的义诊。邱医师举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的一句话:“大道废,有仁义。”为引言,抒发内心的感触。一张张惊心动魄的天灾肆虐照片,让人触目惊心,大自然反扑的力量,人类没法反抗。他说:“在残骸废墟中大道废,这时候最能看到人心的慈悲及大爱的呈现。”

邱医师说,尼泊尔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慈济就安排了一千四百多公斤的物资运送到灾区,并到灾区勘灾,当时进入尼泊尔十分困难,“我已经是第三梯前往,我们从香港转机到孟加拉,再到尼泊尔,当时遇到叶添浩医师,国际赈灾常见到他的身影。”邱医师先播放尼泊尔的秀丽山川及纯朴的人民风貌,但紧接着几张断垣残壁的建物照片出现,让台下的学员们瞠目结舌,原本安详又富饶的国度地震时地动天摇,树上受惊的鸟儿纷纷飞向天空,第二波崩塌的建物扬起阵阵黄尘,当地人脸上充满了惊惧恐慌。

尼泊尔的一处古城区砖造房子破碎不堪,灾后统计有近九千人死亡,破坏威力之大不难想像。“我们也亲身经历地震时的惊恐!慈济的营区是设在足球场,十分安全。地震持续摇晃,慈济营区旁的避难营区,一位心急的尼泊尔母亲哭得瘫软在地,哭诉着自己十几岁的孩子可能已经遭遇不幸了!”邱医师说:“慈济人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肤慰这位母亲,献上关怀。”令人欣慰的是,邱医师隔天看诊时,看见这位原本忧心的母亲带着一家四口出现在慈济营区,脸上堆满了笑容。“身的安顿,我们准备了保暖的毛毯;慈济志工一手扛了三十公斤的大米,一手牵着难民;志工手中的柴米油盐,能够让难民暂时维持生活所需。为了进一步确认难民所需,我们还进行家访,看看是否都收到慈济物资,了解使用的情形而后续的追踪,是整个救援、救灾非常重要的环节。”

邱医师说,除了给予食物,慈济人在难民“心的安定”上,考虑成年灾民可能要去复健或谋生,小朋友不能独自在断垣残壁之中,在印度尼西亚慈济人的安排下,小朋友聚集在一处,持续互动,就像是临时的亲子班,让家长们有时间去进行后续的生活和工作安排。有些年长者可能没有地方去,他们喜欢待在慈济的医疗站旁,我们就发一些平安符,告诉他们这是上人给他们的祝福,并保证会持续地陪伴他们。通过难民从原本的忧伤到后来渐渐露出笑容的表情,可以看出慈济人的陪伴发挥了作用,为安定身心提供了很大的力量。

邱医师在尼泊尔赈灾期间,巧遇佛陀诞辰日,佛陀出生在尼泊尔,“当地大约百分之八十是印度教,但慈济人仍将佛诞仪式及祝福带给当地,尼泊尔当地的僧侣也加入礼佛,给自己的国家献上祝福。而接受慈济照顾的当地年轻人,后来都主动出来担任志工。”在“医的拔苦”方面,与当地的医院合作进行手术,用克难的方式,以手机充当照明;如果空调无法运作,则用电风扇降温。医护人员汗流浃背,旁边有志工帮忙擦汗。后来,还走到更远的乡下,露天简单搭起棚子,摆起看诊台,挂上慈济医疗服务站的旗帜,马上帮当地人解除困难。虽然设备简陋,但能够立即缓解偏乡缺乏医疗资源的困境。当地年轻的志工语言能力很好,通过他们的传译,医生和病患沟通无碍。数据一一记录,方便后续医师做出诊疗。当地还有善心民众,将自己住处的一楼空间提供给慈济医疗团队做看诊的据点,非常让人感动!

于“教的希望”层面,小朋友未来的希望在教育,慈济结合世界展望会等的教师资源,在医疗站中,腾出了一两个帐棚,提供当地小朋友继续教育或暂时安置之所。邱医师说:“我们发现尼泊尔的年轻人非常积极与善良,除了平日的看诊及义诊,他们也带我们去郊区与居民沟通。我们也传递给这群年轻人上人所说的环保爱地球观念,传递环保理念。他们马上能落实,立即动手回收塑料瓶,拿着大袋子去做好环境清洁的工作,为生病的地球尽一份心力。”

在“情的交流”的方面,邱医师提及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朋友,天生聋哑,无法说话,没有家人在身边,身体看起来脏兮兮的,但台北慈院的一位女药师,为小孩细心地擦拭身体,让在场人很感动。当地年轻人还写了一首歌送给慈济,感谢慈济给当地人的帮助,而这群年轻人都成为了慈济在尼泊尔当地传播爱的种子。

最后,邱医师哽咽地说,在第三梯次义诊结束要离开尼泊尔时,因前一晚雷雨和大风,有些灾民的帐棚倒塌了,医疗团队巡视慈济帐棚受损情形,赫然发现有的当地居民一早就蹲在地上为慈济人整理帐棚,帮忙拉紧固定营钉,“为什么慈济的帐棚没有倒,四周难民的帐棚却倒了呢?因为前一晚风雨交加时,有几位在当地避难的灾民,自动自发地跑来扶着慈济的帐棚,不要让它倒下!询问当地难民,他们说,慈济帐棚是当地稳定的支柱力量,绝不能让它倒了。所以冒着风雨,也要把帐棚扶住,就算其他的帐棚都被吹倒了,这顶蓝色帐棚还是要让它屹立不摇!”

让邱医师内心深受感动最终流下眼泪的,却是小女孩手里的一束花!“我当天早上正忙着收拾行李,突然间,觉得裤脚被拉了一下。转过头来,一位年仅十一岁的小女孩,她说她没有其他东西,只有手上的一束花可送给我,这束花不是从其他地方买来的,而是她在帐棚营区的路边摘了一束花,随手用地上的塑料绳绑了起来。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从大老远的地方来尼泊尔帮助难民,没有东西可以报答我,所以就摘了一束花来表达对我的感谢!”说到这里,台下学员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致意。邱医师强调,这是情感的交流,这种感动是一辈子的,是坚定慈济人要去帮助难民最坚定的力量!从当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爱的回报,会在下一次中,再传递出去。

邱医师见苦知福,在佛陀的故土赈灾,深深觉得生活在台湾很幸福。他说:“拔苦予乐这四个字,拔掉了这些灾民的苦,我们难道是给他们乐吗?我最后的感想,予乐,其实是灾民给我的!给我的爱,给我的支持。是支撑慈济核心价值一个非常重要、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右侧广告-花莲慈院特刊

连结
2017 TIM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