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顺德、曾庆方、施金鱼 摄影/陈基雄

2017国际慈济人医会年会第一个开场课程,开宗明义地解说“二千五百年的誓约”,由国际慈济人医会总召集人也是慈济医疗志业林俊龙执行长与慈济基金会编纂处洪静原主任两位讲者,分别从两千五百年前被尊为医疗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的“医师誓词”,以及证严上人五十多年来在台湾乃至全世界推动慈善的脚步,阐述两者之间共同的“大爱”精神,以及“感恩、尊重、爱”永恒不变的内涵。

林俊龙说,希波克拉底誓词强调以不伤害病人(Do no harm)为要,而医疗不只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他更进一步归结出A、B、C、D、E五大医学伦理准则,分别是“自主”(Autonomy)、“有益”(Beneficence)、“隐私”(Confidentiality)、“无害”(Do no harm)与“平等”(Equality-Justice)。他认为,伦理比法律更上一层楼,着重“尊重病人”,不论是希波克拉底、佛陀、孔子、耶稣,这几位圣哲所传递的都是“尊重”与“爱”,两千五百年至今都未曾改变。

世界各地灾难频传,慈济人的脚步也上山下海、深入灾区,给予需要的关怀与照顾,不仅走在最前,也做到最后。林俊龙表示,慈善与医疗密不可分,慈济人医会医师不仅施医施药,也协助打扫、发放,更邀请当地年轻人与企业家一起投入长期关怀,延续爱心。林俊龙还特别分享了一张到约旦关怀叙利亚难民时的照片,途中他们所乘坐的巴士轮胎陷入烂泥,大家下车一起将巴士推离泥沼。这张照片与五十年前上人拍摄的外出访视时,慈济委员一起推着轮胎卡在泥潭里的巴士照片放在一起对比,非常神似,引起现场如雷的掌声。

“爱”是人间最好的良药,林俊龙引用圣经“施比受更有福”,说明无私付出之后得到的喜悦,是言语所无法形容。他也期待今年大家能把所学带回去,明年再邀更多的人回来参加人医年会。

医人、医病,更医心

紧接在后的洪静原老师,以法脉探源以及慈济五十年来持续在做的事,做对照讲解。她引用《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印顺导师留给证严法师“为佛教、为众生”这句话,以及证严上人期勉弟子“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的师徒之约,阐述慈济如何延续这两千五百年的誓约。

1966年慈济功德会成立以来,上人通过亲身访视,发现贫穷与疾病就像双胞胎,互为因果,从此体悟只是做慈善还不够,还得要救病。因此在1972年设立仁爱义诊所,之后步步踏实耕耘,方有现在的国际慈济人医会,而这一切都和“人”有关,医师们不但要“以人为本,以病为师”,更要在病人“苦既拔已”之后,“复为说法”,也就是要医人、医病,更要医心,当一位“觉有情”的“人”医。洪静原期待大家能够灯灯相传,把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四弘誓愿”的誓约,再续传两千五百年。

尊重与大爱

来自大陆的牙科医师吴玉琼,今年六月曾参与人医团队义诊,她分享,在大陆医病关系不是很和谐,很多同事转行,曾经她心里也想打退堂鼓。在这堂课中,她看到《梵网经》说:“世间八大福田,看病施药,功德第一”,慈济功德会会歌里也提到“施医施药更施钱粮”,都将施医放在第一位,所以她觉得救助苦难是离不开医生的,所以会更坚定实践医疗之路。

台下的学员方超君,看到林俊龙执行长播放去约旦、叙利亚赈灾的影片,很受感动。“过去觉得面对不同宗教的国家不习惯,但是看到慈济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不管是穆斯林或天主教,慈济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爱。”

二位讲师以自身经历与学识,融合佛理智慧,让学员感受到身为人医会成员,在抢救生命的同时,肤慰众生心灵,更是重要,如此才能真正的守护生命。就如同林俊龙医师以中文演说,却费心准备了英文简报,让海外学员在聆听口译时,可以更快了解讲师所说内容,这种“以你心为我心”的贴心关怀,正是人医心怀“尊重与爱”的明证。


右侧广告-花莲慈院特刊

连结
2017 TIM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