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欣桦、陈素兰 摄影:陈正忠

人医年会中,林秋美医师(右)和广东深圳的陈妙玲(左)交心,如同家人。摄影/潘常光

10月5日是2017年国际慈济人医会年会的第三天,上午课程安排回到精舍巡礼,是学员们最为殷切期盼的。当巴士开进协力工厂时,心理医师、也是慈济印度尼西亚万隆联络处驻诊医师SHELLY,脸上漾着无比灿烂的笑容,专心听德忠师父细说慈济的点点滴滴。

SHELLY(左一)感恩加入人医会,可以实现梦想,可以跟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关怀照顾苦难的人。摄影/欧明达

德忠师父首先跟人医会学员分享,早期精舍师父生活非常困顿,但证严上人还是坚持做慈善的工作,而且严格要求弟子“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力更生,克勤、克俭、刻苦的静思家风就在那时的克难环境下建立起来,并要求弟子守好“戒、定、慧”,持守“慈济十戒”。

“大殿有三尊佛菩萨,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边是观世音菩萨,左边是地藏王菩萨。一般,我们来到佛寺都是要礼佛礼拜,是为了表达对佛菩萨的虔诚,或者是为了降伏我慢心,亦或是为了祈愿。”德忠师父继续说,上人要大家学习佛菩萨的精神;“释迦牟尼佛的精神是-慈悲喜舍,也是大家现在所做的,你们所做的义诊就是拔苦,后续的关怀就是予乐,能够欢喜的付出就是慈悲喜舍,而且还要诚正信实。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就是闻声救苦。”

如同当年静思精舍虽然只有三十三坪,而且是位处偏僻的花莲,但是它却跨越了三万三千公里的大爱,在2010年成为“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援助超过九十几个国家,“这就是上人曾经开示的,慈济人应肩负起无疆界众生的责任,将全球发生的苦难都视为一己的使命,经由慈悲善行,体现佛陀无缘大慈的精神,将平等大爱广被世界寰宇。”

SHELLY也随着大家,跟着德忠师父参观菜园、蜡烛工厂,了解证严上人一天的作息,听了之后,她不忍心地频频拭泪。当初与慈济结缘是参加慈济在印度尼西亚的一次义诊活动,她去帮忙,因为慈济的理念与她非常契合,于是在2009年加入国际慈济人医会。

SHELLY说她非常高兴能加入人医会,因为这就是她想要的,可以认识很多人,跟着他们一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说印度尼西亚有很多地方很偏僻落后,去那里义诊常需要军队的帮忙与协助,所以参加慈济的义诊可以克服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先生很支持她这样做,她很感恩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实现梦想,可以跟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关怀照顾苦难的人。

今年(2017)是SHELLY第一次来台湾、第一次参加年会,两三天的课程让她对于证严上人更加景仰,“慈济是一个国际性的慈善团体,证严法师是如何领导管理这个团体呢?”身为一位心理医师,她满怀疑问,一个平凡人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有可能有这样无私的大爱走向全世界呢?

2009年加入人医会时,她就一直想要回来见上人,但因缘并不俱足。今天,当享用午斋时,SHELLY一直央求队辅长带她去见上人,就算是只见一眼也好。当时队辅长带她去,隔着窗户终于见到她想了九年、盼了九年,衷心景仰的上人,她双手合十虔诚问讯,终于一圆多年来的愿望,开心满足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瞬间夺眶而出。

“目前在印度尼西亚义诊最困难的问题是,印度尼西亚的教育不普遍,我希望能透过义诊去教育民众,让病人及家属了解为什么会生病?这病源是如何产生的?”SHELLY说,虽然面对义诊的困难和卫生教育的压力,但看到瘦弱的上人,肩上担着如来家业,心系着天下的苍生,日理万机,责任是如此的重大,她说:“我的(困难和压力)根本算不了什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上人经常开示的话语,让SHELLY不敢懈怠,也时时鞭策自己,这次回到印度尼西亚后,会和义诊团队及教育团队好好的研究讨论,如何去克服这个问题,以及给予民众正确的相关知识。她也发愿会将上人的法好好入心运用,也要带动更多的医护人员,投入义诊行列,爱上人所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放弃度假 心灵充电当修行

马来西亚林秋美,因为兴趣,花了三年时间学习针灸、五年内科学习后取得医师执照。2017年二月底某天,丈夫突然呼吸困难,虽然她以针灸减缓丈夫的痛苦,暂时解除危险,但丈夫执意不肯就医,半天不到的时间,在家断了气。

丈夫喜欢运动,身体一向健康,不轻易吃药,却突然的往生,让她感到错愕与悲伤,幸有姊姊联络很多慈济人来关怀助念。在慈济人的邀请下,她毫不考虑地加入医疗志工。其实,善良的丈夫曾经鼓励她参加义诊。

原本要订机票到日本探望独子,顺道休息三个星期,但慈济人的温暖让她改变心意。林秋美说:“来花莲主要是想认识慈济,平日生活步调悠闲,吃饭是细嚼慢咽,年会课程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就把三天当作是修行。”

第一次参访静思精舍,精舍师父及慈济人亲切的好像一家人。林秋美说,所有上人的教诲都是引导弟子走向光明,回到马来西亚后,除了继续专研中医医术外,还要修学佛法,跟着慈济人走入需要温暖与协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