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湘卉 攝影/詹進德、江昆璘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

前臺中市副市長、前文化部政務次長蔡炳坤,二○一六年八月一日被任命為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九月十五日與學員分享:與慈濟一九七○年「知道」、一九九九年「認識」、二○一六年「加入」的「生命,三部曲」。

少年十五、二十時。一九七○年,他十五歲,隻身從臺中到花蓮師專就讀,也在這一年知道花蓮有個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一九九九年,蔡炳坤在臺北政治大學攻讀博士班,那一年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當時他睡在政大宿舍裡,天搖地動,被地震搖醒後,他匆忙趕回臺中,面對著歪斜的房子,人生最困難時,看見了慈濟的援助。

那時,蔡炳坤在教育部工作,人生規劃博士班畢業後,留在北部報考大學教職,奈何一場大地震全打亂了他的計畫。他的兩個孩子因為地震震壞了校園,到北部就學,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天災無情、人間有愛,經過了這一場變故,他心態全然改變了,他要回家跟家人一起重建家園;也在那一年,他看見證嚴法師的大悲心——慈濟認養了希望工程,重建五十一所學校。

二○○○年,他回到臺中,任職臺中市臺中一中校長,經過八年,任職臺北市建國中學校長,累積治學經驗。二○一○年,他轉任臺中市副市長,二○一四年,再任文化部政務次長。生命中累積好多經驗,生命圓融喜悅,此時對世間充滿愛與希望,驀然回首遇見大愛;二○一六年八月,他投入慈濟教育志業體,人生更高境界的昇華,找回初心貼近教育。

「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的教育過程,注重人文的關懷,培養人文的素質。我們在校園中進行靜思語教學,就是品格教育,端正人人的行為。高等教育要學用一致,我們目前有六家醫院,慈濟四大志業需要很多的人才,我們的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要培養人才,將人才落實到各行各業去。」

蔡炳坤說,高等教育要輔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面對少子化的衝擊,我們要廣向海外招募國際學生,也要鼓勵我們的學生到國外志工服務,培養國際觀,拓展未來的應對能力。


2016TIMA緣圓影片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