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意澐、黃秋惠 攝影/鄭村池
北區人醫會劉益志醫師分享「行動牙科設備的水質感染管制」。
「印尼文請用一號頻道、越南文請用七號頻道、泰文選十一號頻道、西班牙文十四號頻道、英文三號頻道……」在工作人員介紹著翻譯機的語文選擇之後,牙科座談緊接著開始。
九月十四日下午的牙科分科座談在靜思堂一樓的慈悲內迴廊開講,三小時四十分的時間,由臺灣北區人醫會召集人謝金龍醫師介紹四個學術主題的講師,分別是花蓮慈院牙科部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黃銘傑、北區人醫會劉益志、美國人醫會廖敬興、賴銘忠醫師,以及謝醫師自己。
黃銘傑醫師的講題為「嚴重齒槽脊萎縮患者的全口重建(Full mouth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 with severe ridge atrophy)」,第一張投影片就讓學員說出「好美啊,是哪裡?」黃醫師說,這是日出時分的花蓮七星潭,美不勝收,就像人人希望每一天都是好晴天,他請大家看接著的投影片,「這一位病人的牙齒非常糟糕,可是齒槽脊很健康,重建時只要打齒模,方法很簡單……」黃醫師說治療這樣的病人就是牙醫的好晴天,接著他放出了暴雨前夕的投影片,而當牙醫看到病人的上頜脊很糟糕,齒槽骨樁很薄、上頜竇又整個萎縮的話,就像面對一場暴風雨了……
黃醫師說過去的補牙方式可能讓病人不敢笑,因為「一笑假牙就露出來,經過這個術式,一看都很漂亮,看不出來是假牙……」「而且等待時間短,直接種在好的牙骨上,長期的耐用度也很高……」在近一小時的分享中,黃銘傑醫師把自己在植牙及全口重建的術式經驗無私分享,也以英語熱情回答一位女醫師的提問。
北區人醫會牙科負責醫師劉益志接手分享,主題是「行動牙科設備的水質感染管制」,演講當中劉醫師還做了小調查,詢問會場的醫師們平時使用的是什麼水質。之後也分享關於生物膜與牙齒診療的相關性,並提到二○一一年在義大利就發生一個八十二歲婦人接受牙科診療後身亡的案例,事後調查發現是牙科診療椅的給水管路中藏有退伍軍人菌,才導致婦人死亡;細菌的孳生與水質的使用息息相關。
「下一位講者的名字很好記,因為他叫Golden Dragon,金龍。」在花蓮慈院牙科部口腔病理科李彝邦主任的介紹與學員的笑聲中,謝金龍上臺分享「在菲律賓獨魯萬牙科義診的有效根管治療」,義診團隊怎麼樣在沒有X光設備的情況下完成根管治療。謝醫師介紹了根管治療的儀器,最後,謝醫師說:「那我們請『廖大師』來作個講評。」李彝邦醫師接話「請紐約大學的Professor Kenneth Liao廖敬興醫師來講評」。
廖醫師說:「很高興看到很多老面孔、新面孔、和美麗的面孔。我的專長是牙髓病學,金龍醫師的根管治療做得比我好。記得是去年或兩年前,我曾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人醫會論壇進行演講,主題是牙髓的重建……」廖醫師也分享在紐約大學的治療論文與方向,他不忘稱讚:「金龍醫師和他的牙科團隊在義診時做得非常好,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欠缺輔助設備的情況下,還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治療。」
最後交由美國加州的醫師賴銘宗做總結尾,賴醫師玩笑地說自己只是備用的演講,原本想說不用上臺了,沒想到醫師們時間都抓得很準。賴醫師的演講主題為「實證牙科──從根管、牙根斷裂治療到牙科的根本,咬合(Evidence based Dentistry-from root canal to root fracture to the root of dentistry, occlusion)」。賴醫師覺得學員們專心地聽了三小時的課,難免疲憊,所以在學術交流時又穿插了許多笑話讓學員們放鬆心情哈哈笑。牙科座談最後在輕鬆又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美國廖敬興醫師(右)稱讚北區人醫會謝金龍醫師在義診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