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玉燕

志工羅春米承擔票務已有十四年,她認為此次人醫會年會購票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一次,但仍盡力保持一心不亂。攝影/陳麗雪

「代訂車票常有變化,人員異動頻繁,退票、追票,複雜的帳務處理,令我傷透腦筋。」適逢中秋連休四天,又因疫情趨緩,返家、旅遊的人數暴增,造成2020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工作人員和學員的車票,真是一票難求。志工羅春米承擔票務已有十四年經驗,但對她來說,這是有史以來最難、最複雜的一次。

守候電腦搶票 定力不起瞋

負責票務的羅春米隨時守候於電腦前,目不轉睛盯著螢幕,希望幸運地訂到乘客線上退票的剎那一秒,為學員與志工搶得車票。她竭盡心力,左拼右湊,工作人員的車票有了著落,不過10月1日學員和部分工作人員的車票,卻是上車前一刻才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為了讓學員減少轉乘或轉換車廂穿越擁擠的人潮,連續二十八天的訂票,產生的退換票問題讓羅春米十分忙碌,連自己從臺北到花蓮這一段的車票,還須託臺北的慈濟志工代買並送到臺鐵入門閘口,羅春米才能準時跟著大隊到花蓮。

這麼繁雜的票務任務,羅春米語氣依舊平和,看不出任何無奈的表情,令人不得不向她說一聲「修養好!」其實,2017年人醫年會由中區承擔時,羅春米也曾經歷過類似的經驗。當初,除了忙工作人員、學員的車票外,慈濟教育體系懿德會也在臺北有一整天的精進課,她同時要買兩邊的車票,再加上在營隊裡攝取過多的煎炸食物,脖子突然長出一個五、六公分的腫塊。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良性的,她才寬心。本來醫師建議她要開刀,羅春米考慮再三,除了配合治療,還不斷喝薑黃水,幾天過後腫塊軟化,調養三個月,腫塊自然消失,才免去挨一刀之苦。事後,她很虔誠地在藥師佛前懺悔曾有的起心動念,不斷訓練耐心,提醒自己不可因人事或繁雜的車票問題起瞋火。

她說:「如果沒有佛法入心,心情常起起落落,身心靈不協調,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我都以平常心處事,不讓心情跟著境界進進出出。有病就交給醫師,也要讓自己與心靈好好對話。」現在羅春米處事,只求盡力圓滿,即使再忙,也能保持一心不亂。歷經這一次極為困難又複雜的購票經驗後,她相信未來在處理票務上將更得心應手,讓法親們能順利地繼續精進求法。

同仁相助相挺 疫起過難關

買票的人艱辛,拿到票的人非常歡喜,一趟去程拿了三張車票,一大早趕搭高鐵,再於臺北轉乘臺鐵到花蓮,即使家業、工作都很忙碌,她心中充滿法喜,只為參與這一年一度的難得盛會。

黃湘嵐護理長在慈濟醫療志業體服務超過十五年,很喜歡參加慈濟的活動,卻因工作忙碌而無法如願。這次她因參加經藏演繹,專程放下工作,走入一心嚮往的人醫年會。

「能參與這次活動是幸福的。」黃湘嵐起得早趕搭自強號列車,在車廂中分享參與慈濟的喜悅。特別喜歡手語的她,享受入經藏時浸潤於不同空間的法喜,經典也是她日常生活中參考、轉念的智慧法水。

黃湘嵐的先生曾於2014年發生嚴重車禍,入住臺中慈濟醫院。她說:「住院期間有醫院同仁的鼎力幫忙、懿德媽媽的關懷,及精舍師父的探視與祝福,都讓我銘感於心。」慈濟大家庭的溫暖也促使她參加培訓,2016年受證為慈濟委員。

「關於疫情,我覺得人人要安住自己的心,雖然同仁也會害怕,我都跟他們說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才可以好好照顧其他的病人。」

今年三月,她甫從病房區轉到洗腎室服務,因為疫情的關係,志工無法如往常在洗腎室協助,護理部的主管們總會利用中午時段排班協助鋪床,讓護理人員可以安心準備機器幫病人洗腎。黃湘嵐對於主管的貼心,分外感動。

黃湘嵐欣喜地說:「我很喜歡回到花蓮,在心靈的故鄉,心情總能獲得沉澱,很期待在人醫年會中能聽到各國分享感人的故事,從中獲得更多成長的資糧。」

臺中慈濟醫院黃湘嵐護理長(左)排除萬難參加今年人醫年會。她於疫情期間提醒單位護理同仁安住自己的心,「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好好照顧病人。」攝影/林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