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均榮 攝影/李弘文

陳竹琪說:「這波疫情讓我們看到人類的茫然與盲目,但也看到人世間的大愛,即便在這麼嚴峻的情況,還是有人願意把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夜訪新冠病毒」,頗令人遐想的題目,10月2日星期五晚上8點20分的課程才要登場,任誰都想休息了。果真,司儀介紹大愛電視新聞部經理陳竹琪出場時,鼓掌聲七零八落。陳竹琪馬上就說大家真的累了,緊接著是一陣熱烈的掌聲及歡笑聲,精神也跟著來了,也終於明白「夜訪」意指這天將在「晚上」跟大家分享,慈濟人在這波全球疫情下為防疫所做的努力與付出。

疫情中的盲與茫 愛化解光怪陸離

2020全球慈濟人醫會年會期間,雖遇國際間壟罩在新冠疫情下,仍如期展開臺灣與海外學員連線精進三天的課程。陳竹琪開玩笑地說,「主辦單位不知道是太不夠意思了,還是太精進,這麼晚了還不讓大家休息,還要上一堂人文課喔!」她的幽默風趣讓學員暫時忘記課程的嚴肅性,抖擻起精神,專心聽她繼續講下去。

因為在大愛臺播報新聞的關係,陳竹琪將自己的所知所聞、防疫線上的人文故事與全球人醫學員分享。比如防疫期間很重要的「勤洗手」,對莫三比克人來說卻有一點遙不可及,因為在當地一塊肥皂需(臺幣)二十塊錢,可是二十塊錢可以讓他們買到麵條、白米、蔬菜,給家人填飽肚子。她反問在場學員:「在填飽肚子與洗手之間,如果你是他,你也會先選擇填飽肚子。所以,他們選擇用炭灰來洗手。」

陳竹琪說,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防疫工作,是物質豐富的臺灣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不是他們不做或做不到,而是實際上環境嚴苛,沒有辦法顧及所謂的防疫。南蘇丹本身就是一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國家,還有一個很大的難民營,這些難民都是從蘇丹逃到南蘇丹的。難民營裡有四萬六千人,連一支溫度計都沒有,防疫、發燒篩檢對他們來講是太遙遠的事,而且謠言與錯誤的醫療資訊在南蘇丹的難民營裡流傳著:「病毒曬太陽就會死掉、黑皮膚的人不會被感染……」當地的環境真的非常嚴峻,年輕人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自己拿著喇叭在整個難民營,不斷宣導有關新冠病毒的正確訊息和防疫常識,讓百姓不至於被謠言繼續矇騙。

疫起智慧生 一波五折送物資

陳竹琪接著講一個梵蒂岡的故事。有一天,大陸的慈濟志工吳廣超接到一個任務——送兩件隔離衣、十個口罩、兩個護目鏡去梵蒂岡。因為教廷知道每個國家的防疫物資有限,所以提出的需求就只有這麼少。

吳廣超做的是進出口貿易,她認為這項任務太簡單了,閉著眼睛、動動小指頭,隔天就可以完成了。沒想到卻一波五折,第一次她請代理商將物資送去報關,代理商說:「政策改變了,今天開始不能代理,妳必須親自去送,自己去排隊。」這一排,排了好久,好不容易排到了,結果又被退回。對方說,這是防疫物資,需要報關。

為了報關,每樣物資要找產地證明,廠商需要蓋章,尤其送去梵蒂岡的物資必須符合歐盟標準才能進關。當她按照規定準備好一切文件,海關也收了,但海關人員打開一看,難題又來了,他們要查驗每一箱的物資內容,必須跟報關的文件一模一樣,所以要求她三件東西必須分開包。好不容易重新包成三個包裝,海關又因為有新規定而退件,少於一百公斤的物資不能寄,還嫌這些東西實在太少了。

吳廣超從未遇過這麼困難的報關問題,她在心裡默默祈禱,「上帝啊!請您保佑神父,千萬千萬不要被感染,我們的物資現在卡在路上就快到了。」最後她不僅迎刃而解,還總共送了六萬四千四百套口罩到梵蒂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珍惜幸福 老幼盡力「罩」疫情

這波的疫情,慈濟的慈善足跡遍布一百多個國家(地區)。陳竹琪說,尤其是精舍師父帶頭領著志工全面做布口罩,在防疫過程中一罩難求時幫了很多忙。

防疫線上不可少任何一個人的愛和力量,連一位失智的阿嬤只記得如何穿針引線,每天到環保站做布口罩做得很開心,所以女兒都會陪她去。從九十多歲的老人家到小小孩,很多慈濟志工、社區志工在防疫線上都沒有缺席。陳竹琪對志工的精神非常欽佩,雖然他們不是醫生,都想盡一分心力,讓這波疫情盡早遠離。

陳竹琪說:「這波疫情讓我們看到人類的茫然與盲目,如果領導人方向錯誤將使疫情擴大。但也看到人世間的大愛,即便在這麼嚴峻的情況下,還是有人願意把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上人常提醒大家,疫情是一堂大哉教育,教導人類應該學謙卑、學低頭、學感恩,茹素來照顧身心,尊敬大自然,讓地球不再受傷害,瘟疫不再找宿主。陳竹琪說,多數人都將世智辯聰認為是聰明,但聰明並不等於智慧,但願這波疫情帶給人類省思,以智慧與疫情和平相處,學習更謙卑與尊重。

任職臺中榮總醫院的陳文慧護理師,每年都會參加人醫年會。她說:「這次疫情爆發後,看到人性恐慌,國外疫情這麼嚴重,在臺灣的我們何其有幸,所以要很珍惜,更惜福、更努力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