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宜芳 攝影/葉唐銘

李家維教授於2007年成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近年來中心自行培育年輕一代的生態研究長才。

這堂課邀請到臺灣著名的生物學家,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同時也是臺灣中文版《科學人》的總編輯李家維。

李家維總編於課堂一開始便沈重的表示,「人類殺戮自然,並沒有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止,大家不開車了,交通順暢很多,汽油燃燒減少,空中似乎晴朗了,但是我相對悲觀,在原野的哀號聲音比過去更大,因為糾察隊不在,侵犯自然的行動只有加大,沒有減少。」

過去的13年裡,從2000年到2013年,一個墨西哥大小的野地已經完全消失,2019年,50位科學家、145位專家三年的研究結果,將有100萬個物種在瀕臨滅絕的邊緣上,占了地球大約四分之一,未來的50年裡,地球將失去三分之二的野生生物。

人類於20到30萬年前在非洲崛起,從歐洲南方開枝散葉,走到了美洲的最南端,一一造就了地球的災難,「人的特質是什麼?人是一種最殺戮的動物,我們走到哪裡就把其他的物種滅絕,把接近我們的生物優先的消滅,這是第一個特質。第二個特質。我們有無比的冒險性,天底下沒有什麼生物是這樣的不安於世,勇敢地走向世界。」

李家維總編本來在實驗室進行細胞生物學的工作,後來轉變了研究方向,去做古生物學。他說,「我得到這輩子最重要的一個知識,就是瞭解地球上生命興衰的節奏,岩石裡頭的化石清楚的告訴我,過往的歲月是如何,地球的幾十億年的生命是如何演替的。」

人類還是有些事情可以做,生態系中最脆弱、最豐富的是熱帶雨林,李家維於2007年成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使命就是保育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來維繫住地球上最豐富的生態系,到現在已建了十七棟的花房引進來自世界各地活的植物,現在總共有三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種,這是一個世界上匯聚最多種類活體植物的地方。

自2012年開始,保種中心的成員大膽的走出臺灣,到世界各地實地拯救這些物種,最成功的案例是在索羅門群島,連續五年,中心送了二十五位植物學者到那裡長期研究採集,帶回了五千多棵活的植物。另外,還有一個位在大洋洲,全世界最早受到氣候災難影響的國家——吉里巴斯,該國只有十一萬人,他們是天底下最環保的一群人,不用農藥、不用肥料,在這島嶼上頭長期演化出來的獨有物種,以及人類馴化出來的各種品系,未來都會跟著海水淹沒,我們到那裡去把這些保留下來,其中一個臺灣也能看見的濱海植物——林投,在當地,幾千年來將林投馴化成特殊的上百種品系,有些品種飽含澱粉,可以煎成一張餅來吃,有些飽含著蜜汁,剝開之後跟蜂蜜一樣甜。案例不勝凡舉,保種中心多重的努力繁殖,送到不同的地方,共同承擔保種的工作,另外一個就是深度冷凍保存,用四十個液態氮桶,每一個液態氮,可以放進六千個標本,要把保種中心裡的物種、不同部位凍結在液態氮,留給下一個世代科學家研究。

保種中心靠三十位年輕熱血青年來維護,他們都很年輕,但是他們有共同的背景信念,就是他們喜歡植物,在那裏撐起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植物活體收藏中心。中心目前缺乏的是人才,過往幾十年,學校教育已不再培養分類型態演化生態的人才,但要拯救地球的多樣化生物,需要的卻是能認識這些鳥獸蟲魚名字,知道它們在自然界扮演何種角色、如何生存、如何繁衍的分類學長才。於是在2016年,保種中心就直接啟動了一個計畫一Future Earth Ecology Program,自行培育未來所需要的熱血青年,給與密集、嚴格的訓練,現在分三期已經有一百個人畢業,將來這樣的行動拓展到東南亞、中國大陸、到世界很多地方去,希望有下一代人來救他們自己。

最後,要引用德國一位氣候研究所教授說的話,「雪崩效應會導致目前七十五億人安身立命的地球,將來可能只夠十億人存活。」最後地球上只剩十億張椅子在那個地方,六十五億人將無容身之地,如此災難式的前景,在座的各位學員必須很清楚的知道,現實中的很多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災難其實就在眼前,「誰來阻止大滅絕」會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學員專注聽講並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