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芷儀 攝影/陳榮照

王本榮教育志業執行長在2020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第二天,帶來「大哉教育」的精進課程。

王本榮,是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神經科權威,曾於2006至2019年擔任慈濟大學校長,接著擔任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今年全球受到COVID-19 疫情的無常衝擊,王執行長首先感恩:「我們每一位TIMA的師兄姊,都是聞聲救苦、同體大悲,都是(菩薩)千百億的化身。」今天(10月2日)11點20分開始的課程,就由王執行長分享蘊含醫療人文及佛學智慧的「大哉教育」。

唯識八兄弟 現在科學觀

「其實佛法非常科學,尤其是小乘佛法。」王本榮執行長透過醫學的角度,帶領學員探討佛法,從小乘佛經唯物觀的「微塵」,對應到現代科學的原子(一億分之一公分)甚至是更小的粒子跟量子;而佛法又從小乘的唯物科學,進入到大乘的唯識和唯心。王執行長用趣味的口訣介紹複雜的唯識觀:「八個兄弟共一胎,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一個伶俐一個呆。」人有八識,其中五識「眼、耳、鼻、舌、身」對應五塵的「色、聲、香、味、觸」;第六識是「意」識,以上六識都有意識的;而隱藏在意識底下的第七識和第八識,第七識分別智慧本能;第八識則負責如實記錄我們所有清淨、雜亂、善惡的種子,如同飛機的黑盒子。

身為小兒神經科醫師的王執行長,利用八識的功能,對應了身體可能的位置;前五識像是大腦的特化感覺皮質、第六識像是聯合皮質跟新皮質、第七識是邊緣系統和腦幹、第八識如同基因、微型RNA等。

面對新時代 八識新教育

面對時代和環境的變遷,王執行長提出利用八識轉識成智的新教育。隨著醫療的進步和發展,人類預計每十年會增加兩歲壽命,面對變調的新時代,我們要主動進行終身學習和跨領域學習,並具備健康的身體和培養完善的人際關係。前五識的教育是「生計教育」,現在的學生,必須採以終身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求變、資訊溝通、生活適應等多元的新教育,才能立足在新時代。

第六識就如同人類大腦的新皮質,大腦是人類成為萬物之靈的關鍵有學習與經驗促進的神經網路、發達的前額葉皮質區、整合視聽覺供抽象思考的下頂小葉,同理他人的前扣帶回皮質,以及控制表達和理解的語言中樞等構造。第六識的教育是「生活教育」,王執行長說:「壺小易熱,量小易怒,器小易盈;憤怒是以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忌妒是以別人的長處來折磨自己。」慈濟教育志業也將教育落實在生活中,「三儀」,服儀、威儀、禮儀;「三品」,品德、品質、品味;「三養」,學養、教養、修養,以此提升學生無形的競爭力。

尊重生命 超越生死

第七識象徵人體的「腦幹邊緣系統」,是心智與身體交會的地方;王執行長先提到生命的原罪「欲望」和「恐懼」,欲望是傳宗接代和人類存活的要素,但過度的欲望和需求,會產生無明和得失;恐懼能讓人學習趨吉避凶,但過度恐懼則會產生焦慮,甚至顛倒是非、產生妄想。接著又以基因排列的距離,解釋眾生基本上是屬於同源同種,人類甚至可能跟細菌和病毒是遠房親戚;然而現代人的血盆大口卻是動物的墳場,全球一秒有2443隻動物被殺(不含水中生物),一天有2億1千多萬生靈被宰,一年770億多動物送命。(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8年統計)葷食需要飼養大量的牲畜,繼而產生嚴重的二氧化碳,破壞地球生態環境,而異常極端的氣候也開始反撲人類,如同世界各地近期的旱災和水患。第七識的教育是「生命教育」,尊重每一個生命,讓世界轉染為淨,了悟眾生平等的觀念。

第八識(阿賴耶識)像是人體的DNA,王執行長說,因為第八識有「現行薰種子」,現在的行為會改變我們的基因;「種子生種子」,基因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或是佛家說的帶業脫身;「種子生現行」,基因也會影響行為。而第八識的教育是「生死教育」,唯有超越生死,才能大圓鏡智。

智慧利己 慈悲利他

王執行長提到,慈濟大學的解剖教學,就是八識都「轉識成智」的教育,從生計教育(醫學專業)、生活教育(人文互動的遺體捐贈)、生命教育(感恩、尊重、愛的解剖教學)、生死教育;一年八次的模擬醫學,也是慈濟大學成為世界知名的亮點之一,解剖教學讓醫師的基礎醫學提升成臨床醫學,更是一個利他的人文涵養教育。

大哉教育即是「悲智雙運」,王本榮執行長強調,利用自我的八識轉識為智,有了智慧,還有培養慈悲心,智慧利己,慈悲利他,這就是佛法中最重要的教育。最後,王執行長分享了贈以日本京都大學的文字,「慈濟:慈悲濟世。一生無量慈濟心,一生萬法聞思修,一生懸命信願行,一生不悔人間路。」

王本榮執行長以醫學角度融入佛法的智慧,響應今年的人醫年會主題「防疫、地球與心靈」。

精彩豐富的課程內容,讓學員不時點頭附和,不時認真地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