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宜芳

中央研究院赖明诏院士以新冠病毒为主题,和学员分享如新冠病毒的现状与未来。

“这100多年来,冠状病毒无非是影响人类最多的一种传染病。”中央研究院赖明诏院士说。10月2日,他受邀来到人医年会会场,与学员们分享新冠病毒的现状与未来。

赖明诏院士于2008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颁授终生成就奖,2009年获得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的终生成就奖,曾任台湾成功大学的校长,在台湾学界更被称为“冠状病毒之父”。

他提到,从去年2019年12月在武汉地区开始出现不明肺炎,直到2020年3月11日WHO发布全球警讯,欧美相继沦陷,美国、巴西、印度最严重,9月底已累计3000多万人感染,死亡已超过100万人。为何在1960年代仅会引起伤风感冒冠状病毒,在2003年造成了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大流行,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荷兰及韩国引起了中东呼吸症候群(MERS)的大规模传播,以及现下的新冠肺炎(Covid-19),三者都会引发严重的肺炎,冠状病毒究竟是从何而来?

以2003年的SARS为例,调查发现,蝙蝠是感染的源头,但蝙蝠的冠状病毒无法直接感染人类,须先传染给不同的动物,像是果子狸,再从果子狸身上跨越到人类体内,如此才导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大流行;而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则是骆驼。至于新冠肺炎,则到目前都无法确认中间宿主。

冠状病毒构造的表面——棘蛋白(Spike),是感染特定细胞的钥匙,也是制作疫苗的抗原,但因冠状病毒同时为RNA病毒,特异性大且容易出错,所以后续防疫要思考的是,疫苗能否产生足够的保护力?

2003年发生的SARS大流行大约存在3-4个月便陆续消失,但这次新冠疫情却从去年底一直延续到今年十月仍无消退,与SARS不同的是,无症状感染者反倒成为了超级传播者,且新冠病毒的传染力更高于SARS。

赖明诏院士认为,除非全民打疫苗或是大于60%以上的人口感染,否则新冠肺炎不会消失,未来可能演变为以下几种状况:第一是病毒学会如何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第二以长期性感染的方式存活在体内,如同流行性感冒成为季节性流行;或是开发出疫苗及药物将病毒控制下来。然而无论如何,人类都必须静心思考,“切断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同时,病毒不会消失,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与病毒和平共处。”

在防疫的前提下,学员们间隔一个位置比邻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