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玉苹 摄影/吴雪慧

来自马来西亚雪隆的苏毅医师,是马来西亚大学医学院教授,今年是他第五次参加人医年会。

来自雪隆的苏毅医师,是马来西亚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该校无语良师中心的总监,在大马地区积极推动大体捐赠。他已连续参加四年的人医年会,今年是第五次参与。这次,他更带领13位医护同仁及学生前来,其中包括回教徒、佛教徒及基督教徒,此行也预计参访慈济大学。

苏毅医师说:“马来西亚是个融合很多不同种族的国家,因为宗教信仰的因素,捐赠大体及器官的风气不盛,当地无语良师的大体捐赠,则多数来自佛教徒。另外也有些人通过报章杂志,得知大体捐赠对医学研究的贡献,支持这样的理念而主动询问并捐赠”。也因此因缘,他有机会认识证严法师及慈济,并非常敬佩慈济大爱无私精神。

2012年,马来西亚大学与慈济大学签属合作备忘录。过去,马大医学院解剖教学所需要的大体,大都购自国外,在他认识了慈济“无语良师”的捐赠过程后,也开始在马来西亚推动并宣传大体捐赠。

正式与慈济大学合作后,更引入慈大“无语良师”解剖课的课程设计。让医学生认识大体捐赠的过程,并需通过家访,去了解大体老师的生平事迹,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大体老师在往生后,愿意贡献己身来成就医学研究。而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动,也提升了他们的医疗人文素养与慈悲心。期望未来的大医王都能心怀“仁医仁术”,为社会贡献良能。

年年学习与充电

苏毅医师是在2004年的印度尼西亚“苏娜美”海啸后加入人医会。因为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邻近的地理关系,让当时参加骨科学会的苏毅,不忍重大灾难中受苦的民众,而想就近前往协助,也因此机缘而接触慈济人医会。
让苏毅佩服的是,慈济在世界各地赈灾,都是长期的陪伴,即使急难期过后,慈济人依然持续陪伴后续漫长的重建之路。这样的慈善援建,有别于其他慈善团体,于是,苏毅在来年就加入慈济人医会的团队。

每年回台湾参加人医年会,苏毅最想学习的有三个部分:一是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二是操刀的技术;三是医疗人文,包括如何更贴切的给予病人及家属关怀、怎么去做一个好医生,以及学习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每年参与也总让他收获满满,持续在这条人医路上精进。

苏毅医师每次参与人医年会,总是聚精会神地聆听,学习怎么去做一个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