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碧辉、唐玉苹、黄爱惠、许雅玲、陈清香、吴宜芳、洪静茹 摄影/黄铭村
来自约旦的欧萨玛医师(中)偕妻子首度来台湾参与年会,分享与慈济一起合作援助叙利亚难民的历程,发愿在自己的医院成立慈济人医会的义诊中心。右为陈秋华师兄。
“当科技遇上医学”,健康得以促进,生命得以延续,是人类的福祉,但当科技不断提升的同时,人类们更应该对万事万物抱持着感恩、尊重和爱。上人提醒大家,“人心,要日日圆要时时圆”,无论你、我、彼此间要互相敬爱,人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本具慈悲心以及良善的心,在这样的本性上要增长智慧也要培养人文,如同今年的主题“慈悲蕴智能,人文蕴科技”。三天半紧凑丰富的课程,在十一组学员的分享与上人祝福中圆缘。
及时雨的力量 善念的涟漪
来自台湾高雄的李姿莹牙医师也是青年志工,去年(2018)七月跟随志工陈秋华,踏上约旦参与义诊,走入贝都因人以及叙利亚难民的生活,难民营对面是高楼,中间道路如无形高墙,隔着两个世界。这样的强烈对比,让她感受自己在台湾过着安逸生活,这次义诊让她打破高墙,看见世界。
李医师回国后持续思索,“这样短短几天的义诊,真的能够对当地有帮助吗?我觉得我像小小水滴滴在地上,太阳一晒就蒸发了,但是上人很有智慧的说,我们就像是荒漠的甘露,一滴小水滴滴在需要的沙漠,对干渴的人来讲如同及时雨!”东非义诊的分享上,简守信院长说,只要医师一个温暖的关怀,一个爱的眼神,如同给了灾民们一帖良药。赖宁生院长也告诉人医学员们,应该要好好把握每次因缘去付出,而不用思考太多,只要用单纯一念的心去投入付出。李医师在毕业后,投入为身障者的牙科服务,虽然辛苦,可是她一直都记得,上人对青年志工的期许。“我没有忘记初衷,这条路我不后悔,我也期许未来能带入更多的年轻人,找回更多的青年志工一起加入人医会。”
印度尼西亚的黄振智医师,两年前回到花莲参加人医年会,了解到上人及慈济的精神和理念,更想带着太太吴雪华一起同行。吴雪华分享,“我很感动院长们投入莫桑比克义诊,进而影响当地人共同参与扛大米,我发愿明年要参加培训委员,一心一意和先生一起走在这个人生菩萨道上。几天的课程下来,谢谢主办单位用心的服务我们,希望明年换印度尼西亚当主人时也能像你们一样有高质量的服务。”另一位分享者沈美莺则说,营队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骨髓及大体捐赠,这么有意义的事,回国后要积极推动。
见苦知福 呼朋引伴同行大爱
一对来自新加坡的姊妹李芹莹及李芹仪上台分享。妹妹李芹莹,因念书的关系搬迁到澳洲,年节回新加坡,在姊姊芹仪的介绍下第一次认识慈济,也感谢姊姊促成自己与慈济的善缘。几日下来,身为妇科医师的芹莹在听了东非“洪水”的故事,深有感触,她说:“生在发达国家的我们,都能在安全卫生又有完善设备的医院待产,我们能够体会在逃难艰苦时的情况下,生下孩子吗?能想象用线和树段割下给予生命的脐带吗?义诊让我感受到东非的艰苦,还有生命的顽强力,也让我更懂得知福,珍惜生命。”芹仪则分享看到了妹妹加入慈济后的成长,身为外科医师,几日的课程对国际医疗团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和妹妹一起去国际义诊。
马来西亚雪隆的退休护理师林素英(Lim Sooi Imm),今年六十九岁,因为儿子和媳妇都是慈济人的因缘,2018年第一次来台参加人医年会,回去后积极在社区参加环保及家访。“虽然退休了,仍希望能用护理专长继续服务,慈济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此行也邀约了我的老同事,她身为穆斯林并未感到慈济的道场让她不舒服,也欣慰看到为穆斯林准备的祈祷间。”年会中,林素英获得的不仅是先进的医疗知识,还有许多医疗人文,也将会邀约更多的老朋友一同参加慈济行列。
无价的笑靥 无偿的给予
温圣钧医师在南非是艾滋病及肺结核的权威医师,目前在印度尼西亚服务。温医师分享了当初因为复活节的关系,南非当地志工延后了原本的义诊行程,随后他接到莫桑比克义诊的邀约,却烦恼许久,因节庆的关系机票昂贵,一度想把购买机票的钱捐助出去,但一位最好的朋友告诉他:“你要去,而且更要做到超越这张机票的价值。”温医师说:“藉由这次义诊,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和难民的希望,这些价值足足超过一张机票的价格,有这次的机会与在座人医们共同学习,未来我也会持续地关怀非洲人民。”
来自马来西亚的荷玛医师(Dr. Hema Darshinee Johnson),在新山中央医院的癌症部门工作,每每遇到工作瓶颈,单位主管就会用慈济的理念来教导她,也让她对慈济团体产生了好奇心:为何每位慈济志工都能做到付出无所求,而且充满欢喜?她开始参与人医会,在主管的鼓励下,今年也参加了人医年会,以便更进一步寻求答案。“这几日聆听分享让我受益良多,世界各地的慈济人,已经超越种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差异,这就是 上人种植爱的种子,只要人们心中有爱,慈济的精神就会细水长流,在爱的循环下走得更远。”
慈济约旦分会执行长陈秋华,陪伴当地私人医院的院长及院长夫人上台分享,约旦当地非常需要接引更多的医护人员,照顾因战争流落异乡的叙利亚家庭及孩童。第一次来台湾与会的约旦医师欧萨玛(Dr. Osama Ahmad Y. Atari)分享他所认识的慈济,“两年前,我购买了一家私人医院,慈济和叙利亚医师合作,前往边境救助需要开刀的孩子。当时我以为他们是为了赚钱,但两年下来,我观察到慈济人持续的陪伴及不间断的追踪,让我想进一步了解慈济究竟在做些什么,所以这次特别带太太一起来,想了解慈济是什么样的组织。这三天半的课程,让我很惊讶看到 上人带领全球的慈济人去付出。回去约旦,我愿意承担人医会的召集人,希望在自己的医院可以成立慈济人医会的义诊中心,增加牙科跟中医科,最重要的,我会全心全意来为人医会付出。”
菲律宾的吉诺(Gino)医师首次参与人医年会,将满满的感动一一道出:“我要分享在这里学到的三件事:第一,我们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拥有不同的文化,但在这里我们彼此能互相了解。因为,我们互相分享一种共同的语言,那就是‘爱’,因为爱将大家系在了一起,体悟慈悲。第二,学校教导我们脑袋的知识和手上的技术,在这里,是感同身受,我的导师曾跟我说,‘无论你是否优秀、是否是天才又或者你多能干,若缺少正确的心态,我无法接受你’,我们所帮助的人,给了机会成就了我们,给了我们意义,成就了现在的我们。第三,各位兄弟姊妹,慈济的志工没有接受金钱的报酬,没有报酬不是没有价值,志工是无价的!”分享当下,吉诺医师与在座人医们早已热泪盈眶。
习得慈济软实力 用专业实现梦想
苏州慈济门诊部二○一二年启业,是慈济在台以外设立的第一个医疗地点,今年九月九日,刚刚度过五周岁生日。来自大陆苏州慈济门诊部的于敏修主任分享,身为门诊部五官科医师,工作五年来,对慈济一步步深入了解,包含不烧香、不接受供养、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这也是于主任多年来工作的动力。门诊部的主要工作是为民众进行检查,并推行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于主任发现所谓的健康人群里,其实有百分之八十是处于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状态,门诊部同仁的重要使命,便是透过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及卫教,帮助亚健康的一群。几天的课程下来,于主任深觉受益匪浅,“从专业知识到国际救援,慈济的人医和志工付出的爱使我深受感动,只有身历其境,才能感同身受。在精舍参观,看到上人从小木屋开始将慈济带到国际上,什么宗教不重要,跟着上人做慈济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中医师王香妮,生长于贫困家庭,从高中开始,就立志要帮助弱势族群。为人母后,一直带着这个尚未实现的梦想,在中年时开始学习中医并寻找义诊的机会。二○一八年及二○一九年以志工的身份,参加北加州天堂镇大火和墨西哥义诊。义诊过程中,王香妮见证到慈济志工的专业与高效。天堂镇义诊,有位老太太在第一天接受针灸后,第二天又来找王香妮诊治,见到王医师,老太太先是热情地和她拥抱。在针灸的过程中,还述说了自己的人生故事。病人的信赖及救助弱势的初衷,让王香妮决定加入慈济志工的见习和培训行列,并争取参加慈济人医会。最后,也感恩上人及慈济家人们,让她能实现未竟的梦想。
在泰国曼谷一间护理学院教书的教授希瑞芃(Siriporn Opasawatchai),七年前来台参访慈济,被慈济志工的故事深深感动,希望能将志工精神带进学校。回到泰国,希瑞芃便带着护理学生们参与慈济的活动,发放食物、当地水灾救援和关怀育幼院,也到医院为病人服务并准备药草茶,每个月她都带着学生去义诊,目前参与学生人次已高达八百人次,从回馈的问卷当中,希瑞芃发现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爱护别人,知道何谓付出无所求。2018年,希瑞芃参与了人医年会,回到泰国后跟学校的沟通,希望能在校内推行环保,学校任命她为环保回收的社长,现在全校不使用免洗餐具,并发给全校学生环保餐具。这次人医会年会当中,希瑞芃发现护理师可以对国家社会产生很大的用处,她所教导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泰国贫穷的乡村,她希望他们在未来回到小区,发挥慈济的志工精神,帮助小区贫困的人。
慈悲为怀聚大爱 守护众生除病苦
人医年会圆缘,上人慈示:“生命没有第二次,而人间最苦,莫过于生病。感恩世界各地的人医菩萨们不辞遥远、上山下海义诊,贡献慈爱与良能,在人间救苦救难。”月圆人圆,这二十多年来,人医年会都在这个日子迎聚,这几日也在静思堂、精舍,聆听大家的心灵分享,内心很是感动,但愿能将回来这一趟的领会,带回去,影响更多医护投入,更是要鼓励人人发挥爱心。
上人再再呼吁,加强扩大这一分爱,把爱活跃起来,更普遍在国际间传递连结,凝聚更多的力量。“期待我们的人医菩萨,把博爱、仁爱,一起汇合成为对天下的大爱。不分肤色种族、国界、宗教,为天下苦难人付出。”
在感动与依依不舍中,精舍师父也特别准备了象征佛陀成道的菩提叶别针结缘品,赠予学员祝福。二十三年前源起于菲律宾人医吕秀泉医师与上人师徒间的中秋之约,如今沿续成为全球慈济人医年会团聚的传统,进而培育出一代代悲智兼具的人医种子,未来将持续洒播在各个苦难的地方,让汲取慈济大爱的种子,深耕发芽,菩提成林。
李姿莹牙医师除了参与海外义诊,也在台湾从事为身障朋友的牙科服务,期许未来能带入更多的年轻人,找回更多的慈青一起加入人医会。
印度尼西亚团队沈美莺师姊、黄振智医师(左)与太太吴雪华(中)一同分享连日来的感动,并邀请在座人医们明年也能到印度尼西亚参与医院启业及人医论坛。
新加坡医师姊妹档李芹仪(左)和李芹莹,分享在人医年会上的学习。
马来西亚的林素英护理师,退休后仍继续走入小区发挥良能,她分享在年会上不仅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还有许多医疗人文。右为协助翻译的林磊君师姊。
温圣钧医师分享复活节加入莫桑比克义诊的因缘。
马来西亚的荷玛医师,在人医课程上受益良多,相信只要人们心中有爱,慈济的精神就会细水长流。右为协助翻译的蔡美萍师姊。
菲律宾的吉诺医师,分享此行学习带给他的满满感动,眼泪没停过。
大陆苏州慈济门诊部于敏修主任分享,从专业知识到国际救援,看到慈济医疗志工团队全力付出的大爱。
来自美国的王香妮中医师,感恩有机会加入人医团队,实现她助人的梦想。
在泰国的护理学院教书的希瑞芃教授,希望将慈济精神传递给学生们,未来能发挥一己之长帮助贫困病苦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