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欣樺、張美齡 攝影/李弘文、游國霖、葉國梁

分享人醫團隊,藉由影片、圖片,敘述著當地醫療服務的種種狀況。攝影/李弘文

花蓮靜思堂舉行的「2017國際慈濟人醫年會」,規劃一系列「人醫紀實」分享。年會的第二天,10月4上午第一堂課,由美國、巴西及加拿大人醫團隊,作第一階段的分享,就當地醫療科技的突破,跨國義診救災及中醫下鄉義診,與來自全球二十個國家地區的人醫成員分享。

巡迴醫療車嘉惠民眾

幅員廣大醫療費用昂貴的美國,在證嚴上人的提醒下,啟動預防醫學。美國人醫會一行六人,分享美國醫療基金會大愛醫療巡迴車,提供眼科、牙科、癌症篩檢項目,嘉惠弱勢的族群。

眼科義診在美國是一項非常有規劃與進度的活動。美國眼科醫師溫俊強,分享在南加州的視力檢查與治療,主要是針對貧窮地區,為他們作視力檢查,矯正視力,也為不佳的學童在二十分鐘內免費提供配鏡服務,讓他們不至於影響學習。所有的鏡框有慈濟的標誌,鏡片是與很多機構合作,所以就地取得配好的眼鏡。

美國溫俊強眼科醫師(前),就大愛醫療巡迴車,在南加州的視力檢查與治療分享,針對視力不佳的學童,在二十分鐘內提供配鏡服務。攝影/游國霖

2017年8月25日,美國德州遭受五十年來最強大颶風「哈維(Harvey)」。牙醫師陳恂滿分享說,美國慈濟人趕到災區即時發放,也在9月中旬啟動三部大愛醫療巡迴車,到當地服務,發揮平日養兵蓄銳的良能。

美國陳恂滿牙醫師(前),敘述2017年8月25日,美國德州遭受五十年來最強大颶風「哈維(Harvey)」,美國慈濟人趕到災區即時發放。並在9月中旬啟動三部大愛醫療巡迴車,到當地服務的情形。攝影/游國霖

大愛醫療巡迴車,從加州總會出發到德州會所,準備工作就需要三天兩夜的時間。所以,組裝工作與需要的器材,必須在車子到達以前能夠使用,因為當地的人醫成員,無法事先測試與了解,所以必須由總會調派所有熟悉醫療設備的人投入組裝,且確定機能在最佳狀況,包括所有的消毒工作,都要如期完成。

癌症篩檢預防講座保健康

紐約長島的廖敬興醫師提到近二十年來,在大紐約區人醫會,每月舉辦醫療、健康講座。且針對牙科部分,作口腔癌篩檢,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口腔癌,並透過衛教預防其發生。兩年前,美國總會資源共享相關儀器給紐約,積極辦理兩天的牙科助理的培訓,邀約更多醫師及會眾投入,不但提供口腔癌篩檢的預防醫學,甚至治療,還提供補牙、拔牙、根管治療等服務,節省在美國昂貴的醫療費用的支出。

美國廖敬興牙醫師(前) ,說起大紐約區積極辦理兩天的牙科助理的培訓,邀約更多醫師及會眾投入。攝影/游國霖

秉持「資源共享、物盡其用原則,從加州總會到大紐約地區都是使用大愛醫療巡迴車,同時也帶動紐澤西州,培養自發力,深入社區。余保佳醫師以一影片及照片,向學員說明美國人醫會及志工,在預防醫學積極投入的情景。

美國余保佳醫師(前) 秉持「資源共享、物盡其用原則,由總會到大紐約地區使用大愛醫療巡迴車,也帶動紐澤西州,培養自發力,深入社區。攝影/游國霖

癌症也是美國近年來的十大死因的第一位,美國外科醫師陳福民說,2016年美國人醫會開始規畫「癌症認知與預防計畫」,陳醫師自許能參與一百場的講座及義診,已七十六歲的他,已經達成了一半。他感慨地說:「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學員們紛紛報以掌聲,激勵、欽佩他的願力。

美國陳福民醫師(前) 說起2016年美國人醫會,規畫「癌症認知與預防計畫」。陳醫師自許參與一百場的講座及義診目標。攝影/游國霖

巴西下鄉義診持續二十一年

巴西聖保羅聯絡處志工的林合(金省)也分享巴西每月下鄉義診,已經走過二十一年,從來沒有間斷過,大愛遍灑二十多個城市,至2017年7月,共嘉惠了近十七萬人次。許多人醫會醫師更是投入十五年以上,這分堅定的心,令人感動。

內科醫師林育壯,十二歲時就移民居巴西,因受到上人感召,以及看到當地志工,不間斷地無私奉獻,林育壯醫師以慈悲心、快樂心、不抱怨心及感恩心,讓他勇於承擔巴西聯絡處醫療義診十二年餘。他透過圖片,敘述每月假日下鄉商借學校布置場地,提供內科、兒科、婦科……十六種醫療服務,宛如一座小型醫院的情景。

婦產科巫秀應醫師,加入慈濟人醫會十五年,敘述每個月的下鄉,距離市差不多有六十到八十公里,很多貧窮的地區。每次約有九十位志工隨行,再加上當地的志工主動幫忙。那邊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小孩。除了門診與檢驗醫療服務外,還為眼疾病患配製眼鏡,並有藥品的免費供應、義剪、心理與法律諮詢等服務,志工也會前往該區貧困家庭,做居家訪視與關懷。在義診結束兩個星期後,志工會再次回到該地贈與眼鏡、文教宣導並發放食物籃。

巴西人醫團隊巫秀應醫師(左)、林育狀醫師(中)及聖保羅聯絡處志工林合(金省)(右),每月的下鄉義診,至今已走過二十一個年頭,從來沒有間斷過,大愛亦遍灑二十多個城市,至2017年7月止,共嘉惠了近十七萬人次。攝影/李弘文

加拿大中醫義診走入需要的角落

人間天堂的加拿大,物產豐碩,是一個福利國家。全民享有健保,醫療技術先進。2011年成立的加拿大人醫會,證嚴上人指示,希望讓全民有機會認識中醫,加拿大因此確立了醫療志業的方向。

2011年9月起人醫會因應加拿大臺灣文化節,二十位中醫師在街頭搭棚,舉辦中醫義診。持續五年時間,開始由四位中醫師,目前增加至一百一十位中醫師的加入。加拿大醫療志業執行祕書羅筱芬護理師分享說,2012年開辦中英文「中醫健康講座」,2013年舉辦中醫學術交流研討會,2018年將分別在西岸的溫哥華及東岸的多倫多,各舉辦一場研討會。現場報以祝福的掌聲。

羅筱芬還以影片說明著當地每月兩次的中醫義診盛況。影片中,一位醫師表示,平日上班有薪水,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參加義診,沒有薪水卻很快樂。

加拿大人醫會,也走入原住民各部落、公立醫療體系及災難救援系統,羅筱芬護理師說起一位一百八十公分的原住民女性,因為沒有辦法進入醫療體系,沒有健保卡,無法獲得公立醫療服務,當場倒地嚎啕痛哭的案例,讓臺下的醫護人員聽了也很不捨。

加拿大醫療志業執行秘書羅筱芬護理師(左),分享 2011年9月起人醫會因應加拿大臺灣文化節舉辦中醫義診。2012年開辦中英文「中醫健康講座」,且在2013年舉辦中醫學術交流研討會。攝影/葉國梁

成長在富裕家庭的中醫師高憲如,反思自己舒適的生活,因為投入中醫義診,才看到世界存在的貧窮。一次居家關懷時,妻子憂鬱,且臥床不良於行,先生則有家暴行為。經過中醫針灸的處置,夫妻倆打開心扉,對人醫志工說的他們的成長歷程,以及平日藉由酒精,暫時忘卻他的不愉快。

加拿大高憲如醫師說著她的感動。成長在富裕家庭的高醫師,反思自己舒適的生活,因為投入中醫義診,才能看到世界存在的貧窮。攝影/葉國梁

一場翔實感動的人醫紀實,讓學員收穫很多,馬來西亞人醫戴麗涵醫師,對於美國出動大愛醫療巡迴車,下鄉為孩童配戴眼鏡,讓她印象深刻。正值生長期的孩童,器官發育相對重要,年輕的戴醫師表示,倘若近視未即時矯正,恐怕影響其以後的視力。才加入人醫會兩年的戴醫師,更體會出「人家走不出來,我們就走進去」的精髓,她回到僑居地將多參與當地活動。

馬來西亞人醫戴麗涵醫師,才加入人醫會兩年的他,聽過各國分享,更體會出「人家走不出來,我們就走進去」的精髓。攝影/葉國梁

菩薩的跑道是圓的,沒有前後,只要有開始、用心,就是菩薩,有的國家有先進的醫療巡迴車,有的國家運用簡陋的義診環境,不變的是一顆關懷的心,在全球各地,實踐法脈宗門。


相關連結
2017 TIMA App載點 (點擊圖片或掃描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