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彬、吳宜芳 攝影/徐金生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右三)與來自印尼的Sentra Medika醫院集團董事長蘇哈爾梭(Eddy Suharso)醫師(左三),簽屬合作協議書,期待雙方成為姊妹醫院,讓更多醫學技術與人才得以交流,造福更多人。

二○一七年十月六日是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的最後一天,上午,在圓緣開始前,來自印尼的Sentra Medika (山塔醫療集團)董事長Eddy Suharso(蘇哈曼,同時也是印尼人醫會成員)與慈濟醫療志業簽署合作協議書(MOU,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並於在座四百多名人醫學員見證下,完成兩家機構的簽約儀式。慈濟醫療志業由林俊龍執行長代表發言,期望雙方的合作能將醫療拓展到更偏遠病苦的地方,實踐先賢聖哲的千年之約。簽約儀式結束,播放四天三夜人醫年會的回顧帶,讓大家再次省思幾日課程所學,並邀請十二位學員上臺分享。

二○一七年的人醫年會,共有來自二十個國家地區、四百五十六位醫護人員與志工參與,六日上午舉行圓緣典禮,邀請學員上臺分享四天來的收穫。

簽署合作協議 締造姊妹醫院

來自印尼的Sentra Medika (山塔醫療集團),在印尼擁有四所醫院和一所醫學院,期盼能與臺灣慈濟醫院合作成為姊妹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書(MOU,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給予病人更好的醫療品質。

山塔醫療集團董事長蘇哈曼代表發言:「慈濟除了給病人更好的醫療,還有很多的愛心。我代表我醫院團隊,再次感謝今天能來到會場。十五年前,我來過花蓮,當時慈濟的醫院只有兩間,雖然無緣見到上人,我仍舊被慈濟的理念深深感動,無法控制的一直流淚。我現在已經八十一歲,來到慈濟取經,我想用我有生之年,幫助社會、病人和不幸的人,回去我也會將把素食落實於醫院。」

與慈濟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書的心願得以達成,蘇哈爾梭董事長(右二)在致詞時忍不住哽咽提到,慈濟除了給病人更好的醫療,醫師、護理師整個醫療團隊,也都給病人很多愛心。

林俊龍執行長代表慈濟醫療志業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與印尼山塔醫療集團簽約,在十五年前,他們幫助我們在印尼開啟了慈濟醫療,將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理念落實慈濟的醫療宗旨『感恩、尊重、愛』。這分醫療關懷其實源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誓約,即使到了現在,無論何時何地,從醫者的精神仍舊不變。期許慈濟能與山塔醫療集團攜手立下醫療典範,讓全世界都能一同跟進。」

簽約儀式在所有在座人醫學員的見證下,圓滿完成。

接著播放約十分半的回顧影片,由兩位志工客串希波克拉底及華佗,以一問一答方式作為起始,醫病首重醫心,應以病人的健康為首要的顧念,接著帶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影片將短短四天的活動濃縮,並在結束後,邀請十二位學員上臺一一分享。

見證人醫精神 堅定慈濟路

第一位上臺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羅慧紋護理師,她說,「我在念書的時候就接觸到慈濟,五年前一位護理學姊,一直堅持邀請我來參加人醫會,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個念頭改變自己的人生,這幾天我最感動的是大體老師的犧牲奉獻,成就更多的人醫,造福人群幫助更多的病人。目前正在培訓中,希望兩年後能來臺灣受證。」

馬來西亞的羅慧紋護理師對於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最為感動,目前正在培訓中,希望兩年後能來臺灣受證。

來自臺灣中區的邱靜玄護理師,大一曾加入慈青社團,她說:「我在去年八月跟隨人醫會去斯里蘭卡參加義診,我看到不同國的的慈濟家人的付出及彼此互助,非常感動,期許自己在未來慈濟路上,能夠更加堅定,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臺灣中區的邱靜玄護理師學生時期就接觸慈濟,也曾跟隨人醫成員至斯里蘭卡義診,期許自己在未來慈濟路上,能夠更加堅定、付出更多。

來自大陸上海的趙三虎,是一名外科醫師,原本人醫年會時段,很早就安排到歐洲開會,但覺得需要進一步了解慈濟和人醫會,於是毅然決定放棄歐洲行,而選擇到臺灣花蓮參加一年一度的人醫年會課程。他認為,這趟收穫很多,但對專業與人文的追求,是永無止盡的,人醫會的醫師,不只是一位有專業素養的好醫師,還要對病人身心靈的照顧。趙醫師表示,這次行程時間比較短,回去後將再做計畫,再找時間,專門來學習來取經。

來自大陸上海的趙三虎醫師,放棄原先排定到歐洲的開會行程,選擇來到花蓮參加一年一度的人醫年會課程。幾天課程下來,他學習到人醫,不只是一位有專業素養的好醫師,還要照顧到病人的身心靈。

難行能行 做對的事

緬甸Tin Aye Myint是一所醫院的護理長,她說:「我們的醫院,這次有副院長、兩位護理長和一位藥劑師來參加,很榮幸被邀請到來參與,但來前三天身體不適,即使行動不便,但用束腰也要前來參加這人醫年會,這次來的時候覺得堅持很值得,學習到很多。」幾天下來特別為各地人醫成員所分享的那份因緣合和互協所感動,並發願要回去帶動。

學員都稱為「媽媽」的緬甸護理師Tin Aye Myint,來臺前三天生病,只做了簡單護理,用束腰保護著,堅定地坐著輪椅搭飛機來參加人醫年會。

來自江蘇南京的眼科醫師夏承志,罹患腦囊質細胞瘤,二○一五年開了第一次的刀,今年(二○一七)五月進行第二次的手術,他說,「今年特別的掙扎,因為我母親也開了大刀,特別能體會無常,做為一名病人,同時也是病人家屬,但是上人說,把心交給菩薩,身體交給醫師,後來我母親手術順利、術後也恢復的很好,讓我們全家這次能成行來參加人醫年會。」

來自大陸南京的夏承志醫師(中),自己和母親在今年接連進行手術,一連串的無常,讓他深深體會病人與家屬的苦。

夏醫師的太太,陶雪芬中醫師分享:「我和先生是在二○○八年加入慈濟,並在二○一一年第一次參加人醫年會,我們在這裡得到很多的成長,也汲取了許多的愛和養分,更學到了勇氣,我深深覺得誰會知道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來,所以。『做,就對了』。」夫妻這次也帶著女兒一同前來,她祝福爸媽和在座所有的慈濟人都能身體健康,堅定在修行路上。

帶動人醫菩薩 落實素食環保

來自巴拉圭梅沙醫師的家人上臺分享,「首先,我們要感謝上人給我們經常的鼓勵和提醒,成為我們在巴拉圭推動TIMA 工作的原動力。這次授課的老師,雖然彼此的背景都不相同,但分享的主題都有一樣的目的,教育我們醫療人員應具備人道精神及愛心。而無語良師的課程對我們特別震撼,對待大體老師和家屬是如此的尊敬及細膩,在巴拉圭,我們不知道大體老師的來源,我們不認識他,不知道他原來是從事甚麼工作的,但是我們就只管開刀和學習。在此我們要發心立願,招攬更多的醫護菩薩加入我們的行列,而且要推廣素食救地球擴展環保。

巴拉圭梅沙醫師的家人上臺分享,這次課程了解到科技不能取代醫療關懷,對於無語良師特別震撼,要將此份對大體老師的尊重帶回自己國家推廣。

來自委內瑞拉兩位後勤志工吳冉云及她先生劉炎暖上臺分享,劉炎暖此次人醫年會承擔西班牙文的翻譯,讓學員吸收無礙。吳冉云分享,「上完找幾天的課,我要將所學的理念帶回去委內瑞拉,帶動更多的醫護後勤投入義診,並推動環保和吃素行動,感恩支持我的先生和美國的志工珍妮佛,我希望生生世世都能追隨上人。」

寇拉達(Cholada Oumklua)藥劑師服務於泰國曼谷曼飄醫院,也是曼谷慈濟義診的團員,她說:「這次最感動的是看到一位脊椎側彎的女孩,在經過手術後改變她整個人生,我發願『以後也要做善事,來幫助別人,延續愛的傳承。』雖然我只是一名藥劑師,但我發願回到泰國後,會帶動所認識的藥劑師、醫護人員,讓他們了解慈濟義診的意義,報名義診團隊。我發願我現在每個禮拜吃一天的素食,相信有願有力。」

寇拉達(Cholada Oumklua)藥劑師服務於泰國曼谷曼飄醫院,發願回到自己國家後要開始茹素,並帶動認識的醫護人員投入人醫會行列。

莫忘初衷 充電重新出發

第九位上臺分享者,為來自印尼的精神科醫師雪莉(Shelly),「大家好,我很感謝有這次機會來參加TIMA年會,以及上臺分享。參加年會能夠見到上人,是我長年以來的夢想,我認為上人是一個佛教的實踐者,是這麼讓我們尊敬的一個法師,我真的很尊敬上人!我知道能夠來參加年會,是很多人的愛心所造就,很感謝慈濟印尼志工分會的協助,以及這幾天來能夠睡得好,吃得這麼開心,也更感謝臺灣的志工。我這三天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能夠學習到佛法,所謂的典範,所謂的愛心。這三天來,我看到了所有上臺分享的志工都不只是提出了一個理論,而是真正去實現那些理論所提到的一些分享。這三天以來,我也是很努力,希望把這一些很正向的力量帶回去。今年的主題也提醒了我十七年前做一個醫生的初衷,也讓我重拾那份理念與毅力,我也希望從今以後,可以更加努力的去實踐我這幾天以來所聽到的一些法,還有愛心。讓我最感動的,就是我看到了這麼多臺灣及國外的志工,都是這麼努力的去克服萬難,去做該做的事情,我祝福各位身體健康,也希望有緣再會,謝謝,感恩。」

緊接著,第十位分享者為來自馬來西亞的病理科陳建源醫師,「敬愛的上人,精舍師父,來自全球的人醫菩薩們,大家早上好。我來自馬來西亞南部,我現在被派去東馬的一個城市,在政府裡頭工作,這次是我第二次來到人醫年會,為什麼我會來到人醫年會呢?其實,我是不曉得我自己明年的計畫,我可能會去升學,所以不管如何,我想今年我一定要來到。去年我來到這會場,深深受到很多的感動,把這些感動帶回去。日常生活上,我們都面對著不同的人,所以,難免大家的觀念都會不一樣。我這次來,多一個機會來充充電,而不會跟著我們那邊的濁流走。在這四天三夜的人醫年會裡,主題是兩千五百年的誓約,剛開始,我覺得是很有神秘感的一個主題,可是來了,學到了感恩、尊重和愛,經過大家的提醒,真的覺得是要守住這份心!看到各國人醫菩薩的紀實,看到為自己國家當地的眾生付出,也看到奉獻生命的醫師,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很渺小、很渺小,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在我工作的城市,有一個慈濟的聯絡處,我去年雖然去了,但是蠻懺悔的,還是沒有帶起人醫活動,就主要是參加舉辦的偏鄉義診,或者論壇,我都有去參與。那邊的志工很踴躍的邀約,我就去參加家訪,看到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還是有貧苦的人,讓我學到要見苦知福,要傳播大愛,我希望能夠守住這份心,帶回我工作的地方,邀約更多菩薩們來幫助眾生。」

來自馬來西亞的病理科陳建源醫師提及,看到各國人醫菩薩的紀實,也看到奉獻生命的醫師,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見苦知福 即時行孝

第十一位分享者為來自新加坡的中醫師林麗華,「尊敬的上人,執行長,各位人醫菩薩,各位師兄、師姊們,早上好。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臺分享,是有點緊張,你們可以給我正能量。我參加慈濟人醫會是在二○一五年,在新加坡,一位師姊通知我菲律賓獨魯萬有義診,當時我報名參加了。到了那裡之後,我發現那裡的居民真的很苦,他們沒有錢買藥,看到他們帶著憂傷的臉孔走進我們中醫部,可是看到他們高高興興的走出去,我們也很開心。在這幾天的過程中,讓我感觸最深刻的是,李森佳醫師得了肺癌,但他微笑的離開了我們,這讓我想起了我母親。我母親罹患胃癌末期,在二○一○年時,因跌傷而導致大骨斷掉了。我發現他的血液不是很正常,胃也出現了問題,在二○一五年,她動了兩次手術,術後回到家中。照顧一個病人真的是很辛苦的,白天由我父親幫忙照顧,到了晚上由我照顧,在那段期間,我覺得真的是很苦。我曾經問過她:妳會不會記得我?她說:會,我會記得妳!可是在她去世後的幾個月當中,她卻把我忘了。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父母還健在時,請一定要孝順他們。或者,你們回到你們的家鄉時,去擁抱你們的父母,說一聲:我愛你!去年我第一次回精舍,抱著一個很自私的心態,我以為進精舍可以供養師父,可是我很失望,因為常住師父們都是自食其力的,不受供養。可是,有一位師父跟我開示說,只要在精舍裡好好的真心付出,把這功德迴向給母親,我很感恩上人,謝謝。」

來自新加坡的中醫師林麗華說,讓她感觸最深刻的是李森佳醫師的行醫故事。

有溫度的醫療 播灑慈濟善種

第十二位分享者,是來自北京的張明徽檢驗師,「我有許多職業,首先是一名醫學研究者,研究癌症的免疫學。我也是一名老師,任教二十年。同時,也是半個醫生,從二○一○年開始,親自給病人治病。癌症是一個大病,全世界的醫療工作者與癌症奮鬥了五十年,還是解決不了癌症的問題,可以說,到了談癌色變,在大陸很多人聽到被醫生宣布罹癌只剩下多久的時間可以活時,不是等著,就是嚇死!因緣不可思議,去年我發願,就是要讓人文醫學在大陸落地。五年前,有位慈濟人告訴我,慈濟醫療改變了臺灣的醫療,也改變了臺灣,所以當我發願想遇到慈濟時,就遇見了林碧玉副總,今年三月,林副總親自引薦,見到了上人,成為上人的弟子。這次人醫會,聽了林總執行長、簡院長及諸位人醫大菩薩的分享,讓我感到慈濟人不但有願,而且是正在行願。慈濟宗門不但行願好,而且法非常的好,能夠通過慈善、醫療、教育等,來讓有緣的大眾都進來。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能夠讓慈濟的人醫精神,在大陸落地、生根、結果。」

上人開示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請上人上臺開示。「這麼多天,大家都平安、快樂嗎?但願都是法喜充滿!我時刻都跟大家同在呀。儘管時間很充滿,可是耳朵沒有聽到聲音,因為我一直要跟來來往往的人接觸、說法,可是我的眼睛視線,都是轉回了花蓮,花蓮的牆壁,每一個角落,都會同步播放在靜思堂的畫面,儘管看到有人上臺在分享,看到了有節目在表演,大部分都無聲。可是,我可以用眼睛聽到,因為,都是用心在看!知道人人都是打從心裡的感動,應該人人的分享都是衷心,從內心裡的感受分享出來的,為什麼這麼多的感受?因為有做過,可見我們的人醫菩薩、大醫王們,還有護理白衣大士,還有醫檢、藥師,這樣的團隊,缺一不可。你們在任何一個國家,只要錄影回來,在這裡有播,我都很感動,雖然沒有聽到聲音,可是我都知道,你們到了那麼偏僻、那麼高、那麼難走的地方,大家都不畏懼辛苦。步步前進,為的是在偏僻的地方有苦難的人,任何一位菩薩、大醫王,不忍,不捨,就克服困難走到了。打從內心的感恩與祝福,無法在這一一提出。多少個國家的慈濟人醫菩薩,這樣群體的付出,無法一一在這時刻來表達,但是我會永遠記住。」

上人並指出,這次參與人醫年會的工作人員要比參與的學員還要多,盛讚品質之佳,並詢問學員們的滿意度,臺下眾人異口同聲的說:滿意。若不是限制工作人員的總量,恐怕還會有更多慈濟人投身服務行列。上人並指出目前國際現勢,若是美國不覺悟,天下不太平;美國是個大國度,在國際間舉足輕重,應該要好好展現出這個國家的風範出來。

「慈濟要談的是人心,人民的心地善良,人民的愛充分,自然社會祥和,國家平安。美國這樣的國家更需要散發出善與愛的典範出來,但是可惜,二十多年就是這樣過去了。少數人的熱情影響不了多數人,久而久之,連自己的這分熱情也會被冷淡掉,美國已經處在這樣的情況下,而從去年開始,在精神理念上,才有一點點刺激了,因為全球慈濟人很用功在薰法香,他們也警覺到自己的佛法功夫趕不上人!一直到了今年,他們省悟了,八月間,回來跟我說:師父,我們要懺悔。現在開始要精進了,今年開始全美慈濟人,幹部、執行長等,六百多人會合起來要回來……」

上人還指出,即便美國的商業及科學發達,也敵不過自然的威力,在天然災害中仍是受創嚴重,更該提高警覺。把握今天的平安,把握生命的力量,及時付出。

上人並說明,日前天主教教宗原本邀請他到羅馬,但因沒有出過國,所以請歐洲的慈濟人代為前往,並委由何日生居士從臺灣出發去教廷面見教宗,幾天前,教宗也派了樞機主教到花蓮回訪,期待慈濟能與教廷合作,希望為慈善及環保議題,雙方能互動及合作。最後,上人勉勵眾人要一起為苦難人來付出,和合互協。上人也提及現在網路發達,可以天天看到及聽到慈濟的資訊,並不局限於任何一個宗教,「法,只是用在人與人之間的方法而已,沒有什麼特殊,但是方法很重要,所以也要多聽聞,善用方法將人與人之間串連起來,把這種愛的能量來為人間付出!」

目標即為方向 實踐醫者誓約

回顧影片當中有一段話──「心不難,事就不難,恆心如滴水穿石,可以突破萬難。」精舍師父帶領精舍巡禮時,也以同樣的話勉勵人醫學員,「人世間沒有目標,路途是最遙遠的,不肯承擔的心,是最沈重的,假使我們有目標,千斤萬擔都能挑,如果沒有目標,一根稻草就折腰。」來自大陸的樊麗華醫師說,「做為一名醫生,不能是一名醫匠,而是要做良醫。參與人醫會,讓我感覺到,聞聲救苦是我要精進的目標,也是我人生努力的方向。」兩千五百年來,醫療工作者的目標就是那一分愛與尊重,兩千五百年後,慈濟的人醫們,依舊沒有偏離這分誓約,不分宗教、國籍、種族、政治或地位,給予相同的醫療,做到全人、全方位的身心愛的照顧和關懷。

相關連結
2017 TIMA App載點 (點擊圖片或掃描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