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崇淳 攝影/葉唐銘、歐明達

無常讓區麗卿感恩生命中每一分的「有」,無論力量大小,用心盡力投入,匯聚點滴之愛,終能成就功德海。攝影/歐明達

讀書會 得法心自在

「10月2日一上飛機心中就忐忑不安,因為原先陪伴我的資深志工此次無法前來。沒想到一下飛機,一路受到師兄師姊熱情的招呼……」讓來自廣東珠海的區麗卿那不安的心像找到了家般,有著回家的感動。

「我早期是護理人員,後來轉職於行政護理,現已退休。因為年近六十歲才了解慈濟,更在慈濟的世界裡找到一條感恩之路。」區麗卿於2016年5月參加孝親感恩會後就深受感動;感恩會一結束,她就填下志工報名表。接著參加讀書會,從讀書會中找到了心靈的依靠,更找到她要的路。

「感恩二字,讓我了解到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因為父母都往生了,之前每每提到父母,眼淚總是像水庫潰堤般的,一發不可收拾。」「雖然我自認是一個孝順的兒女,也是一個孝順兒媳婦,但是按佛法來講還是差得很遠。所以我現在用我的身體來付出,報親恩回向給父母,不能愧對他們賜與我的身體。上人說:『行孝行善不能等。』行孝,我已錯過了;行善,我不能再錯過。」

區麗卿師姊接著說:「今年從職場離職,轉事業為志業,那是因為一直聞聽上人說『來不及!來不及!』才深覺如果再為世間財忙忙碌碌的話,慧命如何久遠。我要用有限的生命行善於人間,生命有限慧命無窮,我要更努力善用每分每秒行善於菩薩道上。」

用心即專業 拿手術刀亦能拿鼓棒

「在一天充實的課程中,不僅在學習中成長;更在感恩中付出。尤其一開場的醫療團隊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中的〈終曲〉,更覺震撼。平日手拿著手術刀、看診的醫療團隊;竟拿起了鼓棒,每個動作精準到位,包括表情也得延續完整情緒。」區麗卿說著。

「林俊龍執行長講述千年前佛陀拯救蒼生,千年後醫療團隊學習佛陀悲心,透過演繹,醫療團隊揣摩眾生的身心苦。大家樂於付出,因為獲益最多的是還是我們。醫療就是尊重生命,在現今的慈濟驗證與佛陀2500年前的約定。真是太不可思議!」

「分科座談我參加護理,身為一位專業的護理人員,工作中無固定的休息時間與輪班制度,常會讓人消受不了。但聽完分享讓我堅信唯有感恩、尊重、愛,才能化解一切障礙。善用上人的理念把大愛精神實踐在事業與志業上。」

一整天的課程洗禮,讓區麗卿在教學相長中茁壯成長。

「我參加護理的分科座談,聽完分享讓我堅信唯有感恩、尊重、愛,才能化解一切障礙。善用上人的理念把大愛精神實踐在事業與志業上。」攝影/葉唐銘

每一天都是唯一 把握命光

「幾年前哥哥的一場病,讓他在生死之間拔河,在身心靈都無助的情況下;我向微信發出了求救信,祈求看到的人,幫哥哥祈福!奇蹟在我發願茹素後發生,哥哥逐漸康復!」來自廣東珠海的區麗卿說著茹素的因緣!

「當時有位寂靜法師帶著學生與弟子一同為哥哥祈福,並請我發大願。當時閃過個念頭『吃素吧!』說也奇怪,哥哥竟然逐漸康復。之後寂靜法師跟我說,要多行善,您可以跟著慈濟這個團體,因緣巧妙安排讓我認識了慈濟。」

「經歷這樣的無常,不管是薰法香、讀書會、義診、老人院……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跟著配合。每每聽上人開示,說法聲中伴著咳嗽聲,揪心之痛如針刺。如果壽命可以交換,我願意用自己的壽命換上人住世久一點度更多人。所以,每一天都是唯一。」

在無常中讓區麗卿感恩生命中每一分的「有」。無論力量大小,用心盡力投入,匯聚點滴之愛,終能成就功德海。

區麗卿師姊(右五)與第41組學員及隊輔合影。攝影/葉唐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