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人間生輝 -- 印尼慈濟醫療的深耕與展望

 

劉素美師姊∣慈濟印尼分會執行長
郭再源師兄∣印尼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

文/洪靜茹

9月10日下午的人醫年會課程中,慈濟印尼分會劉素美執行長、印尼慈濟醫療基金會郭再源執行長,兩位講師一起分享了慈濟醫療在印尼生根茁壯的軌跡。

印尼人醫之愛

慈濟印尼分會劉素美執行長細說從頭,分享印尼人醫之愛。1994年,印尼仍是個貧困、醫療缺乏的地方,2002年雅加達發生大水患,循此因緣,在2003年遂成立了大愛義診中心(今升格為大愛醫院)。從小型義診到大型義診,逐步擴展出印尼慈濟醫療的輪廓,在眾人的齊心努力下,發展至2021年,具有先進醫療設備的印尼慈濟醫院建立,座落在雅加達的慈濟園區。

劉素美師師姊憶及1995年,義診團隊最初是從小型、長期的義診開始做起,對象以肺結核、兒童營養不良的族群為主,施以藥物治療及營養補給品。後來累積經驗後,慢慢才轉為大型義診,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來。「印尼慈濟義診有今日,要感謝上人、常住師父,林俊龍執行長、簡守信院長、菲律賓的呂秀泉醫師(已故)、李偉嵩師兄;新加坡的馮寶興醫師、劉濟雨師兄等人,以及所有所有曾經來幫忙支援義診的大醫王和白衣大士,讓我們不斷成長,才有今日的印尼醫療志業。」

其實早期初辦大型義診時,醫護人員、儀器、藥品都缺乏,每一次都是拼拼湊湊。「感恩第一任人醫會總幹事陳福成師兄(已故),接引了印尼空軍醫院的Chandra Svaras醫師,他帶領空軍醫院的醫護,支援下鄉義診,借我們儀器,協助藥品等等。陳師兄也接引了陸軍醫院Budiyono院長(已故),Budiyono院長後來也成為印尼慈濟人醫會第一任召集人。」漸漸的,有愛心的醫護人員多了,相邀加入義診行列,進而獲得公立醫院和私人醫院的認同,開始與印尼人醫團隊合作辦理大型義診。有的醫院主動提供義診場地,愈來愈多醫護人員願意加入人醫團隊,2002年正式成立印尼慈濟人醫會。

海外人醫的跨國相挺也是一大助力。「當時辦義診時,手術房的儀器啦,器械要補啦,都是由幾個國家的人醫會帶來。印尼這裡則是到處去借。整個手術房就像是個野戰醫院,是可以救人的。感恩林俊龍執行長帶著臺灣人醫團隊前來,還有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人醫團隊,也是帶著他們的醫療團隊和醫療器材和設備來幫助印尼。」劉素美回想起來,做義診真是不容易,滿心感恩有那麼多的貴人相助、陪伴,一起度過難關。

「記得在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災情非常嚴重,而當時印尼預計在9月24日在一家醫院舉辦大型義診,我們想,如果臺灣的醫療團隊真的不能過來了,要怎麼辦?」沒想到9月22日下午,就接到林俊龍執行長來電表示,上人慈示要依然成行,唯部分醫護要去支援九二一賑災義診,所以人人數會減少,「但是尊重生命的理念,不因臺灣或印尼而有所分別。」

而每年中秋節都會帶隊回臺灣跟上人團圓的菲律賓人醫呂秀泉醫師,碰巧遇上此次印尼大型慈濟義診,因著上人輕輕一句「行醫救人更是有意義」,菲律賓人醫團隊一行十人即刻改變行程,會合印尼支援義診。

「感恩上人,臺灣遇到如此的大災難,上人仍心繫印尼。」劉秀美很是感動。那次義診,印尼、臺灣、菲律賓、新加坡四個國家人醫齊聚,兩天內服務了四千多人。

2002年時雅加達洪災後,於4月18至21日舉行的紅溪河大型義診,三日共有12,307人受惠,八個國家的慈濟人與五個國家的醫療團隊齊聚,總共動員了醫護人員及志工共六百多人同場付出,創下印尼慈濟的新里程碑。

其後印尼慈濟人經過20年的努力,在許多人的護持和共同成就之下,共創了印尼四大志業,如今齊聚在印尼慈濟園區。

同心協力抗疫

時序拉近到2020年3月,印尼新冠疫情爆發,剛開始許多醫療物資嚴重不足,連基本的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保護措施都缺,死亡人數每日攀升,人心惶惶。印尼慈濟馬上整合了志業體同仁和志工,參與抗疫作戰。「我們成立急難小組,採分流上班,行政、公關、財務、採購、報關、總務倉儲、運輸、香積、人文真善美等單位以男眾同仁為主力,全數住進感恩樓寮房,減少外出接觸感染的機會。晚上也可以隨時海關進貨、提領上下物資,香積提供全日的飲食照顧大家。」四大志業同仁和志工分流,援助醫療物資之外,也開始打包生活物資。在印尼志工總動員下,第一波發放了45萬份的物資。

志工的部分,合心組帶領全力對外,和氣組帶領對內關懷與後援。疫情期間,醫療物資一度引發搶購潮,採購上也遭遇商家哄抬價格等很多的問題,「感恩上人、宗教處、中國大陸很多的師兄師姊,即時提供我們大量採購的協助。」救災就是跟時間賽跑,印尼安排了三次專機,直接從中國大陸運回醫療物資,感恩印尼政府海陸空的同步協助。突來的疫情,讓失業、貧困的人口迅速增加,急難小組緊急啟動第一波的米糧援助,共有2,916,579戶家庭受惠。「感恩再源師兄與榮年師兄,號召印尼實業家發揮愛心,共有39個大企業和1600中小企業參與,捐款捐物資,讓慈濟得以在疫情中援助更多人們。」

印尼醫療志業的部分,2003年伴隨金卡蓮大愛村落成,成立了大愛義診中心。2008年,改制為印尼慈濟大愛醫院。2017年2月獲准升級為C類型醫院,提供內科、外科、兒科及婦產科服務。而大愛醫院在2017年啟用了擴展的新大樓、兩棟護士宿舍,和增加更多新的門診,讓醫護更全面性的照顧民眾的健康。此外,自2015年5月舉行動土典禮開建的印尼慈濟醫院,於2021年6月14日開始「試營運」,因應疫情需求,啟用「防疫中心」。同年10月,開啟門診與住院服務,提供二十四小時的急診服務、門診、醫療檢查、得來速服務、疫苗接種及防疫治療。

2021年三月,印尼終於有疫苗,慈濟兩所醫院得到政府的肯定,政府優先提供給醫護和去賑災的志工施打。接著開放學校、靜思堂、各聯絡處,為大眾施打疫苗。印尼人醫會也在各個社區,建立視訊平臺線上問診並提供藥物治療,而社區志工也會配合關懷會眾。經過疫情,慈濟所作所為,感動了許多愛心人士,願意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印尼慈濟醫院的源起與建立

接著由印尼慈濟醫療基金會郭再源執行長,分享印尼慈濟醫院從請示到上人到終於落成的點滴故事。

郭再源師兄提到,2003年大愛村啟用後,就開始準備籌建靜思堂。找到的第一塊地約8,000平方米,估可建造26,000平方米的建築,想說應夠用了,而上人提出「印尼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年發展計畫?」讓大家思考到,空間可能不足,於是再想辦法去找到第二塊地。「那是一個新區,原是約五公頃的面積。跟上人報告時,上人在草圖上以手輕輕一比劃,就畫出了現在的10公頃範圍。」郭師兄非常感恩上人的遠見。這10公頃現在已全部蓋完了,慈濟學校也發展得很快,學生人數有三千名,現在要來報名的已近五千人,而學校只開出五百人的名額,他笑言現在要想另外一塊地了。

占地10公頃的印尼慈濟園區,規畫有靜思堂、學校、慈濟醫院。郭師兄提到,2004年買地之後,就有蓋醫院的想法。因為當時的大愛醫院,主要是做小型的義診中心,而印尼需要大型醫院。向上人報告後,上人囑咐應該先有大愛電視臺,再來談蓋醫院,因為「醫心比醫身更重要」。於是印尼大愛電視臺在2005年1月成立,2007年8月印尼大愛電視臺正式於雅加達播放節目。接著在2008年,印尼慈濟學校動土,並於2011年啟用;2012年,印尼靜思堂啟用後,才真正進入開始籌備醫院。

印尼慈濟醫院在2015年5月舉行動土典禮,經過六年歲月,2021年6月14日開始試營運,在新冠疫情中,投入醫療抗疫作戰。

再源師兄憶及,上人曾問為什麼要蓋醫院。他自己的觀察是,當時印尼醫療資源不足,好的醫院很少,也缺少有醫德的醫生,常有一科看到底的情況,而不肯讓病人接受專業分科檢查治療。加上印尼政府也希望有好的醫院,讓病人不用遠求新加坡、馬來西亞去看病,鼓勵企業家投資醫院。上人開示:「蓋醫院不像是蓋學校,學生再不會,可以再教到會,也會畢業。但是醫院是人命。」上人的叮嚀,再源師兄牢記於心。

建院過程中,印尼慈濟團隊兩年來回印尼臺灣兩地二十多次,討論規畫和設計。除了到臺北慈院、大林慈院考察,也到美國的醫院、新加坡的四家醫院考察過。「蓋院之前,我們到臺灣學習,感恩臺灣的慈濟醫療團隊,從規畫、買儀器給予我們指導。」近年因疫情的關係,印尼慈院的醫護無法到臺灣受訓,郭師兄說,待邊境開放就會帶領團隊到臺灣實習,希望未來能和臺灣的慈濟醫院做得一樣好。

「上人也反覆問我,醫療團隊在哪裡。」好的醫院也要有好的醫療人力,郭師兄感恩好的因緣也到來。當他向神經外科黃金城教授(法號:誠泰)談起慈濟醫療的理念,進而邀請他參醫院工作時,「他答應了,因為他贊同慈濟的做法、上人的理念。我與黃教授回臺灣見了上人五次。黃教授也參與了醫院的規畫設計。」

另外一個貴人就是謝源生院長(法號:誠濟)。「他當時是另一家醫院的院長。慈濟的關懷個案若有腦神經相關的病情,會請他協助診治,他都是義務診療,分毫不取。認識慈濟後,他也非常感動於上人帶領慈濟人的作為。」

印尼慈院有了黃金城、謝源生兩位大醫王參與建設,三十幾個科別怎麼安排、醫護人力要多少人?動線怎麼走?從掛號、檢查、問診、領藥、付費的就醫流程,從大方向到細項,談了差不多兩三年。「包含林俊龍執行長、臺灣六家慈院,都一起幫忙這家醫院。我們真的很有福報。」

「上人總是交代我,買儀器設備,要親自去看、去聽,我很感恩有機會去學習這些東西。所以我現在對採購專業醫療器材也有一些心得了,從中學習到很多。」

郭師兄感恩許多實業家志工如黃榮年師兄、林逢生師兄的同心付出。每每需要什麼資源,一起想辦法,去籌經費、去找人,有信心有力量的去完成這家醫院。就像是在跟五十多位企業家開會時,當場募心募愛。「我們在慈濟一向是專款專用,累積了多年信譽,大家對慈濟有信心,願意捐款給慈濟,也相信有慈濟醫院,對整個社會的醫療品質很有幫助,而且大家都用得到。」而志工和會眾也是發心護持,就這樣一塊磚一塊瓦募得,「所以慈濟真的是做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

「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挑戰也很大,一定要再努力。我們一定會好好守護我們的醫院,秉持上人給我的教導,以慈濟人文的精神和理念,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慈濟印尼分會劉素美執行長分享了慈濟醫療在印尼生根茁壯的歷程。

印尼慈濟醫療基金會郭再源執行長分享了印尼慈濟醫院的源起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