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的創新治療 從躺到坐到行走

 

文/黃秋惠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蔡昇宗主任是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三屆、慈濟教育自行培育出的第一位部定教授,分享近幾年花蓮慈院於脊髓損傷治療方面的成果。

蔡昇宗主任首先播放一段影片,是臺東池上一位墜樓意外的年輕女士,從腦部出血、昏迷、脊椎骨折、癱瘓,到治療半年後能夠扶著拐杖站立,蔡主任說:「我記得那時查房時,她常常不在,才知道總是去鼓勵脊損病友。」而半年前的影片中,這位女士已經恢復到能夠騎腳踏車了。

每年有18萬人因意外而造成脊髓損傷,通常是年輕、中壯年,在人生正要開展的時刻遭逢這樣非常重大的無常。當他們清醒時,常常是下半身或四肢沒有了知覺。「所以這位年輕女士能醒到能走,是重生的奇蹟,非常激勵人心!」

接著蔡主任分享花蓮慈院脊髓損傷跨團隊,感謝有非常的厲害的師長帶領,包括泌尿部的郭漢崇教授(醫療志業副執行長)、復健醫學部團隊,以及何宗融副院長帶領的中醫部團隊,大家一起努力。

近年花蓮慈院脊髓損傷治療的幾項特殊治療,包括有:脊髓損傷的電刺激晶片植入,有點類似心臟裝節律器,這可比喻為神經的節律器,將晶片植入受損的地方;還有高科技復健機器人,以及三年前林欣榮院長帶領在臺灣醫療科技展上發表的幹細胞治療,將幹細胞植入受損的神經。

結合神經外科手術、晶片電刺激、幹細胞、及復健、中醫,讓一位五年都無法落地走路的男士重新再次行走,雖然需要前後都有人扶持,讓一位外商主管從幾分鐘仍在原地踏步的情形,治療後能夠花同樣的時間來回行走,雖然仍顯蹣跚。

最後一段影片由神經醫學中心邱琮朗主任分享細胞治療的成果,他說:「希望有更多的脊髓損傷病人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幫助更多人從躺到坐到能走。」蔡昇宗主任結尾談到,一開始小小的願望是能夠多幫助患者一點。而在他整理這些資料時,想到他在就讀慈濟大學時,常跟著師姑師伯去關懷貧戶,回想起來,十個個案有九個都是脊髓損傷,落入因病而貧的循環。藉由此次的分享,他看到在照顧脊損患者是醫療可以結合慈善及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展現。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幫助脊損患者脫離病貧循環的迴圈。

神經外科部蔡昇宗主任將「脊髓電刺激器植入手術」應用在脊髓損傷病人身上,改善肢體無力症狀。圖為蔡昇宗主任(左)於開刀房進行微創手術。攝影/鍾懷諠

脊髓電刺激器植入病人回診,醫學工程研究員陳宥蓁(左)請病人行走,測試電刺激的效果並進行調整。攝影/陳炳宏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蔡昇宗主任希望運用創新療法與醫療科技,積極為昏迷、癱瘓的病人找到恢復的希望。攝影/陳炳宏

花蓮慈濟醫院針對腦傷病友的中西醫合療,近兩三年已有很好的成效。左起:中醫部黃郅凱醫師、何宗融副院長、神經外科部蔡昇宗主任、中醫部陳中奎醫師。攝影/陳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