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疫情共存 健康新生活

 

文/吳宜芳、沈雅慧

九月十日開幕式後的第一堂課,由衛福部石崇良次長以「與疫情共存、健康新生活」為題,與學員分享近年來的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及因應。次長首先感謝在疫情嚴峻時刻,慈濟為取得BNT疫苗所付出的貢獻,以及慈濟人醫會及醫護夥伴志工在過去兩年,持續堅守第一線為疫情而努力,特別是守護資源不足的地區和弱勢的族群。

「因為大家共同的努力,讓臺灣在過去這兩年多以來,雖然全球的疫情一波又一波,但是臺灣始終能夠維持最低限度的限制,可說是全球限制最少的地方。」說到臺灣的防疫成績,全世界有目共睹,石次長歸功於國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上醫護人員的全力守護,另外政府防疫政策的奏效,更是帶領全民走過一波波疫情攻擊的重要因素。

回顧2020-2021年,臺灣有五大防疫策略,邊境嚴管、精準防疫、全民接種、醫療保全及資訊公開, 臺灣可以平安度過,沒有發生醫療崩潰的情形,最重要的就是資訊的公開,讓全民都能夠得到正確的知識,共同來投入防疫。另外在邊境的檢疫採取一條龍的措施,透過科技防疫的方式,一入境就可以收到電子發送的居家檢疫通知書,進入防疫旅館。

全民的警覺加上精準防疫、積極篩檢,包含快篩的使用,PCR的廣設,以及各機構醫院從業人員的快篩監測。「全民的配合是最重要,在國民落實防疫新生活部分,做得最落實的就是戴口罩。」石次長提到2020年口罩國家隊的設立,從每月20萬到2000萬片的生產量,絕對是防疫上成功的關鍵。另外口罩實名制到現在的快篩實名制,都是成功的策略,讓所有的人都能拿到基本的防疫工具。

今年2022年不再談警戒及清零,而是尋求對民眾最小的干擾下達到防疫目標,朝向輕症的有效管理及降低死亡率,造成政策上改變有三個因素,病毒株的變異讓死亡率大幅降低,第二病毒的特性造成傳播能力大大提升,第三則是醫療量能的考量,中央在今年4/8起宣布與病毒共存,其後的配套措施,包括輕症居家照護、24小時視訊緊急醫療諮詢、送藥到府以及實名制快篩等等。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發布疫情下醫療體系的變革,其中一點提到,更多民眾願意投入時間去了解自身的健康和防疫規定,這是疫情下好的轉變,未來的健康新生活,除了接種疫苗及遵守現階段防疫規定,也要保持生理及心理上的健康並維持運動控制肥胖,來降低重症率及死亡率,以上這些新生活目標知易行難,能否落實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最後,疫情後知識的爆炸,是對在座的醫護人員來講將是最大的挑戰,如何在獲取知識同時去判斷正確性,否則不實的訊息會影響更多人的權益健康,這需要大家的團結不被謠言左右,相信共同努力就能平安。

衛福部石崇良次長以「與疫情共存、健康新生活」為題,與學員分享近年來的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及因應。

課堂上連同線上的各國人醫學員用心聆聽人醫年會首堂課程,了解現前防疫方向及全球趨勢。

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專注聆聽石次長的分享。